拼音 : 三头八臂 (sān tóu bā bì)
简拼 : stbb
近义词 : 三头六臂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见“三头六臂”。
出处 :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神通广大
例子 : 未及数合,哪吒现了三头八臂,登起风火轮,先在潼关城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二回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哪吒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准确说是三头八臂(他本身有2只手,又变出6个,所以是8个),所以人称八臂哪吒。可同时使用八件武器,足蹬风火轮,双手使一杆火尖枪,其余六只手用金砖、九龙神火罩、混天绫、乾坤圈、阴阳双剑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
●乾坤圈——金色镯子,会变化,可大可小。投掷攻击,力量巨大,百发百中。
●混天绫——红绫,七尺长,能自动捆绑敌人。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
●风火轮——双轮暗藏风火之势,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极快。
●金砖——纯金打造,砖形,投掷攻击敌人。
●阴阳剑——不同属性的两把宝剑。
●火尖枪——枪身一丈八长,共有两挺。
●九龙神火罩——太乙真人传授。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放出三昧真火。
(引用出自《封神演义》七十六回中:“……哪吒大喜,一手执乾坤圈,一手执混天绫,两只手擎两根火尖枪,一手执金砖,还空三手;真人又将九龙神火罩,又取阴阳剑,共成八件兵器……”)
哪吒的法相最初是三头六臂。谈及我国著名的神话人物哪吒,这可是一位在佛教和道教都?混得开?的人物。而且我们纵观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只要作为出场人物登场的哪吒,无不是以?一流高手?的形象示人:但是历来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的哪吒形象都有一个问题:哪吒神通全开的?战斗姿态?,到底是和孙悟空别无二致的?三头六臂?还是?三头八臂?呢?
所谓的?三头六臂?和?三头八臂?的冲突主要来自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版本问题。我们都知道,哪吒向来有两大文学形象:西游记中的哪吒,和封神演义中的阐教三代弟子哪吒。历来的影视剧改编,都是在这两本小说中选取一个版本,所以造成了所谓的?三头六臂?和?三头八臂?的区别。在西游记中,?三头六臂?是一种?仙人神通?,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中就包括三头六臂法术;哪吒自然也是?三头六臂?。但是《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在书中经过?太乙真人?师尊的改造之后,就变成了以?三头八臂?的形象示人。
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的话,哪吒为?三头六臂?的版本是最古老的。尽管哪吒的主要文学形象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但是民间神魔小说中第一次记载?哪吒?,是元代的《历代神仙通鉴》。西游记中的?哪吒?故事就是基本来自于历代神仙通鉴的改编和扩写,但大体上极其相近。在这部书中,哪吒就是自幼修成?三头六臂?的法术,神通广大,甚至能?法降三十六洞妖魔?。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代神仙通鉴的故事中,哪吒并不是由太乙真人复活的:是佛祖如来念动?真言?,将其起死回生。
只有三头八臂是中国神话人物“哪吒”的招牌神通之一(以及三头六臂),主要出自于明代著作神仙小说之《封神演义》;此异术是其师父太乙真人传授于哪吒的一种大神通,能变身成三个脑袋和八条手臂的法身,可同时使用八件武器攻击敌人,以一独对八方之强敌,不仅又强又猛,还有威有势,可攻可守,火力全开,乃神通广大的神妙之术;且可放可收变化自如,威风叱咤,有利于各种战斗,是哪吒的绝招。
哪吒食饮太乙真人所赠的三枚火枣和三杯仙酒所得,每当哪吒变出三头八臂法身后,会现出蓝面獠牙、赤发狰狞的凶恶模样,并且每只手上都拿着一件神兵利器,分别是:“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两杆火尖枪、九龙神火罩、一对阴阳剑”,一共手使七种八件神器法宝,而双脚下踏着风火二轮;打斗时威力无穷,势不可挡。但只有变成法身时,哪吒才是蓝面红发的面目,不过因为法相可以收放自如,收了法身就会恢复成原来“面如傅粉”莲花化身的俊美真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862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七言八语
下一篇: 十载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