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屋乌之爱

大道家园 2023-07-26 17:26:16

拼音 : 屋乌之爱 (wū wū zhī ài)

简拼 : wwza

近义词 : 爱屋及乌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出处 :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子 :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女人对男人说爱屋及乌是什么

爱屋及乌,意思就是你不仅要喜欢你的女朋友,而且要喜欢他所喜欢的一些物品,或者是她喜欢做的一些事情,你也要能够接受,就是能够包容她的一切。
就是说,他喜欢你,你也得喜欢。他关心的,你也得关心呀。
“爱屋及乌”吧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爱不忍释

爱屋及乌文言文成语故事及翻译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迅速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德》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儿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到:“该怎样对待她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这里写作“胥余”。两者含意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吏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

例如商纣王似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为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扩展资料

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在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晕轮效应。?

参考资料:-爱屋及乌

类似爱屋及乌的诗句

1. 关于爱屋及乌的诗句
关于爱屋及乌的诗句 1.有没有关于爱屋及乌的诗词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春山炊烟收》)这是远行人在告别妻子之时的肺腑之言,说的是自己永远记着妻子身穿绿罗裙时的倩影,因而连所在皆有的碧绿的芳草也喜爱了,因为,一见到绿色的芳草就会想起她。这分明是爱之深刻才发出此语。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韦庄《清平乐 莺啼残月》)郎君已经骑马离去,门前路上留下了一行蹄印。女主人公因爱之过甚,连他所经过的尘土也觉得“香”了,同时,又发出奇思异想,认为保留这珍贵的足迹,如果扫去了这“香尘”,郎君就要延迟归来。真是偏爱之至,无理而妙。

“尚想旧情怜婢仆”、“针线犹存未忍开”(元稹《遣悲怀三首》),元稹与妻子韦蕙丛感情诚笃,但婚后仅仅七年,韦蕙丛就去世了,元稹刻骨铭心地悼念她,因而连她的“婢仆”也格外爱怜,就连她生前所做的“针线”也珍藏起来不忍心打开。人亡物在,睹物思人,睹仆思主,时久弥深。这爱人及物,爱人及人,正是典型的“爱屋及乌”。

“烛影下,开玉合,背人偷数”(朱彝尊《暗香 咏红豆》),这姑娘为何要在夜晚烛影下背着别人打开玉盒偷偷地数这些“红豆”呢?只因为红豆即是相思子,是爱情的象征,所以才如此珍惜它。这是由爱恋某人而喜爱象征她俩关系的物品。

“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子夜秋歌》)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州曲》)

“终日劈桃瓤,仁在心儿里”(元稹《生查子 新月曲如眉》),为什么第一个姑娘要处处种“芙蓉”?第二个姑娘要把“莲子”藏在袖中?第三个姑娘要整天地劈核桃来取“桃仁”?原来,“芙蓉”与“夫容”、“莲”与“怜”(即爱)、“仁”与“人”(指心爱的人)声音相谐,在她们心灵的深处,这些物名都关合着、象征着她们所热恋着的人,因而格外地喜爱这些东西了。这是爱恋某人而喜爱谐音双关之物。
2.形容爱一个人的语句 词语 成语 诗句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出处 《尚书大传·大战》卷三:“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爱的解释

[ài]

1.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2.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3. 容易:铁~生锈。

4.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5.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3.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爱屋及乌”下一句是“柔远能近”,该句出自明代唐之淳的《对酒》中“爱屋及乌,柔远能近”意思是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安抚笼络远近之人。

二、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

1、释义: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能够接受与他有关的东西

2、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

3、中性词,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4、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5、示例:他一直珍藏着学生制作的纪念品,~,这正是教师的爱心。

扩展资料

爱屋及乌的近义词及典故

一、爱屋及乌的近义词有民胞物与、

1、民胞物与 [ mín bāo wù yǔ ]

解释: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示例: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泛爱的一切人和物。

2、因乌及屋 [ yīn wū jí wū ]

解释: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它有关事物。

示例:既然你爱上他,就应该爱屋及乌,接受他的家人和他的许多缺点。

二、爱屋及乌的典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

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姜子牙就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于是周武王姬发就合理处置了商朝的权贵们。

-爱屋及乌 (汉语成语)
4.与“爱屋及乌”相似的成语或俗语
爱屋及乌的近义词:

1、民胞物与[mín bāo wù yǔ]

释义: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2、屋乌之爱[wū wū zhī ài]

释义: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3、屋乌推爱[wū wū tuī ài]

释义:犹言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4、因乌及屋[yīn wū jí wū]

释义: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它有关事物。

爱屋及乌[ ài wū jí wū ]

基本释义: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处:对酒(亦曰《偶会行》)[作者] 唐之淳 [朝代] 明

爱屋及乌,柔远能近。吴中白苎,细若缣素。制为君袍,愿君永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788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