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方外之人 (fāng wài zhī rén)
简拼 : fwzr
近义词 : 方外之士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 : 庄周《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宾语;指僧道
例子 : 侄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岂可擅离此庵。尚求伯母原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1. 庄周拒相的翻译 "逍遥"是庄子的理想境界. 其主张:"不遣是非,而与世俗处"、"独与天地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庄子·天下》). 其方式:"心斋"(《庄子·人间世》)、"坐忘"(《庄子·大宗师》). 与老子相比,其方式虽别具格局,却隐与老子的"为道日损"相契合;其主张虽更具艺术人生风致,却仍落脚于老子的"无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谓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此论虽嫌略简,却堪称恰切. 老庄学说的实质突出了一个"避"字:即避世之说. 可以说,"逍遥"是庄子的隐士志趣所向,毋宁说是一种人生观. 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庄子谓: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答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马迁是史学大家,故其在记述史实方面应是实事求是的; 司马迁又是文学大家,故其在刻画人物方面应是采其神韵的. 而且这是《史记》对庄子的唯一记录,故尔可以说,这段描述是抓住了庄子主要特征的,毋宁说是抓住了庄子神韵的. 毋庸置疑,这段描述应是理解《庄子》的钥匙和尺度,不从此出发则很难真正了解庄子人格,不以此为注脚则很难正确把握《庄子》思想. 从《史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庄子是贤人,他不慕权势富贵,而倾心逍遥自由,为了自由不仅可以放弃权贵,甚至甘愿做一只在污泥中嬉戏的乌龟. 从庄子的拒辞中可以看出,其间凸显了两个相互冲突的价值取向:一是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是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前者不仅为当时的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所倡导,而且也为倡导仁义道德的儒家所接受.他们积极入世,或立于殿堂,指点江山,或置身前线,冲锋陷阵,希望立功、立德、立言,以实现个人的才智抱负; 后者则独"道"一家,别无分号(到汉代以后又有了佛教),他们消极避世,或隐于深山,修心养性;或置身事外,吟风赏月,主张无已、无功、无名,(《逍遥游》)以获得心灵的宁静逍遥. 庄子在醉心逍遥的同时,也明白地表示了对功利主义的嘲讽,他说,"自三代以下,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骈拇》) 在庄子看来,如果把对于功名、财富、成功等等的追求当作终极目标,而把整个人生变成了为达目标而使用的手段,这便是以物易性了.因为"功"与"名"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是外在的标准,而不是生命本身内在的目的.因此,人不能为了追逐功名而忘记生命本身的意义,不能因为贪图富贵而放弃个性的本然要求. 简言之,庄子认为,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的自由―"逍遥"―是人的理想境界和最高追求.庄子这一思想,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原则. 无疑,庄子的这一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至少也应该有这样两个意义: 一是注重处世之术,使人懂得如何才能安时处顺,明哲保身; 二是鄙视功利之心,使人知道什么才是独立人格,人生真义.。
2. 楚王请庄子做丞相被拒绝接收写作文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3. 出自《庄子》的十个文言词语 找到的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符不符合lz要求.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死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喜怒无常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足音跫然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不近人情 不死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枯木死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以管窥天鲁莽灭裂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色若死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死如生 视为畏途。
4. 《庄子两则》和《鱼之乐》古文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在古代的很多个朝代中,出家成和尚或者尼姑的人的确是不需要受到朝堂的惩罚的。但是有的朝代本身是不信奉佛教的,再加上有人为了免去刑罚而故意出家,这样的情况也是要受罚的。
在《红楼梦》中,贾府被抄家的时候,惜春已经成了尼姑了,所以皇帝便放过了惜春,因为皇帝认为剃度出家是修行,修行之人就是想要变得更加善良,所以?株连九族?是不包括和尚和尼姑的。在我国古代的唐朝时期,由于全国人民都信仰佛教,所以唐朝时期的和尚是不用受到家族牵连的,但若是和尚或者尼姑本人犯罪的话,那也是要遭受刑罚的,只不过和尚或者尼姑遭受刑罚的时候,也不会殃及家人,这也是唐朝时期比较人性化的地方。
然而,自从大家得知出家人不需要遭受牵连以后,便有很多人开始?假出家?,也就是得知自己家族遭祸了以后便急忙出家,等祸乱过去了立刻就还俗。后来唐朝官员发现了王法的漏洞,于是便急忙禀告了皇帝并修改了王法,若是在家族遭祸以后才出家保命的人会罚得更重,而那些为了躲避灾祸而短暂出家的人更是会遭受死罪。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虽然十分敬重出家人,但若是有人靠着出家的方法来躲避灾难的话,朱元璋还会下令将这个人用严刑酷法杀死,所以朱元璋时期是没有人敢这样做的。
清朝时期,统治者对佛教也是比较尊崇的,所以出家人也不需要被家人牵连,但是等到清朝灭亡以后就不是这样了。太平天国时期,出家人若是被家人连累也是要受罚的,所以太平天国时期是我国出家的人最少的时期,毕竟当时出家人已经没有特权了。
方外之士?
【拼音】: fāng wài zhī shì
【解释】: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 《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拼音代码】: fwzs
【近义词】:?方外之人
【用法】: 作宾语;指僧道
外__的成语有:权倾中外,方外之人,魂飞天外。
外__的成语有:权倾中外,方外之人,门外汉。2:拼音是、wàiguóyǔ。3:结构是、外(左右结构)_(全包围结构)_(左右结构)。
外_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指汉语中的外来语。2.外国的语言_文字。
二、网络解释
外国语《外国语》(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曾用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关于外__的词语
吃里扒外方外之人门外汉节外生枝化外之民魂飞天外方外人拒之门外出自意外出人意外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外__的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745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方斯蔑如
下一篇: 方圆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