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远交近攻 (yuǎn jiāo jìn gōng)
简拼 : yjjg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
例子 : 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远交近攻之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远交近攻典故的来历如下:
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
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发展的特别快。于是,秦昭王就开始了他吞并六国的计划,把六国都给吞并,自己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出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齐国。范雎见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就是“远郊近邻”的策略,劝说秦昭王不要轻易攻打齐国。范雎对秦昭王说:“齐国的实力很强大,而且离秦国又非常远,攻打齐国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必定会经过韩、魏两个国家。军队派少了的话,难以取得胜利。
但是军队多的话,就算打胜了秦军也无法占有齐国的土地。不如先与齐国进行结盟,再攻打邻国的韩、魏,然后逐步进行推进。”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先攻打韩、魏,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进行结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动去跟齐国进行结盟。
以后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继续坚持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远方的齐、楚两国进行结盟,首先攻下了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了赵国河燕国,统一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国,平定了南方,最后才对齐国进行用兵,齐国也被收入囊中。就这样,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
远交近攻是谁提出来的?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议秦国将地理位置离的最近的韩、魏两国作为秦国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距离稍远的齐等国保持良好的联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顾虑。这个策略使得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了秦国的大统一。
拼音:
yuǎnjiāojìngōng
解释: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例句:
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之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远交近攻的意思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策·秦策三》中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三计,是战国时范雎为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秦国将地理位置较近的韩国、魏国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与地理位置较远的齐国等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最后使得秦国兼并了其他六国,成为统一的秦朝政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713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缘木求鱼
下一篇: 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