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避世绝俗 (bì shì jué sú)
简拼 : bsjs
近义词 : 避世离俗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出处 : 先秦·庄周《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成语】:违世绝俗
【拼音】:wéishìjuésú
【简拼】:wsjs
【解释】: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出处】:宋·陈师道《上苏公书》:“谢公江海之士,违世绝俗乃其常耳。”
【近义词】:违世乖俗、违世异俗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顺接】:俗下文字 俗不伤雅 俗不可医 俗不可耐 俗不堪耐 俗之所排 俗手伶工 俗易风移
【顺接】:安居乐俗 卑论侪俗 避世离俗 避世绝俗 变古易俗 变容改俗 变风改俗 变风易俗
【逆接】:德音莫违 靖言庸违 静言庸违 纠缪绳违 乐行忧违 面从心违 面从背违 灭德立违
【逆接】:违世乖俗 违世异俗 违世绝俗 违世绝俗 违乡负俗 违信背约 违利赴名 违利赴誉
因俗而治的历史作用:从国情实际出发立法。
根据他们的风俗习惯来治理。这种政策在周朝就有,当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分封诸侯,不久就死了,因成王年少,周公就让儿子去自己的封地鲁国,而他辅助主政,周公的儿子三年后来报告,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晚,他说他把他认为的当地人的不好习惯努力改了。
所以用了很多时间,而封于齐的姜子牙三个月就来报告,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快,他说他让一切照旧,于是这么快,周公于是感叹鲁国的后代将要成为齐国的臣子了,因为政策简易而亲近民众,人民就会拥护,繁琐复杂人民就会与他产生距离!
俗的成语: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不同流俗、变俗易教、变容改俗、变古易俗、变风易俗、变风改俗、败俗伤化、败俗伤风、避世绝俗、白丁俗客、不落俗套、不僧不俗、砭庸针俗、避俗趋新、避世离俗、从俗就简、从俗浮沉、遑俗绝物、超俗绝世、超世绝俗、超世拔俗、超然绝俗、超尘出俗、村夫俗子、超尘拔俗、采风问俗、遁俗无闷、敦世厉俗。
遁世离俗、遁世绝俗、敦风厉俗、调风变俗、阿时趋俗、阿世媚俗、飞遁离俗、贩夫俗子、负俗之累、负俗之讥、愤世疾俗、忿世嫉俗、愤时疾俗、愤世嫉俗、诽誉在俗、凡桃俗李、凡夫俗子、风俗人情、诡雅异俗、观风察俗、改俗迁风。
杜门绝迹、东山高卧、餐松饮涧、避世绝俗、枕石漱流。
一、杜门绝迹
白话释义:指隐居不出。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刘佑》:“诏拜中散大夫,遂杜门绝迹。”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译文: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随即便隐居不出。
二、东山高卧
白话释义:后比喻隐居。
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朝代:唐
作者:房玄龄
译文:我对违抗圣旨已经疲累了,所以想要隐居。
三、餐松饮涧
白话释义:食松实,饮涧水。指过隐居生活。
出处:《善馆碑》:“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
朝代:南朝·梁
作者:沉约
译文:食松实,饮涧水的情谊,道理很难说清楚啊。
四、避世绝俗
白话释义: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出处:《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译文:这是隐居不出仕的人。
五、枕石漱流
白话释义: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朝代:三国·魏
作者:曹操
译文:四处遨游,枕着石头,用泉水洗漱和饮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704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避世金门
下一篇: 避世离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