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惟义是从 (wéi yì shì cóng)
简拼 : wysc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紧缩式
成语解释 : 只要有道理或道义就坚决服从。
出处 :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现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问题一:惟利是图是什么意思唯利是图
[读音][wéi lì shì tú]
[解释]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例句]1. 损人利己,~,是地主资产阶级的本性。
[近义]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反义]大公无私
问题二:惟利是图的生肖是什么?鼠
问题三:唯和惟都是只的意思 具体有什么区别吗一般我们所常用的是“唯一”,有排它的意思。“惟一”的意思同“唯一”不同。有专一的意思。
【唯一】唯独;独一无二。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物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气所燥也。”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有一匹还成了 爱罗先珂 君在 北京 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惟一】1.专一。 唐 李邕 《春赋》:“迈惟一之德,究吹万之性。”参见“ 惟精惟一 ”。2.独一无二,只有一个。《梁书?儒林传?范缜》:“人体惟一,神何得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汉 惟一 赵充国 , 唐 惟一 王忠嗣 ,本朝惟一 曹彬 ,有三代将帅气象。” 柔石 《人间杂记》:“但又有一位矮胖的男人,好似他自己是惟一的慈善家。”
惟
wéi
单,只:惟独。惟一。惟有。惟恐。惟命是从。惟我独尊。
但是:雨虽止,惟路仍甚泥泞。
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惟妙惟肖。惟二月既望。
想,思考:思惟(亦作“思维”)。惟度(du?)(思量,揣度)。
惟
wéi
【副】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only〗
惟明克允。――《书?舜典》
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
惟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又如:惟一惟精(精诚专事,毫无杂念);惟义是从(只要有道理就坚决服从);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惟精惟一(精纯专一)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again〗。如:惟新(更新)
相当于“犹”、“还”〖still〗
惟,犹犹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wish〗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孟子?梁惠王下》
惟思既往。――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惟思将来。
惟留恋也。
惟希望也。
唯
wéi
【副】
只有,只是〖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以,因为〖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表示希望、祈使〖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表示听任、任随〖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问题四:惟利是图的人是什么心态1 鼠目寸光,局限了发展,自顾眼前损失了长远利益。
2 牺牲了好友,疏远了亲朋。
3 贪壑难填,心理扭曲,易触犯法律。
问题五:汉字“唯”和“惟”有什么区别?一、与“唯”“惟”相关的异形词语 唯, 读 wéi,是形声字。《说文?口部》“唯,诺也。从口,隹声。”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惟, 读 wéi,也是形声字。《说文》:“惟,凡思也。从心,佳声。”本义为“思考”,如“思维”本写作“思惟”。唯、惟,假借为副词、助词,都与各自的本义无关。 唯,假借为范围副词, 读 wéi, 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如“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我独尊” “唯一”“唯有”等。此义也可用“惟”,以上词语中的“唯”均可用“惟”。例如:“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504 页)“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鲁迅全集》第 4卷,第 221 页) 但是,在此义上,与“唯物”“唯心”相关的词语只能用“唯”,如“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史观”“唯物辩证法”等。这是因为它们作为表示哲学概念并曾高度政治化的强势词语,长期高频度使用,其词形、语形早已在社会语用中定型。 唯、惟,又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例如,清代冯镇峦《读杂说》:“《聊斋》中间用字法,不过一二字,偶露句中,遂已绝妙,形容维妙维肖,仿佛《水经注》造语。”维妙维肖,后来也写作“惟妙惟肖”“唯妙唯肖”,这是因为“维”“惟”“唯”在语气助词这一用法上往往可通用。 二、新版 《现汉》对“唯”“惟”异形词语的规范 新版《现汉》重新规范了与“唯”“惟”相关的异形词语。其做法有二。 一是在副词用法上推荐用“唯”,但也可用“惟”。“唯独 3l7―惟独 38”“唯恐 143―惟恐 610 ”“唯利是图 129―惟利是图 9”“唯命是从 12―惟命是从 4”“唯命是听 0―惟命是听0 ”“唯我独尊40 ―惟我独尊 7”“唯一 5883―惟一 45 ”“唯有 699―惟有 109 ” (其中的数字表示词频,据《人民日报》 1995―2000 年全部作品语料进行统计。下同)这 8 组全等异形词语,均在“唯”字头下立前者为正条,并在“惟”字头下立后者为副条,即原来以后者为推荐词形或语形,现在反以前者为推荐词形或语形。 这8 组异形词语,除了“唯恐”的频度小于“惟恐” 以及“唯命是听”“惟命是听”的频度均为 0 以外,其余 6 组用“唯”的频度远远高于用“惟”的频度。如果考虑到在受旧版《现汉》推荐用“惟”的强烈影响下,用“唯”的频度仍如此之高,则更可见社会对用“唯”的认可程度。 二是在助词用法上只用“惟”,而用不“唯”。“惟其 35―唯其 97 ”“惟妙惟肖 67―维妙维肖 24 、唯妙唯肖 2 ”这两组全等异形词语,只在 “惟”字头下为前者立条,而不在“唯”字头下为后者立条,即仍保留旧版《现汉》的做法,只用前一种词形或语形而弃置后一种词形或语形。 这两组异形词中,“唯其”的频度远远高于 “惟其”,“惟妙惟肖”的频度也大大高于“维妙维肖、唯妙唯肖”。 新版《现汉》这样调整的结果,使“唯”“惟” 分别承担了它们在相关词语中的副词用法和助词用法,二者的分工更明晰,既遵循了通用性原则,又体现了系统性原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乃至基本消除了通用性与系统性的矛盾、约......>>
问题六:惟利是图,图穷匕件,弃旧图新中的“图”分别是什么意思惟利是图:图--谋取,希望得到
图穷匕见:图--指地图
弃旧图新:图--谋求
惟的意思用来表示只有、仅仅、只是、希望。
“惟”与“唯”两字多可互通使用,只在部分特定词语中不通用。
惟(wéi)[副]
⑴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only】
惟明克允。——《书·舜典》
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
惟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长公(袁可立子袁枢)无愧斯语矣。——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夫植物之中,禀真刚之气者,惟松为独多。——明·宋濂《看松庵记》
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⑵ 又如:惟一惟精(精诚专事,毫无杂念);惟义是从(只要有道理就坚决服从);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惟精惟一(精纯专一)
⑶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again】。如:惟新(更新)
⑷ 相当于“犹”、“还”【still】
惟,犹犹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惟(wéi)[连]
⑴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and】
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书·多方》
⑵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then】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书·吕刑》
⑶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even if】
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史记·淮阴候列传》
从是的引证解释是:⒈犹从此。引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凉州西有沙山。俗云有覆师於此者,积尸数万,从是有大风吹沙覆其上,遂成山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_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
从是的引证解释是:⒈犹从此。引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凉州西有沙山。俗云有覆师於此者,积尸数万,从是有大风吹沙覆其上,遂成山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_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拼音是:cóngshì。结构是:从(左右结构)是(上下结构)。注音是:ㄘㄨㄥ_ㄕ_。
从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犹从此。
关于从是的诗句
令子经从是果非从是西方十万亿还从是碍非真处
关于从是的成语
是是非非从恶是崩桥是桥,路是路钉是钉,铆是铆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丁是丁,卯是卯惟上是从风从虎,云从龙
关于从是的词语
惟命是从惟义是从从恶是崩惟上是从唯利是从唯命是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从是的详细信息
1. 文言文中的"唯是"是什么意思 “唯……是……”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宾语前置格式。
如:唯你是问,”是“把宾语”你“前置了,意思是”只问你“、”只追问你的责任“、”只问责于你“。
又如《左传·襄公十四年》: ”唯余马首是瞻!“(意思:只看我马头所向而行动。瞻:看)
再如《孙子·地形篇》: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意思:因此,作将帅的带兵前进不追求名利,后退不逃避罪责,只为了保护老百姓。)
扩展资料:
副词“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助词“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
唯, 读 wéi,是形声字。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
唯,假借为范围副词, 读 wéi,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如“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我独尊”、“唯一”、“唯有”等。
唯,又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
2. 唯字在文言文古诗解释 (1) (形声。
字从口,从隹(zhuī),隹亦声。"隹"指"(鸟头)尖锐"。
"口"指应答声。"口"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声调高八度的应答声"。
本义:高声应答)同本义 【yes】唯,诺也。从口,隹声。
--《说文》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论语·里仁》(1) 只有,只是 【only;alone】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
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3) 以,因为 【because】唯无德也。
--《国语·晋语》(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唯所纳之,无不如志。
--《左传》连词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公孙】弘、【张】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助](1) 表示肯定 【be】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管子》(2) 用于句首,无实义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3. 文言文中的“惟”和“唯”怎么区别 唯:<;象>;形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副>;只有,只是
以,因为
<;连>;虽然,纵使
<;助>;表示肯定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动>;形声。本义:思考;思念
<;副>;只有,只是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
相当于“犹”、“还”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连>;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介>;由于,以
惟独:就单单的意思
唯独: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唯独他到达了
单单;只有
古汉语虚词词典中:
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
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
《说文》中对两个字的本意解释:(可以看最前面的词霸上找的内容.)
“唯,诺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
像“唯唯诺诺”就不能用“惟”。而且作为副词时“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
而“惟妙惟肖”就不能用“唯”
“唯”并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况并不多
4. 辨析文言文虚词“唯”的意义是什么 唯 (1) 副词 ①表范围限制,相当于“只、只剩、只 有”。
如: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② “唯”,表祈使,相当于“希望、请求”。
如: 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2) 介词。
相当于“由于”。此义上 三字相同。
如: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3) .“唯”,连词。
表让步关系,相当 于“即使”。如: 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
《淮南衡山列传》 (4) 助词 ① 于句首表语气,无实在意义,不 译。如: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
《汉书》 ② 常与“是”组成固定格式“唯……是 ”。如: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
5. 文言文唯才是任翻译 唯才是任——是,语中助词。外动词之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以“是”字居二者之中助之。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书.蔡仲之命》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十四年》
意思就是及物动词的宾语前置时,在这个动词和前置宾语中间加一个“是”字,以加强语气。这是古文“是”的特殊用法:唯才是任=只任命有才能的人。
唯德是辅=只辅佐有德行的人。
唯余马首是瞻=只要看着我的马的脑袋。
参见:杨树达《词诠 P 200》
6. 文言文两则中的“惟”是什么意思 惟(wéi)[动]
⑴ 形声。字从心,从隹(zhuī),隹亦声。“隹”意为“鸟头”、“锐头”、“尖头”。“心”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心尖起来”(心像鸟头一样形成了尖头,有了明确指向)。本义:心思集中于一点。转义:用为副词,相当于“仅”、“只”。英译为on(e)ly
⑵ 同本义【think】
惟,凡思也。——《说文》
臣窃惟事势。——贾谊《治安策》
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汉书·张良传》
⑶ 又如:惟思(思虑);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虑)
⑷ 为,是【be】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书·益稷》
不变惟何。——【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⑸ 有【have】
相亦惟终。——《礼记》
⑹ 听从,随从【obey】
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刘献廷《广阳杂记》
⑺ 又如:惟惟(听从顺服的样子)
⑻ 愿,希望【hope】
若草庵见毁一节,成功之后,万惟留心。——《英烈传》
⑼ 又如:惟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⑽ 在于【lie in】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书·大禹谟》
副词
惟(wéi)[副]
⑴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only】
惟明克允。——《书·舜典》
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
惟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长公(袁可立子袁枢)无愧斯语矣。——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夫植物之中,禀真刚之气者,惟松为独多。——明·宋濂《看松庵记》
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⑵ 又如:惟一惟精(精诚专事,毫无杂念);惟义是从(只要有道理就坚决服从);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惟精惟一(精纯专一)
⑶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again】。如:惟新(更新)
⑷ 相当于“犹”、“还”【still】
惟,犹犹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连词
惟(wéi)[连]
⑴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and】
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书·多方》
⑵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then】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书·吕刑》
⑶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even if】
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史记·淮阴候列传》
介词
惟(wéi)[介]
由于,以【because】
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书·盘庚中》
助词
惟(wéi)[助]
⑴ 用在年、月、日之前
惟二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⑵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士无田,则亦不祭。——《孟子》
⑶ 用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召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685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惟一惟精
下一篇: 尾生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