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兼爱无私

大道家园 2023-07-24 17:04:56

拼音 : 兼爱无私 (jiān ài wú sī)

简拼 : jaws

近义词 : 大公无私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出处 : 先秦·庄周《庄子·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成语用法 : 作谓语;指泛爱大众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形容没有私心的诗句

1. 关于私心的诗句
关于私心的诗句 1.关于贪欲的句子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爱,不过是一种享受贪欲的和永远不满足的热望而已。 贪欲名言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 蒙田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贪欲之为狂。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对金钱的贪欲会随着金钱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愈发强烈。古罗马诗人 玉外纳

贫穷要一点东西,奢侈要许多东西,贪欲却要一切东西。高里

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 关于贪欲的名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当代诗人 郭小川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钢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洪应明,明朝道人 洪自诚

以温和宽厚的心灵去战胜你们的怒气,以谦让去抑制憎恨之心。——以率直的真情去制止不正的欺瞒,以温顺满足之心去打消贪欲吧。印度传统宗教 《耆那教经典》 《耆那教经典》

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贪欲名言美国作家 纳·霍桑
2.人有私心的成语
【自擅自利】??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假公济私】??假:借;济:辅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徇私舞弊】??营:谋求;舞:玩弄;弊:指坏事。因图谋私利而玩弄诱骗手段做犯法的事。

【自私自利】??损害别人,使本人得到利益。

【损公肥私】??侵害公众的好处而使私家获利。

【损人利己】??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盘算。

【唯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寻求。只有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恬不知耻】??寡、鲜:少。旧指不廉明,不知耻。现指不知耻辱。

【损公肥私】??伤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

【见逝世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济。

【唯利是图】??贪财图利的愿望迷住了心窍。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忧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据为己有】??将别人的货色拿来作为自己的。

【结党营私】??营:谋求;舞:捉弄;弊:指坏事。因图谋私利而摆弄诈骗手腕做犯罪的事。

【因公假私】??借公务谋取私利。

【见利忘义】??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希望以上回答有您需要的
3.形容不留一点私心的成语
大公无私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正直无私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兼爱无私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正直无邪 公正而无私心. 克己奉公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人己一视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两袖清风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防意如城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4.形容私心的文言文有哪些
原文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注释 1.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

2.便宜:指对国家有利得事。3.悫:恭谨,诚实。

4.贡禹:西汉大臣。以明经洁行著名。

5.蕴籍:宽和,宽容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5.私心 文言文
我把原文给你

1

3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如对故人的友情、对儿子的亲情,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

原文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注释 1.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2.便宜:指对国家有利得事。3.悫:恭谨,诚实。4.贡禹:西汉大臣。以明经洁行著名。5.蕴籍:宽和,宽容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6.形容做事公正,没有私心的成语
大公无私。

清.龚自珍《论语》

释义:追求最大的公正,没有一点私心。

当官而行,不求利己。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释义:当官做事,不追求私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释义:天下为公是上古人们遵循的道德。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淮南子.兵略训》

释义:办事公平执法,从上到下的人都信服。

不私而天下公。

汉。马融《忠经.广至礼章》

释义:不狭私心秉公办事,天下自然也就公正了。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兵略训》

释义:做事公正而没有私心,说一句就能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团结一致。

公则一致,私则万殊。

宋。魏了翁《论士大夫风俗》

释义:出于公心就协调一致,处于私心就会各有打算。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释义:官员大公无私,百姓对官员的诚信就会回来。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贾谊传》

释义:为国家办事就要忘掉自家的事,办公事就要忘掉私

《庄子》外篇卷6天道诗解5法天则地非仁非义无私乃私放德循道

《庄子》外篇卷6天道诗解5法天则地非仁非义无私乃私放德循道

题文诗:

昔舜问曰:天王 也 之,用心何如?尧曰吾 也,

不傲无告,不废穷民,苦 悯 死者,嘉 善 孺子,

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 而 已.舜曰美则,

美矣未大.尧曰何如?舜 谓之 曰:天德出宁,

日月照而,四时行 焉, 若昼夜之,有经云行,

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 哉; 子天之合;

我人之合.夫天地者,古之所大,黄帝尧舜,

之所共美.故 而 古之,王天下者,奚为 也 哉?

天地而已. 自然而然,无为虚静. 孔子 欲 西,

藏书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

老聃 也 者,免而归居,夫子藏书,试往因焉.

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不之许,于是繙说,

以十二经.老聃中曰:愿闻其要.孔子 乃 曰:

要在仁义.聘曰仁义,人之性邪?孔子 对 曰:

然则君子,不仁不成,不义不生.仁义 者 也,

真人之性,又将奚为?聘曰请问,何谓仁义?

孔子 答 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仁义之情.

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 也, 不亦迂乎?

无私乃私;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 所 牧乎?

则天地 也, 固有常矣,日月固明,星辰固列,

禽兽有群,树木固立;夫子 若能, 放德而行,

循道而趋,已至 之 矣;何偈偈乎,又揭仁义,

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也.乱人之性.

【原文】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1)?”尧曰:“吾不敖无告(2),不废穷民,苦死者(3),嘉孺子而哀妇人(4)。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5)。”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6),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7),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8)!?子,天之合也(9);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10)。?

【注释】(1)天王,帝王,指尧。因其具有天德,故称为天王。(2)敖:同傲,侮慢。无告:有苦无处诉、处境极为悲惨之人,或指鳏寡孤独者。(3)废:抛弃,苦:忧劳。苦死者:对死者表示哀痛和抚慰。(4)嘉:善,亲爱之意。孺子:小孩。哀:怜悯。(5)未大:不算弘大。因为尧所讲皆有心而为,所及有限,故其心不算弘大。(6)天德:虚静无为也。出:运行。(7)经:不变之常规、常法。(8)胶胶:粘台在一起不能解开。扰扰:纷乱不宁。尧听了舜的话受到启示,觉得自己的用心是多余的,不如静默无为,复归天德。(9)天之合,与天道相合。(10)天地而已矣:象天地那样虚静无为就是了。?

 【译文】

从前舜问尧说:“天王您用心怎样呢?”尧说:“我不侮慢求告无门处境悲惨的人,不抛弃贫穷之民,忧劳死者,亲爱孩子又怜悯妇女,这就是我用心之处。”舜说:“好却是很好,只是其心还不够弘大。”尧说:“那么?应该怎样呢?”舜说:“天德运行而虚静安宁,日月照耀而四时运行,好象?昼夜更替之有常规,云行而雨降一样。”尧说:“我真是粘滞纷扰啊!你与?天道相合,我只是与人道相合。”天地,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弘大的,为黄帝、?尧舜所共同赞美。所以古时为天下之王的人,还要作什么呢?象天地那样虚静无为就是了。

【原文】

?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1),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2),免而?归居(3),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4)。”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5)。老聃中其说(6),曰:“大谩,愿闻其要(7)。”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聘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8)。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9)?”老聘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10),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11)!夫兼爱,不亦迂乎(12)!无私焉,乃私?也(13)。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14)?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15)。夫子亦放德而行(16),循?道而趋,已至矣(17)!又何偈偈乎揭仁义(18),若击鼓而求亡子焉(19)?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注释】(1)书:指孔子编辑整理之书。孔子何以要藏书周王室,不可确知。或以为当时列国纷争,战祸连年,周天子还保持形式上的共主地位,可避免战火波及,书藏在那里较为安全。(2)子路:姓仲名田,孔子弟子。征藏史:周王室管理藏书之官。(3)免而归居:去职归家隐居。据载老子见周室衰微,不可匡复,便辞官而去。(4)因:依也,依靠老聃帮助联络舒通藏书事宜。(5)繙(fan):演绎发挥。十二经:有三种说法:一说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加上相应的六种纬书;一说指《周易》上下经和十翼,共十二篇;一说指《春秋》十二公之经,三说皆不可信。严灵峰先生以为十二应为六,此说可从。说:说服。(6)中:中间。孔子解说过程中,老子插言。(7)大谩:大冗长,大烦琐。谩,或作曼,长。(8)这句的意思为:离开仁义就没有君于生成,以此推断仁义为人之本性。(9)又将奚为:舍弃仁义,又将何为呢。(10)中心物恺:心地中正无偏私,与物和乐而下使毁伤。恺,和乐。(11)意:同噫,叹词,几:接近。后言:泛指与上古先圣之言相对的后代言论,也就是抛弃天道无为根本,把仁义札法之未放在首位的说法。(12)迂:迂远。庄子认为:行虚静无为之道,则无有不爱,何心又说兼爱,既讲兼爱,则有兼?之所不及者,因此反而更为迂远。(13)这句的意思为:私与无私的区分与对立,正是私产生的根源。讲无私即包含有私,只有混同私与无私,抹灭二者对立,才能达到真正无私。(14)牧:养。(15)立:树立。树木植立生长之所。(16)放德:循性。对自性不加约束,任其自然。(17)已至:已达,达到向往的理想境界。(18)偈(jiá)偈:用力的样子。揭:举,引申为提倡、倡导。(19)亡子:丢失的孩子。?

 【译文】?孔子要西去把书藏于周王室,学生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王室有位掌管图书的史官老呐,现已辞官在家隐居,先生想藏书周室,可依靠老聃出面帮助。”孔子说:“好吧。”前往拜见老聃,而老聃不同意,于是孔子就对六经内容演绎发挥,想说服老聃。在讲述中老聃插言说:“太冗长烦琐,?愿意听听要点。”孔子说:“要点在仁义。”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是的,君子没有仁就不能成长,没有义就不能生存。?仁义,确实是人的本性,舍弃仁义,人又将何为呢?”老聃说:“请问,什么叫仁义?”孔子说:“心中正无偏私,与物和乐而不毁伤,兼爱万物而无私心,这就是仁义的实质。”老聃说:“唉,这些话近似于后代之言!讲兼爱不是太迂远了么!讲无私就包含了私。先生如果要想使天下不失去其养育吗?则天地原本就有恒常之规则,日月本来就是光明的,星辰本来就排列有序,禽兽本来就是群居的,树木本来就有植立之处。先生也循性而行,遵道而进,就达到了理想境界!又何必用力去倡导仁义,象击鼓聚众去寻找丢失小孩那般急切呢?唉,先生是在扰乱人性啊。”

大公无私的意思解释 大公无私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大公无私的意思:

[dàgōngwúsī] 1.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2.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大公无私百科解释: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公无私的详细解释: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大公无私的近义词:

天公地道,光明正大,成仁取义,出以公心,玉洁冰清,舍己为公,大公至正,克己奉公,公正无私,公而忘私,为国捐躯,廉洁奉公,大义灭亲,急公好义,舍生取义,冰清玉洁,毁家纾难,公耳忘私,堂堂正正,公事公办,不徇私情,舍身取义,舍己为人,舍身求法,铁面无情,杀身成仁,兼爱无私,光明磊落,铁面无私

大公无私的反义词:

吃里爬外,有我无人,寡廉鲜耻,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本位主义,损公肥私,自私自利,徇情枉法,贪官污吏,患得患失,背公营私,徇私舞弊,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假公济私

大公无私的出处:

《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

大公无私典故: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大公无私造句:

1、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提倡大公无私的精神。

2、他大公无私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3、只有大公无私,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4、人民爱戴大公无私的干部,最恨以权谋私的贪官。

5、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6、法官断案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能徇私枉法,偏袒一方。

7、他因大公无私而众叛亲离。

8、杨善州大公无私,坚守信念。

9、共产党员就是要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10、老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家都支持他当厂长。

11、他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12、当今世界能大公无私的人太少,利己不损人的也不多。

13、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大公无私。

14、我们还有的球员大公无私,他们总是以球队赢得比赛。

15、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

16、我们都应该学习雷锋大公无私的精神。

17、几天前,我又期盼着当一位大公无私的法官。

18、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

19、大公无私这个精神只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20、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673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