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舟中敌国 (zhōu zhōng dí guó)
简拼 : zzdg
近义词 : 众叛亲离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紧缩式
成语解释 :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典源出处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魏)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太平御览》卷四一八引 《东观汉记》 曰:“吴汉性忠厚……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功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敌国。’”卷三三六作“隐若一敌国矣。”
释义用法
吴起对魏武侯讲,国君靠仁德不靠山川险要,如果不修德,连同船的.人都会成为敌国。后以此典指众叛亲离; 也指竞争的对手; 亦形容乘船。
用典形式
【同舟虽敌】 清·黄遵宪:“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深。”
【同舟敌国】 清·黄遵宪:“昔日同舟多敌国,而今四海总比邻。”
【敌国同舟】 清·黄遵宪:“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敌国舟中】 唐·柳宗元:“羌胡 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隐若一敌国】 宋·陆游:“后生可谓要有人,谁能隐若一敌国?”
这句出自《阅微草堂笔记》,是讲占卜的,有个读书人考试前去求签,就求到了这只签,然后考试完发现这只签跟考试题还挺相关的,你问的这句就是签的内容。
阴里相看怪尔曹,
舟中敌国笑中刀,
藩篱剖破浑无事,
一种天性惜羽毛。
那种抽签上面写的文字本来就似是而非,就是为了让抽签者牵强附会,其实事前一点看不出来,事后胡扯总能找着关系的。
这四句直译过来应该是:
1.我在阴曹地府里见到你们也会怪罪你们
2.同舟的人都是敌人,笑里藏刀
3.篱笆都打破了,家中还浑然无事
4.人的天性就是要爱惜自己,保护自己
一看就知道东拉西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667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重足而立
下一篇: 周游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