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名噪一时 (míng zào yī shí)
简拼 : mzys
近义词 : 名震一时
反义词 : 默默无闻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补充式
成语解释 :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例子 : 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科场》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我国古代西晋时期,文坛成就最高的诗人左思,是晋朝时临淄人(今山东临淄)。他创作的《三都赋》名噪一时,至今仍被人传诵。
然而,左思小时候智商很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没有一点过人之处。他稍大之后,便志存高远,决心写一篇赞颂魏、蜀、吴三国都城的文章《三者赋》。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一片大哗,他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嘲弄,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就不怀好意地讥讽他说:“你这样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老粗先生,还想作一篇《三都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等你写成了,也只配给我盖酒坛子罢了!”
左思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一笑,可是在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你说我写不成,我偏要写出来,并且写得让你们心里羡慕!左思有了这样的决心,在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里,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深入的调查,大量收集有关三国都城繁荣昌盛的相关资料。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他便关上房门,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构思,创作。他简直有些痴迷入魔,在室内、院中,甚至茅厕内都放上了纸,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便立即用笔记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就这样,他向隅面壁,熬过了整整十年的酷暑严冬,不懈努力,专心著书,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
人物生平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两者在释义与出处上有所不同。
一、释义不同
1、名重一时
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2、名噪一时
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二、出处不同
1、名重一时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译文:老师住在径山时,名声很大,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先生济川都一起向他问道。
2、名噪一时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译文:出生于娄上的王辰玉、松江董元宰等人进入京都,一时名声很大。
扩展资料
一、名重一时近义词
名震一时?[ míng zhèn yī shí ]?
【解释】: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自】:北宋 宋祁等合撰《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译文】:称他为神童,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二、名噪一时近义词
_赫一时?[ xuǎn hè yī shí ]?
【解释】:声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出自】: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_赫,上所尊宠一有罪过,纠诘按治。”
【译文】:虽然将相大臣,气势很盛,有皇上的尊宠但是一个犯了罪,就会被纠问审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651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名实相副
下一篇: 明媒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