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报李投桃 (bào lǐ tóu táo)
简拼 : bltt
近义词 :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 :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
例子 : 只指望报李投桃,那顾他祀佛看经。(明·高濂《玉簪记·诳告》)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投桃报李的意思是: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投桃报李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在《诗经·大雅·抑》中出现了这个成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桃报李也指在人际交往中揣摩对方的意图,送他喜欢的东西,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说法通常是贬义的,根据其所好,送其所喜欢的东西,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卫风·木瓜》中有相似的语句,“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这句的`意思是他送我的是红桃,我报他的是琼瑶,琼瑶哪能算报答,是求彼此永相好。而由此衍生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使用没有投桃报李那么广泛。
投桃报李的近义词
1、礼尚往来:礼:礼节。尚:崇尚,重视。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如何,我便对你如何。
2、互通有无:通:往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3、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4、报李投桃: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5、平等互利: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待遇,彼此互利。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一个汉语词汇,简称投桃报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1、出处:出自《诗经·大雅·抑》。《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意思是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2、原文: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3、释义: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抑》,创作背景如下:
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70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
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大雅·抑》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
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诗。
投桃报李,友好往来,知恩图报,真诚相交,人生中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意需要感恩,甚至涌泉相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篇1: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篇2: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篇3: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篇4: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篇5: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篇6: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投桃报弯虚简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用法是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
例句如下:
1、我们应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投桃报李。
2、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3、外国朋友送他一本画册,他回送一件工艺品,以示投桃报李之意。
4、自古礼尚往来,所以投桃报李本是应该。
投桃报李的典故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时已晚,还没寻着客店。他正着急,碰到一个老农。他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儿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了声:“无礼!”。“五里?”他以为不远,猛加几鞭朝前跑去。他跑出几十里也不见人烟,越想越不对头。他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
他见那老农还在路边等候,急忙下马,诚恳道歉:誉悔“老伯,请您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请您告诉我,哪儿有旅店?”老农笑了:“年埋裤轻人,知错改错就好,我也不该让你白跑路。找旅店的路口你已经错过了;如不嫌弃,今晚就到我家住吧。”年轻人满心欢喜和感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597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三李四
下一篇: 凡桃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