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明火持杖

大道家园 2023-07-12 06:36:33

拼音 : 明火持杖 (míng huǒ chí zhàng)

简拼 : mhcz

近义词 : 明火执械、明火执杖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同“明火执仗”。

出处 :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干坏事

例子 : 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着展雄做强盗。”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灵寿杖的词语灵寿杖的词语是什么

灵寿杖的词语有:大杖则走,慧心灵性,杖化龙。
灵寿杖的词语有:生灵涂地,明火持杖,明火执杖。2:注音是、ㄌ一ㄥ_ㄕㄡ_ㄓㄤ_。3:结构是、灵(上下结构)寿(半包围结构)杖(左右结构)。4:拼音是、língshòuzhàng。
灵寿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用灵寿木做的手杖。
二、引证解释
⒈用灵寿木做的手杖。明李东阳有《灵寿杖歌》。引《汉书·孔光传》:“赐太师灵寿杖。”颜师古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唐姚合《竹里径》诗:“纱巾灵寿杖,行乐_相知。”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灵寿杖》:“灵寿杖出西域,自黄河随流而出,不知为何木?其轻如竹,而性极坚韧。”
三、网络解释
灵寿杖灵寿杖,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列传·孔光〉。颜师古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即用灵寿木做的手杖。
关于灵寿杖的诗词
《与林大夫谢灵寿杖》《捣练子·灵寿杖寄何人》《次和答张_寄灵寿杖》
关于灵寿杖的诗句
赐他灵寿杖大父正携灵寿杖当年灵寿杖
关于灵寿杖的成语
万应灵药活灵活现消息灵通拿刀动杖明火持杖生灵涂地杖化龙杖履相从凭几据杖涂炭生灵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灵寿杖的详细信息

廷杖的结构廷杖的结构是什么

廷杖的结构是:廷(半包围结构)杖(左右结构)。
廷杖的结构是:廷(半包围结构)杖(左右结构)。拼音是:tíngzhàng。注音是:ㄊ一ㄥ_ㄓㄤ_。
廷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廷杖tíngzhàng。(1)帝王在朝廷上杖责臣子。
二、引证解释
⒈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杖责朝臣于殿阶下,至有当廷被杖死者。引《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廷杖》:“成化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毡迭_,示辱而已,然犹卧_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清钱谦益《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管公行状》:“臣以为不除言官之廷杖,言路终不得而开也。”
三、国语词典
在朝廷上当众杖打大臣。
四、网络解释
廷杖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_迭_,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关于廷杖的诗句
算塞戈廷杖
关于廷杖的成语
面引廷争凭几据杖面折廷争廷争面折宫廷险恶明火持杖拿刀动杖径廷之辞杖化龙面折廷诤
关于廷杖的词语
大廷广众面折廷诤面引廷争小朝廷明火执杖明火持杖凭几据杖径廷之辞大杖则走杖化龙
关于廷杖的造句
1、小杨翰林他他因为率众大臣伏于左顺门撼门而哭,自言仗节死义,被施以廷杖,将要谪戌云南。
2、是故正、嘉二朝不但是廷杖的第二高峰期,其规模及伤害更远非成化朝所能及。
3、他是希冀被廷杖获得刚直不阿的清誉,为自己以后东山再起或青史垂名留下资本。
4、他为官,守直道,忠心赤胆触龙鳞,下天牢,遭廷杖,险一些儿丧了命。
5、刘瑾根本就不辩驳,下令打了王阳明四十廷杖,又在监狱里关了数月,然后撤消干部身份,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当了偏远地区的小邮局兼招待所的职工头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廷杖的详细信息

笞杖的成语笞杖的成语是什么

笞杖的成语有:杖履相从,鞭麟笞凤,拿刀动杖。
笞杖的成语有:鞭麟笞凤,杖化龙,明火持杖。2:拼音是、chīzhàng。3:注音是、ㄔㄓㄤ_。4:结构是、笞(上下结构)杖(左右结构)。
笞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指古代的笞刑与杖刑。
二、引证解释
⒈指古代的笞刑与杖刑。引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大诘减等》:“元世祖笞杖之刑既定,曰: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止杖九十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笞杖立加,葛藤悉断。”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四章:“古用苗制,施行肉刑,汉文免之,改为囚徒、_钳、鬼薪、役作,隋文代之以笞杖流徒。”
三、国语词典
用杖抽打。词语翻译英语acudgel,CL:
四、网络解释
笞杖笞杖是中国古代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刑罚,即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部、腿或背部的刑罚。一些朝代规定笞杖之刑是杖臀,即打屁股。若是妇女犯罪需用笞杖,也是杖臀。宋、元两代都有“去衣受杖”的规定。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拟定而未及正式施行的《大清新刑律》中首次废止了笞杖刑罚,具有千百年历史的笞杖刑罚是在清朝末年寿终正寝。
关于笞杖的诗句
险犯着笞杖徒流罪;笞杖徒流不怕
关于笞杖的词语
明火持杖明火执杖大杖则走束杖理民掷杖成龙杖策窥园鞭麟笞凤杖化龙凭几据杖鞭笞天下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笞杖的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399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