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成语历史典故

民俗 2023-07-11 21:25:46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 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 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 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 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 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 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 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 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 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 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 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 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 《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 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 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 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 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 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 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 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 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 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 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 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 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 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 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 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 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 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 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 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 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 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 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 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 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 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 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 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 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 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 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 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 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 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 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 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 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 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 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 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 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 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 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 也可。”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 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 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 《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 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 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 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 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 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 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 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 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 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 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 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 物。

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 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 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 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 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 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 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 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 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 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 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 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 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 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赶,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 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 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 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 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 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 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 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 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 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 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 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 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 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 生荣枯沉浮无常。“白云苍狗”,后用以比 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 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 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 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 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13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 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 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 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 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 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 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 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 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 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 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 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 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 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 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 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 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 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 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 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 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 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 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 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 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 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 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 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 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 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 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 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 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成语作为汉语中最具中国特色的语言瑰宝之一,很多的历史故事里面也会出现成语,而成语也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重要性凸显。以下分享100个历史故事成语。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11、背水一战(韩信)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廉颇)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

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横行无忌(郭圯)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

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10、三顾茅庐(刘备)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1、东窗事发(秦桧)

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

比喻阴谋已败露。

12、如鱼得水(刘备)

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

13、退避三舍 (重耳)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

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

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8、毛遂自荐(毛遂)

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19、一鼓作气(曹刿)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千金买骨(郭隗)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

比喻求贤若渴。

21、讳疾忌医(蔡桓公)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2、杀妻求将(吴起)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

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23、惊弓之鸟(更羸)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4、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5、一字千金(吕不韦)

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6、指鹿为马(赵高)

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7、焚书坑儒(秦始皇)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28、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出于两个典故,东汉孙敬为刻苦学习,将头发悬于房梁之上;战国苏秦,为刻苦学习,用改锥刺伤自己的大腿。

形容刻苦学习。

29、一诺千金(季布)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30、约法三章(刘邦)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31、南柯一梦(淳于棼)

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

比喻一场空欢喜。

32、偃旗息鼓(赵云)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33、手不释卷(吕蒙)

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4、养精蓄锐(孙权)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35、暗度陈仓(韩信)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36、十面埋伏(项羽)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37、投笔从戎(班超)

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38、马革裹尸 (马援)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9、多多益善(韩信)

益:更加。越多越好。

40、老当益壮(马援)

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1、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42、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江东:借指家乡。

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4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44、煮豆燃萁(曹植)

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45、刮目相看(吕蒙)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46、乐不思蜀(刘禅)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7、七步成诗(曹植)

称人才思敏捷。

48、言过其实 (马谡)

实: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49、七擒七纵(诸葛亮)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50、宝刀不老(黄忠)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51、才高八斗(曹植)

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52、一挥而就(苏轼)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53、封金挂印(关羽)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54、单刀赴会 (关羽)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

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5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56、入木三分(王羲之)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57、闻鸡起舞(祖逖)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58、东山再起(谢安)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9、洛阳纸贵(左思)

晋代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60、养虎为患(项羽)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61、狗尾续貂(司马伦)

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

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62、画龙点睛(张僧繇)

原形容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63、江郎才尽 (江淹)

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64、精忠报国(岳飞)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65、胸有成竹(文与可)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66、牛角挂书(李密)

比喻读书勤奋。

67、韦编三绝(孔子)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68、囊萤映雪(车胤)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

69、程门立雪(杨时)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70、凿壁偷光(匡衡)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71、请君入瓮(周兴、来俊臣)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

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72、口蜜腹剑(李林甫)

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73、赴汤蹈火(嵇康)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74、鹤立鸡群(嵇绍)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75、割发代首(曹操)

割掉头发代替头颅。

比喻以身作则,讲诚信。

76、坦腹东床(王羲之)

旧作女婿的美称。

77、嗟来之食(黔敖)

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得有骨气的穷人。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7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79、草菅人命(贾谊)

草菅:野草。

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

80、锦囊妙计(诸葛亮)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

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81、不知所云(诸葛亮)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82、得陇望蜀(岑彭)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83、兔死狗烹(勾践)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84、不学无术(霍光)

学:学问;术:技能。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85、髀肉复生(刘备)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86、后患无穷(刘备)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87、虎踞龙盘(诸葛亮)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88、 集思广益(诸葛亮)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89、超群绝伦(关羽)

伦:同辈。

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90、一身是胆(赵云)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91、坚壁清野(荀彧)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92、如嚼鸡肋(杨修)

鸡的肋骨。

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9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

舐:舔;犊:小牛。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94、势如破竹(杜预)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95、车载斗量(赵咨)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96、断头将军(严颜)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97、兵贵神速(郭嘉)

神速:特别迅速。

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98、出言不逊(张郃)

逊:谦让,有礼貌。

说话粗暴无礼。

99、大器晚成(崔琰)

大器:比喻大才。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100、负重致远(庞统)

负:背着;致:送到。

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2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3 历史故事成语简短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的成员,它们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结构定型,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一:下笔成章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二:顺手牵羊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愬。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愬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三:叶公好龙 从前,有一个人,他最喜欢龙了。他穿的衣服上绣着龙,戴的帽子上也绣着龙。他住的房子,墙壁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这些龙都牙齿尖尖的,爪子尖尖的,很凶猛的样子。

有一天,天上的龙听说有个人很喜欢自己,就飞下来找他了。龙来到那个人的家里,他的头才伸进窗口,尾巴已经到了屋顶上。这个非常喜欢龙的人,一看,那条龙尖尖的牙齿,尖尖的爪子,吓得回头就跑。原来他喜欢的并不是真的龙,而是画出来的假龙。

?叶公好龙?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好?是?喜欢?的意思。有人嘴上说喜欢某件事情,实际上并不这样,甚至还害怕某件事情,可以比喻作?叶公好龙?。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四:一字之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五:天下无双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请。但两人不肯来见。他打听到毛公藏在赌徒中,薛公藏在卖酒人家,便去寻访,终于结识了两人。

平原君知道后,说:?以前听说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他行为荒.唐,徒有虚名!?信陵君说:?既然平原君耻笑我,那我该离开这儿了。?平原君知道说错了话,向信陵君谢罪。信陵君名望更大了。

这时秦国出兵攻魏。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怕魏王追究他的窃符之罪,不肯回国,并告诫下人:?谁为魏王使者通报,处死!?只有毛、薛两人冒死进言:?秦灭了魏,公子国破家亡,怎么见天下人信陵君立即省悟。信陵君回到魏国,魏王把上将军的印信授给他。信陵君率齐、魏等六国兵将,大破秦军。他威震天下,被誉?天下无双?。

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是最?中国?的词汇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成语大多从古代流传下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词汇的一些特点,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悟。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一: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 ?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二:鞭长莫及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 ?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三:小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篇四:老马识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五:下笔成章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184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