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结发夫妻 (jié fà fū qī)
简拼 : jffq
近义词 : 元配夫妻
反义词 : 再婚夫妻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结发:束发,意即年轻时。年轻时结成的夫妻。指原配夫妻。
出处 : 汉·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宾语;指第一次结婚的夫妻
例子 : 官人,我与你结发夫妻,苦乐同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其实结发夫妻是起源于一种传统的婚姻习俗,就是在结婚的时候,将男女双方一根头发拔下来,相互绑在一起,合成一个结,表示双方结为夫妻,表示两个人的感情长长久久,可以相互扶持的从黑头到白头,是有着爱情美好一面的意思。
其实,关于结发夫妻的由来有很多种,至今在民间也有许多的传说,但是究竟哪个是真的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其中一个便是传说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有一个习俗,便是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后,双方都要给彼此回帖,而女方的回帖中要有女方的一根头发,表示愿意与男方白头偕老,也是一种定情信物,表示自己对男方的爱慕,愿意以身相许,表示自己对以后美好爱情生活的一种向往。
还有一个据说是来源于古代的一个皇帝,一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他担心自己的胡子太短,没有威严,然后他的妃子在他睡着之后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小心翼翼地接在他的胡子后面,所以在一夜之间,皇帝的短胡子就长长了,也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惊叹,于是这也变成了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就是妃子将头发剪下来成为皇帝的胡子。
其实结发原来的意思是束发,表示古代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举行一个成人礼,表示自己已经成年了,众所周知古代一旦到了成年的年纪,那么父母便会早早的为自己成家,所以这个时候结发也有了一层结婚成家的意味,所以结发妻也是成为原配,意思就是自己成年后的对象。
而且古时候的人将头发看得很重,可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认为头发是寄托着情感的信物,与我们的情感紧密相连着的,往往会用头发来表示美好的爱恋。
古时初婚的夫妇,在新婚之夜饮交杯酒前会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结发夫妻”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唐代女子晁采拟《子夜歌十八首》寄赠她的心上人文茂,开篇就是: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晁采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再把文茂送给她的一束头发合在一起编成一只同心结。汉时苏武也曾有诗云:结发为夫妻,从此两不疑。可以看出,古人是以结发做为夫妻同心的一种见证方式。
结发夫妻的由来是什么?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结发本来指束发,后来把原配夫妻称做结发夫妻。结发本来不是婚礼的仪俗,后来演化出婚礼结发的仪俗,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绺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做信物的。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结在一起收藏到老的一种婚姻象征。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汉族传统民俗。
“束发 托身”就是原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日子 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 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示结发 同心,百年好合。
投丝慰情则是结发之夫妻,男人溺水死亡,尸体寻找无着时,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缚在石头上,投入出事的地方,借此慰藉结发之情。
结发夫妻的习俗来自古代有个皇帝登基时留下来的,皇帝登基的头一夜,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手 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乃“ 真龙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二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最后饮合卺酒,又称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
我们常听到“结 发妻”这个词,“结发”的原意是:男二十岁,女年十五岁就是成年人了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 仪式,男行 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 弱冠之年”。
我们国家有许多地区把未成年的女子称“丫头”,在古人写的许多小说里也可以看到这个称呼,另外在旧时也有称“丫头”是大户人家的婢女丫鬟。
古时候,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的电影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譬如在《红楼梦》里侍奉主人的丫鬟们的发型样式,把头发分别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翘在头顶上,就象是个分叉的丫字那样,古代的“笄 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谓之成年。笄字: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 簪子,意既此时可以头发盘起来,然后再用“笄”簪好,古时谓之“ 及笄之年”。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是指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
古人在进行冠礼和 笄礼的时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只所以有“结 发妻”这个词,意思指原配妻子。结发又称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结发又含有成婚的意思,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一对新夫妻在洞房花烛之夜时:“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 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意思是: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 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 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古往今来,虽有那“ 一寸同心缕”绾结同心和“百年长命花”的美好想往,然世事多舛,生活里难免会有象古时候的闺怨词里说的那样:本是结发的欢娱,怎做了彻骨儿相思?
女人们总是把她们的爱情期盼、美好心愿都小心翼翼地缠绕到发丝里,拥有满头乌黑闪亮的秀发,再加上她们巧手梳理的发型样式,在一定意义上讲,那是赢得爱情幸福的期盼和保证。
结发是传统婚姻的习俗。男妇成婚当晚,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所以说是结发夫妻。
我国由古至今很多地方都称未成年的女子称"丫头",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的电影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等到女子长到十五岁,就会给她行笄礼,也就是"笄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谓之成年。此时要将头发盘起来,然后再用"笄"簪好,古时谓之"及笄之年"。而男子则行冠礼。所以古人在进行冠礼和笄礼的时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代表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是指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
?
两个年轻已行冠礼和笄礼的男女首次结婚,他们会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在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
在古代,女子是不允许随意剪发的,若剪发就代表与夫家一刀二断。现在我们有些女孩失恋了,为了切割,也会跑去发廊把长发剪成短发。心情就如同梁咏琪的《短发》一歌吧:我已剪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剪一地不被爱的分叉,长长短短,短短长长,一寸一寸在挣扎
结发夫妻这句话一直沿直今天,被用来比喻元配夫妻(男女双方皆是首次结婚的夫妻),如《乐府诗集古辞焦仲卿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意思是两人结婚后同睡一个枕头、一张床,到死了感情都不改变。所以元配夫妻亦称为结发夫妻,而元配妻子也就称为发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164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洁浊扬清
下一篇: 截发留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