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旬月之间 (xún yuè zhī jiān)
简拼 : xyzj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旬:十天。十天到一个月之间
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赐传》:“旬月之间,并各拔擢。”
成语用法 : 作宾语、状语;用于短时间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翻译 一、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怜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只是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二、原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三、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二、作品赏析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2. 受绢赐绢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3. 受绢赐绢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5. 文言文长孙顺德受绢翻译司马光的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6.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中与其他古文有关系的地方 此文讲述的是太宗惩治贪污的皇亲国戚的故事。与《旧唐书》中的《旧唐书·长孙顺德列传》有关,也可以与《 旧唐书·李道宗列传》对照学习。
《旧唐书·长孙顺德列传》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祖澄,周秦州刺史。父恺,隋开府。顺德仕隋右勋卫,避辽东之役,逃匿于太原,深为高祖、太宗所亲委。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外以讨贼为名,因令顺德与刘弘基等召募,旬月之间,众至万余人,结营于郭下,遂诛王威、高君雅等。义兵起,拜统军。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仍略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太宗践祚,真食千二百户,特赐以宫女,每宿内省。
后,顺德监奴,受人馈绢事发,太宗谓近臣曰:“顺德地居外戚,功即元勋,位高爵厚,足称富贵。若能勤览古今,以自鉴诫,弘益我国家者,朕当与之同有府库耳。何乃不遵名节,而贪冒发闻乎!”然惜其功,不忍加罪,遂于殿庭赐绢数十匹,以愧其心。大理少卿胡演进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恕,奈何又赐之绢?”太宗曰:“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旧唐书·李道宗列传》:
十二年,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寻坐赃下狱。太宗谓侍臣曰:“朕富有四海,士马如林,欲使辙迹周宇内,游观无休息,绝域采奇玩,海外访珍羞,岂不得耶?劳万姓而乐一人,朕所不取也。人心无厌,唯当以理制之。道宗俸料甚高,宴赐不少,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使人嗟惋,岂不鄙乎!”遂免官,削封邑。
7.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中与其他古文有关系的地方 此文讲述的是太宗惩治贪污的皇亲国戚的故事。
与《旧唐书》中的《旧唐书·长孙顺德列传》有关,也可以与《 旧唐书·李道宗列传》对照学习。《旧唐书·长孙顺德列传》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
祖澄,周秦州刺史。父恺,隋开府。
顺德仕隋右勋卫,避辽东之役,逃匿于太原,深为高祖、太宗所亲委。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
太宗外以讨贼为名,因令顺德与刘弘基等召募,旬月之间,众至万余人,结营于郭下,遂诛王威、高君雅等。义兵起,拜统军。
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
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仍略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太宗践祚,真食千二百户,特赐以宫女,每宿内省。
后,顺德监奴,受人馈绢事发,太宗谓近臣曰:“顺德地居外戚,功即元勋,位高爵厚,足称富贵。若能勤览古今,以自鉴诫,弘益我国家者,朕当与之同有府库耳。
何乃不遵名节,而贪冒发闻乎!”然惜其功,不忍加罪,遂于殿庭赐绢数十匹,以愧其心。大理少卿胡演进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恕,奈何又赐之绢?”太宗曰:“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旧唐书·李道宗列传》:十二年,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
寻坐赃下狱。太宗谓侍臣曰:“朕富有四海,士马如林,欲使辙迹周宇内,游观无休息,绝域采奇玩,海外访珍羞,岂不得耶?劳万姓而乐一人,朕所不取也。
人心无厌,唯当以理制之。道宗俸料甚高,宴赐不少,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使人嗟惋,岂不鄙乎!”遂免官,削封邑。
8.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陈万年教子 原文: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
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
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钱大昕默坐观弈原文: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
一位客人屡次输棋,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
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
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王荆公旁听文史原文:原文: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
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辨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有一客徐问公日:“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日:“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渐俯而去。译文:王荆公(安石)退休后住在金陵(即今南京)。
一日,他独自去游山,身披头巾,着草鞋,在一座寺庙前休息。这时来了几个客人,围坐在寺前高谈文史,词辩纷然,目空一切。
王荆公坐在他们下首,没有人看他一眼。忽然,其中一个客人轻蔑地问王公:“你也读过书吗?”王公唯唯不作答。
那人又追问王公的姓名,王荆公无奈,便拱手答道:“在下姓王,名安石。”那些客人一听,才知道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惶恐不已,羞惭而去。
大树将军冯异原文: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译文:冯异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出行的时候与别的将军对面相逢,就带开马车让路。
他带领的部队行止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分明,在各部队中号称整齐。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坐在一起,总是争说自己的功劳,冯异却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部队里送他个美称“大树将军”。
攻入(地名不认识)后,给将领们重新分配任务,对部队也重新安排部署。这时,下级兵官都说愿意在“大树将军”麾下。
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
解释: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的官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原文:
《陶公性检厉》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出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扩展资料:
文言文词释
性:性格
鱼梁吏:管理渔业的官吏。
荆州:荆州刺史。
检厉:认真,严肃。
勤:勤勉。
敕:命令。
悉:都。
录:收集。
咸:都,完全。
正会:农历正月初一集会。
值:适逢;正当......的时候。
始:刚刚。
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除:台阶。
犹:仍然。
阶:官度。
桓宣武:即桓温。
伐:讨伐。
装船:修造船只。
发:征发,调集。
取:拿取。
仍:因而,于是。
当足:用坚硬的竹根当作竹嵩的铁足。
超:越级升官。
用:任用。
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是春秋时齐国的田氏,后来,田氏的一支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玩弄父亲的军队,按罪应当挨鞭子;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头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车千秋上前拜见武帝,武帝见车千秋身高八尺多,体貌俊美,很喜欢他,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的,祇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牦担任了丞相,封为富民侯。车千秋没有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不过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宰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后来汉朝的使者出使匈奴,匈奴单于问他说:“听说汉朝新任命一位丞相,他因为什么得到丞相的职位呢?”使者回答说:“因为上书言事的缘故。”单于说:“假如这样,汉朝设置丞相,就是不用贤才,随便一个男子上书就能得到了。”使者回来后,向武帝汇报了单于说的话。武帝认为这个使者有辱使命,想把他交给官吏处置。过了好久,才释放了他。
然而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上很称职,超过他前后的几位。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宽解皇上的思想,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娱乐欢快。武帝答覆说:“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牦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暗中谋逆作乱,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我一天只吃一顿饭已经好几个月了,还听什么音乐?经常在心裹哀痛和太子战死的士大夫,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便再追究了。虽然如此,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椒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廷尉审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什么。从前,江充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现在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蛊,清楚地知道有巫蛊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蛊妖术不止,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蛊,我感到惭愧得很,还有什么值得祝寿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周书.洪范》上说: ‘不要偏执,不要袒护,圣王的道坦荡无阻。,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遣诏,辅助教导幼主刘弗陵。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遣韶,现在霍光治理内政,您治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开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车千秋说: “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荣幸了。”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看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始元六年,昭帝韶令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询问他们百姓感到痛苦的事,在造时产生了盐铁之议。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谧号称为定侯。当初,车千秋年老,皇上优待他,朝见时。准许他乘坐小车进入宫殿,所以就号称“车丞相”。车千秋的儿子田顺继嗣为侯,官至云中郡太守,宣帝时任虎牙将军攻打匈奴,因私自增加俘虏人数冒功而获罪自杀,封国取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149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熏陶成性
下一篇: 循次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