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朽木粪土 (xiǔ mù fèn tǔ)
简拼 : xmft
近义词 : 朽木粪墙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 : 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如朽木粪土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1朽木粪土。出处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2,出处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3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粪土的成语有:朽木粪土,土生土长,佛头着粪。
粪土的成语有:朽木粪土,佛头著粪,土头土脑。2:拼音是、fèntǔ。3:注音是、ㄈㄣ_ㄊㄨˇ。4:结构是、粪(上下结构)土(独体结构)。
粪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粪土fèntǔ。(1)粪便和泥土。古时指脏土。比喻令人鄙视厌恶或不值钱的东西(物品),把当作粪土一样。
二、引证解释
⒈秽土。引《论语·公冶长》:“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_也。’”唐杜甫《赠王侍御契四十韵》:“送终惟粪土,结爱独荆榛。”⒉比喻鄙贱下劣的事物。引《左传·襄公十四年》:“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如不弃粪土,敬订_垣,面诉离忱,以表永诀耳!”⒊引申为鄙视。引唐杨衡《经端溪峡中》诗:“逍遥一息间,粪土五侯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⒋形容恶劣的环境。指牢狱。引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以隐忍苟活,幽於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於后世也。”
三、国语词典
秽浊的泥土。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四、网络解释
粪土粪土,指被除的秽土,人类以及动物排泄出的排泄物。
关于粪土的近义词
瑰宝
关于粪土的诗句
连为粪土丛闲时粪土疆无奈浮云并粪土
关于粪土的词语
蝇粪点玉背槽抛粪身为粪土蜣螂抱粪视如粪土朽木粪墙佛头著粪朽木粪土佛头着粪遗臊撒粪
关于粪土的造句
1、他就是那种宝珠市饼的人,钱财对于他而言等于粪土。
2、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3、在众多的人中,难免有朽木粪土,一定要将他培养成人才,恐怕办不到。
4、忠肝义胆法比奥,钱财粪土纳斯里。
5、粪土,我常常奇怪一钱如命的守财奴,为什么要这样刻苦自己,半文钱也不肯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粪土的详细信息
1. 求古文翻译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不能粉刷。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无法装饰。”如今汉在秦之后立国,国家的现状就象烂木头、粪墙头,(陛下)虽然有治理好的愿望,却没达到目的的办法。
朝廷的法令一下达,违法犯罪的案件反而出现了;陛下的诏令一颁布,弄虚作假的现象反而发生了。这就像用热汤为沸水降温,抱柴去救烈火,只能使沸水更加沸腾、烈火更加旺盛而没有一点益处。
微臣有一个比喻,琴瑟之间不协调(就不能奏出好的音乐),严重的必须重新调试才能演奏;政策因脱离实际而不能推行,严重的必须认真纠正才可使国家得到治理。琴瑟应当重新调试而不去调试,纵然有技艺高超的乐工也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政策应当变更而不去变更,任你是多么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将国家治理好。
所以说,汉得天下以来,(陛下)时刻想着将国家治理好而至今没有达到目的,失误就在于应当变更过去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而没有变更啊。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站在水边感叹鱼儿肥美可食,不如回去结网前来捕捞。”
现在大汉朝建立大统希望将国家治理好已经七十多年了,(与其在旧制度的基础上惨淡经营、维持现状)不如重新制定新的政策取代过时的旧政策;有了这种变革,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国家治理好了,自然灾害就会一天一天减少,福禄祯祥就会一天一天增多。
2. 子曰:圬木不可雕也 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释义: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故事: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懒 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 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伤感他说: “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3. 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
典出:《礼记·中庸》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4. 【10首孔子的文言文,快,快,快,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有关孔子的文言文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 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弓不反檠. 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 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我是在百度找的,应该可以吧?
6. 孔子文言文 大意翻译:
孔子说:“我死之后,(卜)商会越来越进步,(端木)赐会越来越退步。”曾子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商喜欢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赐喜欢不如自己的人。(评判人的时候)不了解某个儿子可以观察他的父亲,不了解某个人可以观察他的朋友,不了解某个君主可以观察他派来的使者,不了解某个地方可以观察那里生长的草木。因此说,和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摆放芝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出它的香气,这就是不知不觉中被它改变了。和不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出它的臭气,也是不觉就被它改变了。贮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成)红色,贮藏墨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成)黑色,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所相处的人方面一定要慎重。
基本意思就是人会被它所处的环境、所交的朋友影响,因此选择相处的人事要慎重。
注:
商,指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赐,指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100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挑三嫌四
下一篇: 宿水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