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青史传名 (qīng shǐ chuán míng)
简拼 : qscm
近义词 : 青史流芳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指流芳百世
例子 : 同心报国,青史传名,有何不美。(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史字解释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哪些四字成语包含了史字呢?接下来我将带来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字的解释
sh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
古代官职:刺史。御史。
稗官野史 青史流芳 青史垂名 青史标名 青史留名 青史传名 史无前例 左图右史 名垂青史
青史留芳 东观续史 史不绝书 永垂青史 史不绝书 名标青史 咨经诹史 左右图史 功标青史
朝经暮史 研经铸史 枕籍经史 经史百子 垂名青史 铁面御史
及解释
铁面御史——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青史传名——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经史百子——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左右图史——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同“左图右史”。
咨经诹史——指商讨、研究经史。
功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著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研经铸史——精研经史。形容学问渊博。
青史留名——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留芳——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流芳——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青史标名——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东观续史——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左图右史——形容室内图书多。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蒐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1. 第四个字是历的四字成语有那些 1. 第四个字是历的四字成语:隔年皇历、优贤扬历。
2. 隔年皇历:
⑴释义:皇历:原指清代朝廷颁发的历书,又叫皇历,后泛指历本。隔了一年的黄历。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选自[清]夏敬娶《业叟曝言》。
⑵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0回:“隔年的皇历,好一本子冷帐,闲着手要捉虱子,没工夫去揭他了。”
3. 优贤扬历:
⑴解释:指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亦作“优贤飏历”。
⑵出自:《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兴无为之治,优贤扬历,表善绌恶,遵九德以绥民,崇晏晏之惠康。”
⑶示例:若宁固执匪石,守志箕山,追迹洪崖,参踪巢许,斯亦圣朝同符唐虞,优贤扬历,垂声千载。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2. 历史的四字词语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大江东去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出处: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洞鉴古今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断烂朝报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出处:《宋史·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名标青史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名垂青史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披古通今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青史标名 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
青史传名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青史垂名 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出处:唐·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青史流芳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出处:元·沈僖《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套曲:“看古来孝诸贤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青史留芳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青史留名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史无前例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出处: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二:“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数典忘祖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以古为鉴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出处:《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以古为镜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永垂青史 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属辞比事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3. 含有历的四字词语 历历在目、
历历可数、
历尽沧桑、
历尽艰辛、
来历不明、
历历在耳、
交臂历指、
历久弥坚、
过都历块、
崎嶔历落、
印纸历子、
历事文书、
历朝圣训、
雕虫纪历、
蓬头历齿、
历尽艰险、
历阶而上、
同等学历、
历井扪天、
历史沿革、
失留屑历、
历历如绘、
历练老成、
痰宫劈历、
优贤扬历、
历世磨钝、
历史潮流、
历日旷久、
目所履历、
治历明时
4. “久”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多少 “久”开头的四字成语有19个:久安长治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428久别重逢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455久病成医 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 467久而久之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808久负盛名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 574久惯牢成 比喻深于世故. 411久旱逢甘雨 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 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1043久怀慕蔺 比喻想望十分殷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 576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 《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545久经风霜 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428久居人下 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 403久闻大名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 415久悬不决 拖了很久,没有决定. 405久要不忘 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约或旧交.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461久惯老诚 比喻深于世故.同“久惯牢成”.无 31久归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 无 27久久不忘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陶铸《松树的风格》:“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 46久历风尘 经历过很多艰苦的日子. 无 32。
5. 有史字的四字成语 史无前例、
名垂青史、
稗官野史、
研经铸史、
良史之才、
饱谙经史、
金张许史、
史争旦夕、
斤车御史、
史鱼之俦、
史不绝书、
经史百家、
暮史朝经、
九经三史、
枕籍经史、
渔经猎史、
有史以来、
东观续史、
六经三史、
青史留名、
铁面御史、
谘经诹史、
左图右史、
朝经暮史、
左史右经、
史策丹心
经史百家: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指各方面的学问 ? ?
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史不绝书: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铁面御史: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 ? ?
史无前例:前例:以前的事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名垂青史: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 ?
野史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 ?
渔经猎史:渔、猎:涉猎。涉猎经典史籍。指泛读群书,知识广博 ? ?详细? ? ?
经史子集: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灭门刺史:指地方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史鱼秉直: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直:正直。史鱼秉性正直。形容人刚正不阿 ? ?
史鱼历节: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历:历尽;节:节操。史鱼历尽节操。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青史留名: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青史留芳: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流芳: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
青史标名: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
青史传名: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功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
东观续史: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暮史朝经: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 ?详细? ? ?
史策丹心: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
左史右经:左边放着史书,右边放着经书。形容博览群书或藏书丰富 ? ?详细? ? ?
葄枕图史:葄:垫衬。形容陷溺于图书资料之中。
谘经诹史:谓商讨、研究经史。 ?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研经铸史:精研经史。形容学问渊博。?
左右图史: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同“左图右史”。
左图右史:形容室内图书多。
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
经史百子: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 ?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1. 关于为国尽忠的诗句
关于为国尽忠的诗句 1.表达“不顾年迈为国尽忠情怀”的古诗词有哪些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病起书怀》
宋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4.《关山月》
宋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5.《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宋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2.关于尽忠报国的句子
1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8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书怀》 9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 10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11一寸赤心惟报国。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1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 陆游。
3.关于爱国的古诗句
1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离骚》中爱国诗句应该不止四句,但我认为这四句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4.爱国诗句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056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青衫司马
下一篇: 青丝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