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恬不知愧

大道家园 2023-07-11 00:01:31

拼音 : 恬不知愧 (tián bù zhī kuì)

简拼 : tbzk

近义词 : 恬不知羞、恬不知耻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见“恬不知耻”。

出处 :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恬不知羞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恬不知羞

【标准发音】:tián bù zhī xiū

【繁体写法】:恬不知羞

【恬不知羞是什么意思】:见“恬不知耻”。

【恬不知羞成语接龙】:日暖风恬 → 恬不知羞 → 羞与为伍

【恬不知羞成语解读】: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要脸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tián bù zhī xiū】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对应近义词】:恬不知耻、恬不知愧

文言文恬的意思

1. 文言文中恬是什么意思 〈形〉 1. (形声。

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2.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quiet] 恬,安也。

——《说文系传》 恬,静也。——《广雅》 恬淡寡欲。

——曹丕《与吴质书》 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恬波(水面平静无波。

比喻太平无事);恬和(安静温和);恬忽(心中恬静而不受外界杂务所干扰);恬夷(安静平和);恬安(安静;安逸);恬澜(波澜平静) 4. 安逸,舒适 [ease and fortable]。 5. 如:恬卧(安卧,指清静无为);恬愉(安适愉快);恬泰(安逸舒适);恬逸(安逸);恬熙(安乐);恬适(安适);恬乐(安乐);恬嬉(嬉戏逸乐);恬娱(安乐自娱);恬寂(谓清静无为) 6. 通“甜” [sweet]。

7. 如:恬言柔舌(甜言蜜语);恬美(甘美);恬脆(甘美,清脆);恬酒(即甜酒) 〈副〉 1. 泰然 [calm] 轻非誉而恬失民。——《荀子·富国》 2. 又如:恬退(安然引退);恬不知怪(安然处之,不以为怪);恬不知羞,恬不知愧(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不为怪(言恬不知怪);恬如(安然,泰然);恬不为意(处之泰然,满不在乎);恬而(安然) 3. 淡泊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4. 如:恬憺(淡泊名利,清静安逸);恬旷(恬淡闲适);恬漠(内心安静淡泊);恬退(安于退让。即淡泊名利);恬淡无为(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恬裕(谓淡泊自足)。

2. 恬尝书狱典文学 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中车府令赵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囚蒙恬于阳周,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欲以灭蒙氏。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自杀。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其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选自《史记·卷八十八》,有改动。扬子《法言》曰:“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参考译文: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

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

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

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的才能,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争宠的。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走到沙丘就逝世了。

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中车府令赵高平常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于是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把蒙恬囚禁在阳周,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

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想要铲除蒙氏。

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极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二世皇帝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

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

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

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

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

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

3. 文言文解释 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文言文尔是什么意思 尔ěr

形容词义:

1、形声字。本义:窗格花纹。

2、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3、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4、浅近。

代词义:

1、第二人称代词,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2、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

3、那。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4、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

5、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助词义:

1、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应诺声。相当于“是”。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通“耳”,表示限止语气,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5. 莹恬的意思是什么 静静 jìng jìng1.很安静;很清净。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如 李巽 《土鼓赋》:‘土之静静,乃阴之实;土之动动,乃阳之精。’” 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

刘大白 《丁宁》诗之一:“我静静地敞着我的心,翕受你那一声声的郑重丁宁。”2.犹言安静一下,不受外界干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他暂时静静也好,但也未必就这样过下去。”相关词语:静摄 静安寺 静体 静流 静意 静君 静绿 静词 静暝 静修 静郭君 静恬 静朴 静洁 静笃 静素 静晦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柔静 赏静 偷闲躲静 空静 善静 鹤静 稳静 漆静 驯静 嫺静 莹静 机静 暗静 死静 风平浪静 朴静 冲静 澌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027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