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高山仰之 (gāo shān yǎng zhī)
简拼 : gsyz
近义词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成语解释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处 :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高山仰止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属中性词;作谓语、分句;常与“景行行止”连用。下面请看我带来的高山仰止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一、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二、翻译: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自古以来出色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三、点评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四、 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影响较大者有二说。《毛诗序》云:“《车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邹肇敏驳之云:“思得娈女以间其宠,则是张仪倾郑袖,陈平绐阏氏之计耳。以嬖易嬖,其何能淑?且赋《白华》者安在?岂真以不贤见黜?诗不讽王复故后,而讽以别选新昏,无论艳妻骄扇,宠不再移,其为倍义而伤教,亦已甚矣。”(姚际恒《诗经通义》引)邹氏的批评可谓激切有力。但自《楚茨》到此篇共十篇,《诗序》皆以为刺幽王,恐怕也是有所本的。《诗序》之意,不过以为此篇亦《关雎》歌后妃之德之类,为借古讽今之作。邹氏抓住“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一句大作文章,也非通达之论。朱熹《诗集传》则说:“此宴乐新昏之诗。”方玉润《诗经原始》以道学家之眼光,驳朱熹之说曰:“夫乐新昏,则德音燕誉无非贤淑,而高山景行,亦属闺门。试思女子无仪是式,而何德音之可誉?闺门以贞静是修,更何仰止之堪思?”方氏以当时的价值观规范数千年前人们的思想感情,故扞格难入。诚哉,知人论世之难也。然则朱熹之说,确为不刊之论,所以今人多从之。
全诗五章,皆以男子的口吻写娶妻途中的喜乐及对佳偶的思慕之情。首章写娶妻启程。诗从娶亲的车声中开始。随着“间关”的车声,朝思暮想的少女就出嫁了。这其中流露出诗人积蓄已久的欣喜若狂之情。然而诗人又天真地声明:“匪饥匪渴,德音来括。”高兴的原因绝非因为性爱的饥渴即将满足,而是对女子美德的崇慕,真可谓好德胜于好色了。这当然是恋人“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所以下文又禁不住一往情深地说:“虽无好友,式燕且喜。”次章写婚车越过平林。由林莽中成双成对的野鸡,想到了车中的“硕女”,再加上她美好的教养和品德,更使诗人情怀激荡,信誓旦旦:“式燕且誉,好尔无射”,我爱你终生不渝!第三章继续是男子对女子情真意切的倾诉:我家虽没有美酒佳肴,我也没有崇高的品德,但却有一颗与你相亲相爱的心。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冲口而出,感人至深。第四章写婚车进入高山。这里有茂盛的柞树。“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是当时的谚语,所以诗人由“析薪”想到了娶妻。而柔嫩鲜艳的绿叶,是美丽可爱新妇的最好比喻;由《七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可以确信“其叶湑兮”是写新妇的光彩照人的`。这里诗人融咏物与比兴为一体,巧妙地表现了对新妇的喜爱。最后两句更是直抒情怀:“鲜我觏尔,我心写兮。”意思是说:今天和你结为伴侣,我心里真是舒服极了。尾章写婚车越过高山,进入大路。诗人仰望高山,远眺大路,面对佳偶,情满胸怀,诗句自肺腑流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叙事、写景,但更多的则是比喻。新妇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德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向往。诗句意蕴丰厚,气宇轩昂,因而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接下两句“四牡騑騑,六辔如琴“,不仅与首章“间关”二句相呼应,形成回环之势,而且那如琴弦的六辔更是包含着诗人对婚后美好和谐生活的丰富想像。最后两句,又直抒胸臆,情结全篇。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首先是结构上的跌宕。方玉润说:“前后两章实赋,一往迎,一归来。二、四两章皆写思慕之怀,却用兴体。中间忽易流利之笔,三层反跌作势,全诗章法皆灵。”(同上)其次是抒情手法的多样,或直诉情怀,一泻方快;或以景写情,亦景亦情;或比兴烘托,意境全出。总之,它是《雅》诗中优秀的抒情诗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原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意思正如宋朱熹解释:“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结合诗经通篇,就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所以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就是——抬头仰望高高山,快快奔行在大道。四匹马儿跑不停,六条缰绳连如琴。见你车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直到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正如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据《毛诗注》:景,大也。笺云,景,明也……缓急有和也。
另据《太岳集》卷二《谒晦翁南轩祠示诸同志》:两贤异乡域,千里还相求。祗为恋徒侣,能忘路阻修?我行蹑遗迹,仰见祠屋幽。高山近可仰,嘉会亦绸缪。俛首念畴昔,戚戚怀殷忧。能抱遗俗心,赋质闲且柔。屭肩负乔岳,有志力不遒。愿我同心侣,景行希令猷。涓流汇沧海,一篑成山丘。欲骋万里途,中道安可留。各勉日新志,毋贻白首羞。
从诗中的『涓流汇沧海,一篑成山丘』从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缓慢而坚定地达到目标。那么在这之前的『景行』二字,应该就是『缓而坚定』之意。
张居正作诗不可能出现与时论相违的意思,故此应以『缓而坚定』为景行之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出处:西汉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赞》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师公说:“《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山高是让人仰望的,路宽是让人行走的。”虽然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但我的内心渴望回到孔子的时代。当我读他的书时,我想把他看成一个人。
到鲁迪,到仲尼祠堂观看,车服,礼乐,儒生们准时在孔夫子的古宅里锻炼礼仪,我流连忘返,使我无法离开那里。世界上从国王到智者,是许多许多的,生前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个庶民,传了十几代人,学者都尊敬他。自从天王以来,中原学过六经的人就应该以孔子的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以说是至圣!
扩展资料:
《孔子家颂》是西汉作家司马迁写的一首赞美诗。本文的赞美“历史记录·孔子家族”,一般的开始评论揭示他们的无限崇拜孔子,然后从三个方面的信,文物,文物,文化遗产,极其陈述了他们渴望孔子,年底一般评论写自己的崇拜孔子,到处都充斥着作者的无限崇拜孔子。
全文描写是深情的,叙述是深情的,讨论是深情的,读它,感觉字里行间,深情无限,而写作风格朴实,深远。赞美之词以概括的回顾开始,揭示了他们对孔子的无限崇拜;然后,他又从遗书、遗骨和遗骨三个方面表达了对孔子的向往。在这一章的最后,我概括地写下了我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前者的总评,主要是根据孔子与作者本人的比较,主要是从作者自己的感情来写的,所以显得亲切;后者的总评,主要是基于孔子与后世天子、诸侯和儒生的比较,主要是从孔子的历史影响出发,所以是恰当的。这两者相互映衬,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另外,赞美的第一层主要是描写,第二层主要是叙述,第三层主要是论证。但是描写是深情的,叙述是深情的,讨论也是深情的。读它,体会字里行间,深情无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991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高人一着
下一篇: 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