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洁身自好 (jié shēn zì hào)
简拼 : jszh
近义词 : 明哲保身
反义词 : 同流合污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 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臧克家《老舍永在》)
产生年代 : 现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A. 和洁身自好意思相近的成语
明哲保身:【基本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拼音读法】:míng zhé bǎo shēn
【使用举例】: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近义词组】:洁身自好
【反义词组】:同流合污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B. “洁身自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谁口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洁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都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什么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弹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脏物污染呢。”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原正直和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着歌,划着船离开了。
C. 如何用词语形容“一个不随便,自爱、洁身自好的好女孩”
成语有:洁身自好、洁身自爱、清丽脱俗、出淤泥而不染、涅而不缁。
D. 形容一个人人不洁身自好的成语
水性杨花shuǐxìngyánghuā
[释义] 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旧时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作风轻浮。
[语出] 明·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辨形] 杨;不能写作“扬”。
[近义] 搔首弄姿
[反义] 冰清玉洁 忠贞不渝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E. 洁身自好的成语
明哲保身:【基本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拼音读法】:míng zhé bǎo shēn
【使用举例】: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近义词组】:洁身自好
【反义词组】:同流合污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F. 洁身自好成语故事
jié shēn zì hào
[释义]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
《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G. 洁身自好的迷底打一成语
独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
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赵岐注:“独治其身以立于世间,不失其操也。”
解 释
污浊的环境中能坚持美好品格
近义词
自得其乐、洁身自好。
基本解释
独:唯独;善:好,维护。原义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保持个人节操。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比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引证解释
指注重自身修养,保持节操。后亦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身外事。
1、《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赵岐 注:“独治其身以立於世间,不失其操也。”
2、《晋书·忠义传论》:“且 裒 独善其身,故得全其孝。”
3、《北史·袁翻传》:“ 翻 名位俱重,当时贤达咸推与之。然独善其身,无所奖拔[2] ,排抑后进,论者鄙之。”
4、《陈书·虞荔传》:“ 高祖 遗 荔 书曰:‘……当今朝廷惟新,广求英隽,岂可栖迟东土,独善其身?今令兄子将接出都,想必副朝廷虚迟也。’”[
5、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
独善其身·篆刻
【结 构】动宾式
近义词
编辑
自得其乐、明哲保身、洁身自好。
相反词
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
押韵词
低唱浅斟、事事躬亲、美言市尊、吊胆惊心、力敌势均、丹垩一新、匠石运斤、涤秽布新、返璞归真、说古谈今
成语典故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袖手天下 独善其身
成语辨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谨守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最终到平定天下,可以说是数千年来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成功的时候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积极而达观的态度弥补无法完善的孤高理想,成为千年来儒家的信条。
穷达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是根本的,如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当穷困不得志时,以独善其身的清高安抚失落的心,飞黄腾达时,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如孟子夸赞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这番话可以说是儒家发挥最极致的理想主义。
H. 洁身自好近似的成语
洁身自好近义词:
耻与为伍,明哲保身,一尘不染,洁身自爱
I. 洁身自好的成语意思是什么
洁身自好,汉语词汇。
拼音:jié shēn zì hào
释义: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
J. 与洁身自好意思相反的成语
洁身自好
【拼音】:jié shēn zì hào
【解释】: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示例】: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 臧克家《老舍永在》
【近义词】:明哲保身
【反义词】:同流合污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洁身自好,汉语成语,拼音是jié shēn zì hào,意思是指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出自《孟子·万章上》。
1、指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
2、《孟子·万章上》:“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3、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4、冯至《伍子胥·林泽》:“你们这样洁身自好,可是来日方长,这里就会容你们终老吗。”
5、臧克家《老舍永在》:“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
示例
郭沫若《洪波曲》:"既不赞成殷纣王,又不赞成周武王,那种~的态度似乎是无法维持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袁可立微微一笑,大有深意地对杨太曦道:'伯雄年纪轻轻就倍受圣上恩宠,得以封侯,真正是前途无量啊。但越是饱受皇恩就越要洁身自好,秉正持廉。'"
臧克家《老舍永在》:"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
冯至《伍子胥·林泽》:"你们这样洁身自好,可是来日方长,这里就会容你们终老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8979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洁身自爱
下一篇: 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