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残冬腊月 (cán dōng là yuè)
简拼 : cdly
近义词 : 寒冬腊月
反义词 : 阳春三月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冬天
例子 : 到了残冬腊月,到处是荒凉的景象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冬衣的成语有:残冬腊月,夏裘冬葛,肥冬瘦年。
冬衣的成语有:冬月无复衣,夏裘冬葛,残冬腊月。2:注音是、ㄉㄨㄥ一。3:结构是、冬(上下结构)衣(独体结构)。4:词性是、名词。5:拼音是、dōngyī。
冬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冬衣dōngyī。(1)人们在冬天穿的、用来防寒的服装。
二、引证解释
⒈冬季御寒的衣服。引《后汉书·桓帝纪》:“八月庚子,_减虎_、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奉,勿与冬衣;其公卿以下给冬衣之半。”唐白居易《秋霁》诗:“冬衣殊未_,夏衣行将绽。”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无了期,无了期!春衣_了又冬衣!”《当代》1983年第1期:“山坳、阴坡、屋脊已经积有白雪,一早一晚,街头行人多半穿上冬衣,年岁大的已披上皮裘。”
三、国语词典
冬季所穿的衣服。词语翻译英语winterclothes法语vêtementsd'hiver
四、网络解释
冬衣冬衣又称寒衣,是指人们在冬天穿的御寒衣服,如棉衣、棉裤等。其中棉衣包括羽绒服、呢大衣、棉袄等。
关于冬衣的近义词
冬装寒衣
关于冬衣的反义词
夏衣
关于冬衣的诗词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代赵信甫千人助冬衣》
关于冬衣的诗句
孟冬衣食薄峭寒著尽过冬衣冬衣犹未卸
关于冬衣的词语
冬温夏_残冬腊月冬日之阳五冬六夏秋去冬来数九隆冬冬日夏云冬山如睡肥冬瘦年春夏秋冬
关于冬衣的造句
1、在这寒冷的冬季,寄给你一件特别的冬衣,它以贴心为里,如意为表,依恋为领,柔情为袖,牵挂为纽扣,里面絮满了殷殷的爱,收到短信的同时就会收到!
2、母亲如同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3、为了让树木平安过冬,连日来,石鼓书院管理人员正加紧采取保暖措施,给树木穿上“冬衣”。
4、张师傅打开穿衣柜,里边整齐码放着十几个整理袋,上面挂着“冬衣”、“夏衣”、“围巾”等标签,这些也都是由各种旧衣服改成的。
5、有人呼吁捐助冬衣,也获得热烈响应。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冬衣的详细信息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 :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婉约, 纪游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赏析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创作背景 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镟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宋代·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镟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宋词三百首, 婉约, 女子, 荷花饮酒烛消红,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鸦唤起,马_行。月来衣上明。 酒香唇,妆印臂。忆共人人睡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宋代·赵长卿《更漏子·烛消红》更漏子·烛消红
烛消红,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鸦唤起,马_行。月来衣上明。
酒香唇,妆印臂。忆共人人睡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 婉约, 恋情思念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十二玉阑乾,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明代·夏完淳《卜运算元·秋色到空闺》卜运算元·秋色到空闺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乾,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婉约, 闺怨思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978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餐风茹雪
下一篇: 超然自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