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温良忍让 (wēn liáng rěn ràng)
简拼 : wlrr
近义词 : 温良俭让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出处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态度谦虚
例子 : 你不要因为他温良忍让就欺负他
产生年代 : 现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温良恭俭让原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是记录孔子学生子贡回答子禽的话: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这里有问号)”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第十章)(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夫子来到这个国家,一定听闻这个国家的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人家要求的呢?(这里有问号)”子贡回答说:“老夫子温、良、恭、俭、让,得到这样的待遇。老夫子要求的东西与平常人所要求的不同啊。”)在这段话里,子贡经过自己的观察,看到老师具备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这是学生眼中的孔子的道德形象。子贡认为各国国君向孔子请教政治上的问题,是因为孔子有这些美德而获得敬重和信任。后来由于《论语》广泛流传,后世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对有高度文化素养的谦谦君子的赞词。
温,是温和,朱熹注为和厚。温和敦厚,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使人感觉和蔼可亲,而乐于接近;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温的反面是冷漠,高高在上,让人在精神上有一种压迫感,从而畏而远之。
《述而》篇第三十八章记学生对孔子平日仪态的观察:“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和而严肃,有威仪而不凶,庄严而安详。这使人感到温和可亲可敬,又不敢放肆无礼。
良,是善良,与人为善,时时处处帮助别人。前面讲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述而》第九章),“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第十章)。这是对他人的痛苦、不幸产生的同情心,为他人的苦难而悲伤的“不忍”之心,也就是一颗善良的心。《乡党》二十二章又记:“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人死而无人收殓,孔子主动负责料理,这自然是无私的,发自内心在做好事。
在我们的人民中,也常常看到因他人的不幸而流泪的纯朴善良的人,他们都有这样的仁爱之心。善良,是我们民族固有的美德。
恭,即恭敬。孔子主张“居处恭,执事敬,与入忠”(《子路》第十九章),主张在日常工作场所或居家时态度安详、容貌庄重,对事业严肃认真,努力把工作做好,待人接物,真诚地以礼相待。孔子所说的恭敬,不仅是对待父母、君主、尊长,也指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朋友讲礼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尊重,平等相处。
孔子反对“足恭”,即虚假做作的过分的恭敬。《公冶长》第二十五章记:“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装出谄媚的容貌,过分的恭敬,左丘明以为是可耻的,我也以为是可耻的。)恭敬必须出自真诚,而且依礼而行,那种当面巴结奉承、俯首帖耳,而转脸吐唾沫、背后捅刀子的人,不过是存心不良的骗子而已。你真诚地礼貌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礼貌待你。孔子称赞晏子“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第十七章),晏子首先尊敬别人,长久了也受到人们共同的尊敬。所以,孔子的学生有子体会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第十三章)恭敬符合礼,就不会有人加给你耻辱。这也是俗语说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孔子生活在君权时代,尊敬君主是当时的礼。《乡党》篇第四章和第二十章记载孔子对国君的尊敬,在当时许多人心目中已被人视为谄媚,孔子也只有叹气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第十八章)孔子对待国君是把国君作为一国的主人(直到清朝,那些大臣、学者,还是一个个向皇帝自称奴才),只是依照周朝的礼法去做。
我们现在当然不信这一套封建等级思想及其制度,但是可以把恭敬理解为要求生活作风端庄正派,工作作风严肃认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同志式的基础上彼此尊重、礼貌相待,那么,孔子提倡的“恭”
还可以成为我们新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
俭,是节俭。孔子在个人生活方面是注意节俭的,例如,不是上朝穿的朝服,平时穿的衣服就不一定用细葛布制作,而用粗布制作;古人下身穿裙,不是上朝穿的而是家常穿的,他不用整幅布制作,而裁剪下一些布料;家常穿的皮袄右袖短一截,这样做事方便,也省料。平时伙食以粮食(小米)为主,不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在他担任大司寇时还是这样,更不用说辞官以后当教书匠了。
让,是谦让,待人谦虚和顺,不争名争利,更不斗气,以忍让的态度主动化解矛盾。有个故事说,两辆车狭路相逢,都被对方挡住通道,谁也不能前进。双方互不相让,大打出手,造成伤亡事件。观者叹息说:有一方退让,双方都依次通过了,何至于酿成惨剧?(这里有问号)还有个故事说,两家对面为邻,同时修建宅院,中间自然要留过道,两家都向外扩张宅基,争讼不下。两家都有人在京做官,一家往京里写信申说这件事,要求动用权势。回信来了,只有十个字:“天阔地广,让一步,有何妨!”不料对面人家也是这样。双方各让一步,成了友好的邻居。如果各不相让,都拉关系,动用权势,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谦让,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对自己十分谦虚,不自我估价过高,因此与别人,包括自己的学生,都能平等相处,没有架子。走路让人先过,交往处之以礼,听到讥讽的话不计较,一笑而已。
1. 第三个字是忍第四个字是心四字成语 痛不可忍:忍:忍耐。
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详细? 温良忍让: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详细? 忍饥挨饿: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详细? 忍辱求全: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详细? 忍痛割爱: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
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详细? 包羞忍辱:包:包容。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 详细? 甘心忍受:甘心:情愿。
情愿忍受痛苦 详细? 于心不忍:指对某人或处理某事物心存怜悯 详细? 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详细? 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 详细?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详细? 隐忍不言: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详细? 于心何忍: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详细?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详细? 相忍为国:忍:容忍。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详细? 忍辱含羞:忍、含:忍受。
忍受耻辱。 详细? 忍俊不禁: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
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详细? 忍辱负重: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详细? 忍无可忍: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详细? 忍辱含垢: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详细? 忍气吞声: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详细? 忍辱偷生:偷:苟且。
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详细?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详细? 惨不忍闻:惨:悲惨;凄惨;闻:听见。悲惨得不忍听下去。
详细? 惨不忍睹: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详细? 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详细? 目不忍睹:睹:看。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详细? 爱不忍释:忍:忍心;释:放下。对所喜爱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形容极其喜爱。 详细? 惨不忍言:惨:悲惨;言:讲,说。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详细? 痛不堪忍: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详细? 残忍不仁:残忍:凶暴;仁:仁爱。
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详细? 是可忍,孰不可容: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详细? 含羞忍辱:含:包容;辱:耻辱。
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详细? 坚忍质直:坚忍:坚毅不拔;质直:正直。性情坚毅不拔,品格质朴率直 详细? 忍饥受渴: 详细? 声吞气忍:吞:咽下。
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详细? 吞声忍泣: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
形容无声地悲泣 详细? 此而可忍,孰不可容:此:这;孰:哪个;容:容忍。如果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详细? 目不忍见,耳不堪闻:堪:可。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详细?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不忍心看,不忍心听。
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详细? 不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详细? 忍饥受饿: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详细? 忍垢偷生: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详细? 忍耻偷生: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同“忍垢偷生”。 详细? 忍耻含羞:含忍耻辱。
同“忍辱含垢”。 详细? 忍耻含垢:含忍耻辱。
同“忍辱含垢”。 详细? 担惊忍怕:担心害怕。
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详细?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详细? 隐忍不发:亦作“隐忍不言”。
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详细? 吞声忍气: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
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详细? 带忍的成语,最多只列出前50条。
2. 第三个字是不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长生不死、
滔滔不绝、
忍俊不禁、
*** 、
来历不明、
一丝不苟、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攻无不克、
桀骜不驯、
不卑不亢、
遇人不淑、
过犹不及、
屡试不爽、
良莠不齐、
自强不息、
人心不古、
参差不齐、
矢志不渝、
哭笑不得、
放荡不羁、
心照不宣、
乐此不疲、
川流不息、
念念不忘、
形影不离、
当仁不让、
人心不足蛇吞象、
诲人不倦、
络绎不绝
3. 第三个字是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腥闻在上、
言犹在耳、
黄雀在后、
遭劫在数、
满不在乎、
薄技在身、
勿忘在莒、
成竹在胸、
骨鲠在喉、
龙德在田、
成算在心、
三星在天、
拳拳在念、
高下在口、
念兹在兹、
珠玉在侧、
珊瑚在网、
风斯在下、
高下在心、
切切在心、
如芒在背、
高下在手、
大权在握、
芒刺在躬、
寸铁在手、
诽誉在俗、
凤凰在笯、
历历在目
如鲠在喉、
民生在勤、
得失在人、
飞龙在天、
蛮不在乎、
谋事在人、
遥遥在望、
夙夜在公、
痌瘝在抱、
有言在先、
似箭在弦、
有约在先、
告老在家、
芒刺在背、
高高在上、
鸾鹄在庭、
三星在户、
心不在焉、
怀恨在心、
历历在耳、
提心在口、
满不在意、
如箭在弦、
昭昭在目、
尽其在我、
痌癏在抱
4. 第三个字是‘四’的成语有那些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臂有四肘 比喻不凡的相貌。
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面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起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街坊四邻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九洲四海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六通四辟 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名扬四海 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囊括四海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三病四痛 指病痛很多。
三长四短 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从四德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翻四复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翻四覆 翻:转。反复无常。
三反四覆 指反复无常。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邻四舍 泛指邻居。
三朋四友 泛指各种朋友。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亲四眷 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清四白 指非常清白。
三求四告 指再三求告。
三三四四 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投诸四裔 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危机四伏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侯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文房四士 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 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艺 指琴、棋、书、画。
五湖四海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五零四散 形容零星涣散。
五洲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眼空四海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扬名四海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一谦四益 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志在四方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志在四海 犹志在四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943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温良俭让
下一篇: 文采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