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一力承当 (yī lì chéng dāng)
简拼 : ylcd
近义词 : 一力承担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成语解释 : 独自负责。
出处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开棺之罪,我一力当之,不致相累。”
成语用法 : 作谓语;指独自负责
例子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他亲家听了,自然是拍胸脯,一力承当,把他欢喜的了不得。”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A. 带“承”字的成语
承上启下 承:承接;启:引导,引出、承接上面的,引出下面的
阿谀奉承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百般奉承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承欢膝下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承平盛世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承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承天之佑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承颜候色 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奉天承运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奉令承教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希旨承颜 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先意承旨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一力承当 独自负责。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承上起下 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承天之佑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开国承家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曲意承迎 同“曲意逢迎”。
慎终承始 见“慎终如始”。
菽水承欢 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望风承旨 见“望风希指”。
先意承颜 同“先意承志”。
先意承志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先意承指 见“先意承志”。
宣化承流 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一脉相承 一脉:同一血脉。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一柱承天 见“一柱擎天”。
应天承运 顺应天命,受天世运。
承天之祜 【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受天之祜。” 【解释】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示例】章炳麟《民国五豪赞》:“迫窜良将,夷其肢股,屡蹶复兴,~。” 【故事】
继继承承
B. 最后一个字是承的成语
百般奉承…
一脉相承,
阿谀奉承,继继承承
C. 含有“承”字的成语有哪些
四海承风sì hǎi chéng fēng指全国都接受教化。《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其专政好生而恶杀,……化属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
起承转合qǐ chéng zhuǎn hé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敢不承命gǎn bù chéng mìng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奉令承教fèng lìng chéng jiào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奉天承运fèng tiān chéng yùn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D. 我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承”,她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莹”,有啥成语或者两到五个字的短语,或者其他具有
承莹成对,(成双成对)承莹在心
E. 带<承>字的成语
继继承承 〖解释〗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承天之祜 【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受天之祜。” 【解释】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示例】章炳麟《民国五豪赞》:“迫窜良将,夷其肢股,屡蹶复兴,~。” 【故事】
应天承运 顺应天命,受天世运。
一柱承天 见“一柱擎天”。
一脉相承 一脉:同一血脉。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宣化承流 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先意承指 见“先意承志”。
先意承志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先意承颜 同“先意承志”。
望风承旨 见“望风希指”。
菽水承欢 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慎终承始 见“慎终如始”。
曲意承迎 同“曲意逢迎”。
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开国承家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承天之佑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承上起下 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一力承当 独自负责。
先意承旨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希旨承颜 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奉令承教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奉天承运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承颜候色 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承天之佑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承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承平盛世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承欢膝下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百般奉承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阿谀奉承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承上启下 承:承接;启:引导,引出、承接上面的,引出下面的
F. 带 承 字的成语
承前启后、阿谀奉承、一脉相承、子承父业、
一力承当、四海承风、继继承承、另眼回看承、
奉天承运、承答风希旨、四海承平、承先启后、
曲意承奉、一脉亲承、一系相承、奉令承教、
承嬗离合、承天之佑、袭冶承弓、敢不承命、
宣化承流、天下承平、开国承家、承上启下、
一柱承天、先意承旨、百般奉承、起承转合、
承欢膝下、承颜候色、希旨承颜、仰承鼻息、
G. 带有承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承前启后、
阿谀奉承、
一脉相承、
子承父业、
一力承当、
四海承风、
继继承承、
另眼看承、
奉天承运、
承风希旨、
四海承平、
承先启后、
曲意承奉、
一脉亲承、
一系相承、
奉令承教、
承嬗离合、
承天之佑、
袭冶承弓、
敢不承命、
宣化承流、
天下承平、
开国承家、
承上启下、
一柱承天、
先意承旨、
百般奉承、
起承转合、
承欢膝下、
迎意承旨
承颜候色、
希旨承颜、
仰承鼻息、
承星履草
天下承平:国家持久太平 详细?
子承父业: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详细?
应天承运:顺应天命,受天世运。 详细?
一脉相承:一脉:同一血脉;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 详细?
宣化承流: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详细?
一力承当:独自负责。 详细?
起承转合: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 详细?
敢不承命: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详细?
奉天承运: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 详细?
承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详细?
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 详细?
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详细?
百般奉承: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详细?
阿谀奉承: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详细?
承上启下:承:承接;启:引出;开始。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结构。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 详细?
膝下承欢:膝下:子女幼时依恋于父母膝下;承欢:迎合他人以博取欢心。指殷勤侍奉父母 详细?
承风希旨:承:顺承;希:企望。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详细?
承欢献媚:承欢:迎合他人博取欢心。以自己的媚态博得别人欢心 详细?
承颜顺旨:承颜:顺从他人的脸色;顺:顺从。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 详细?
奉命承教: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诲。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详细?
曲意承奉:曲意:违心。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 详细?
衣钵相承: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 详细?
四海承平:国家持久太平 详细?
继继承承: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详细?
一柱承天:见“一柱擎天”。 详细?
先意承指:见“先意承志”。 详细?
望风承旨:见“望风希指”。 详细?
慎终承始:见“慎终如始”。 详细?
曲意承迎:同“曲意逢迎”。 详细?
口耳相承:谓接受传闻。 详细?
开国承家: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详细?
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详细?
承天之佑: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详细?
承嬗离合:继承演变。 详细?
承天之祐: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 详细?
承平盛世: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详细?
摄官承乏:摄:代理,兼理;承乏:指职位空缺,暂由自己代理。指官吏上任的谦词 详细?
袭冶承弓:袭:继承;冶:冶炼金属;弓:制造弓箭。比喻继承父业 详细?
承天之祜: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 详细?
学无师承:师承:相承的师法。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教传授 详细?
迎意承旨:旨:意图。善于迎合,顺承受别人的心意 详细?
仰承鼻息:仰:倚靠;鼻息:呼吸。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而求得生存 详细?
先意承志: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详细?
先意承颜:同“先意承志”。 详细?
菽水承欢: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详细?
承上起下: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详细?
先意承旨: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 详细?
希旨承颜: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详细?
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详细?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H. 承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承的成语有哪来些成语源大全 :
承前启后、
阿谀奉承、
一脉相承、
子承父业、
一力承当、
另眼看承、
奉天承运、
奉令承教、
四海承风、
继继承承、
四海承平、
承天之佑、
一系相承、
承先启后、
一脉亲承、
曲意承奉、
宣化承流、
承上启下、
承风希旨、
起承转合、
敢不承命、
开国承家、
袭冶承弓、
天下承平、
先意承旨、
承嬗离合、
承欢膝下、
一柱承天、
百般奉承、
承颜候色
迎意承旨、
承星履草、
希旨承颜、
仰承鼻息
I. 带“承”的成语有哪些
承前启后[ chéng qián qǐ hòu ]
释义: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回辟道路。
出处:明·朱国祯答《曾有庵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阿谀奉承[ ē yú fèng chéng ]
释义: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一脉相承[ yī mài xiāng chéng ]
释义: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子承父业[ zǐ chéng fù yè ]
释义: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出处:《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
继继承承[ jì jì chéng chéng ]
释义: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
J. 带有承的成语有哪些
承前启后来、
阿谀奉承、
一脉自相承、
子承父业、
一力承当、
四海承风、
继继承承、
另眼看承、
奉天承运、
承风希旨、
四海承平、
承先启后、
曲意承奉、
一脉亲承、
一系相承、
奉令承教、
承嬗离合、
承天之佑、
袭冶承弓、
敢不承命、
宣化承流、
天下承平、
开国承家、
承上启下、
一柱承天、
先意承旨、
百般奉承、
起承转合、
承欢膝下、
迎意承旨
1. 承开头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承欢膝下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承平盛世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承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承上启下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承天之祐 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
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承颜候色 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承上起下 指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承天之祜 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
承天之佑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2. 承四字词有哪些 带承字的四字词较多,这里举一些常见的例子:百般奉承 【拼音】:bǎi bān fèng chéng 【解释】: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示例】:你要注意他的~,他是有所求的。 【反义词】:百般刁难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讨好他人 承前启后 【拼音】:chéng qián qǐ hòu 【解释】:承:承接;启:开创。
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庵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示例】: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的。
鲁迅《两地书》一一 【近义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反义词】:空前绝后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连接前后的桥梁作用 承上启下 【拼音】:chéng shàng qǐ xià 【解释】: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出处】: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示例】:这两段文字中应有几句~的话。
【近义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生上启下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阿谀奉承 【拼音】:ē yú fèng chéng 【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近义词】:阿谀逢迎、阿其所好 【反义词】:刚正不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讨好拍马奉天承运 【拼音】:fèng tiān chéng yùn 【解释】: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
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更正殿名》:“太祖奉天二字,实千古独见,万世不可易。以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
……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示例】:古代皇帝的诏书都是以“~,皇帝诏曰:”开头的。
【语法】:作分句;用于古代皇帝的诏书开头一力承当 【拼音】:yī lì chéng dāng 【解释】: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开棺之罪,我一力当之,不致相累。” 【示例】:你再去说,如果他肯归降,但有山高水低,我~。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十七回) 【近义词】:一力承担 【语法】:作谓语;指独自负责 一脉相承 【拼音】:yī mài xiāng chéng 【解释】: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宋·钱时《两汉笔记》卷十一:“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示例】:如果我们再知道他们是好到如之问《祭杨盈川文》所说的那程度,我们便更能了然于王、杨与沈、宋所以是~之故。 闻一多《四杰》 【近义词】:一脉相通 【反义词】:中西合璧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思想等 曲意承迎 【拼音】:qǔ yì chéng yíng 【解释】: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同“曲意逢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曲意承迎,笑问所来。”
【近义词】:曲意逢迎、曲意奉迎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违心讨好人继继承承 【拼音】:jì jì chéng chéng 【解释】: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
【示例】:则日日生者,实日日死也。天曰生生,性曰存存,~,运以不停。
清·谭嗣同《仁学》十六 【近义词】:继继绳绳 【语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
3. 承字有什么成语有哪些 承前启后、
阿谀奉承、
一脉相承、
子承父业、
继继承承、
另眼看承、
一力承当、
四海承风、
奉天承运、
四海承平、
奉令承教、
承嬗离合、
一脉亲承、
敢不承命、
承风希旨、
曲意承奉、
承先启后、
承天之佑、
袭冶承弓、
一柱承天、
开国承家、
承上启下、
天下承平、
承欢膝下、
起承转合、
一系相承、
宣化承流、
先意承旨、
百般奉承、
仰承鼻息
承颜候色、
迎意承旨、
希旨承颜、
承星履草
1. 带力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身体力行、
全力以赴、
心力衰竭、
力挽狂澜、
心力交瘁、
群策群力、
铿锵有力、
不遗余力、
力不从心、
心有余而力不足、
筋疲力尽、
戮力同心、
怪力乱神、
无能为力、
精疲力尽、
力透纸背、
自力更生、
齐心协力、
力能扛鼎、
孔武有力、
精疲力竭、
竭尽全力、
力争上游、
自不量力、
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不自量力、
年富力强、
同心协力、
力所能及
自食其力、
声嘶力竭、
通力合作、
据理力争、
势均力敌、
手无缚鸡之力、
量力而为、
一臂之力、
度德量力、
力有未逮、
精力充沛、
尽心尽力、
有心无力、
吃力不讨好、
有气无力、
九牛二虎之力、
工力悉敌、
力排众议、
苍白无力、
有生力量、
力学笃行、
殚精竭力、
陈力就列、
法力无边、
身强力壮、
回天之力、
物力维艰、
不费吹灰之力、
尽心竭力、
齐心戮力
2. 带力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身体力行、
全力以赴、
心力衰竭、
力透纸背、
心力交瘁、
力挽狂澜、
不遗余力、
戮力同心、
怪力乱神、
筋疲力尽、
竭尽全力、
自力更生、
齐心协力、
不自量力、
力能扛鼎、
回天无力、
声嘶力竭、
年富力强、
尽心尽力、
手无缚鸡之力、
群策群力、
铿锵有力、
力不从心、
势均力敌、
通力合作、
据理力争、
力有未逮、
心有余而力不足、
精力充沛
3. 含有力字的成语,含力的四字成语大全 力字的成语 :
回天无力、
无能为力、
全力以赴、
声嘶力竭、
铿锵有力、
力排众议、
力所能及、
孔武有力、
据理力争、
力挽狂澜、
身体力行、
苍白无力、
自食其力、
工力悉敌、
自力更生、
不遗余力、
势均力敌、
年轻力壮、
势孤力薄、
自不量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吃力不讨好、
一臂之力、
身强力壮、
量力而行、
心余力绌、
有气无力、
手无缚鸡之力、
力不从心
4. 带力的成语有哪些 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力不能支 力量不能支撑。 力不胜任 能力担当不了。
力殚财竭 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
力敌千钧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力竭声嘶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力尽筋疲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力可拔山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力能扛鼎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
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力排众议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力所能及 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力挽狂澜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力倍功半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力不能及 力量达不到。
力不自胜 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力敌势均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力均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力钧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同“力均势敌”。 力屈计穷 屈:穷尽。
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力所不及 及:达到。
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
犹言力不胜任。 力学不倦 力学:努力学习。
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力学笃行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
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力有未逮 指能力做不到。
不遗馀力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陈力就列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
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法力无边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
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费力劳心 耗费气力和心思。 工力悉敌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
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假力于人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竭力虔心 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 尽力而为 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精力充沛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量力度德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量力而行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戮力同心 戮力:并力;同心:齐心。
齐心合力。 全力以赴 赴:前往。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
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物力维艰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
指财物来之不易。 协力同心 心:思想;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心力交瘁 交:一齐,同时;瘁:疲劳。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一力承当 独自负责。
以力服人 力:权势,武力。用强制手段使人服从。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毕力同心 犹言齐心协力。 吃力不讨好 讨:求得。
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敌力角气 指以力气相斗。 量力而为 量:估量。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戮力齐心 戮力:并力,合力。
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
戮力一心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戮力壹心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同“戮力同心”。 绵力薄材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同力协契 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唯力是视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
惟力是视 指竭尽己力而为。 协力齐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心力衰竭 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服田力穑 服:从事;穑:收获谷物。
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躬体力行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计穷力竭 穷、竭:尽。
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计穷力屈 计:计策;穷、屈:尽,竭。
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筋疲力竭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精疲力尽 精神疲乏,气力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据理力争 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量小力微 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
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年轻力壮 壮:健壮。
年纪轻,体力强。 身强力壮 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身体力行 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声嘶力竭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
形容竭力呼喊。 势均力敌 均:平;敌:相当。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势穷力竭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
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心长力短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心余力绌 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财殚力竭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
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财殚力尽 钱财和力量全。
5. 带 力 的成语 带 力 的成语 :
竭尽心力、
协力齐心、
通力合作、
同心戮力、
心长力短、
计穷力极、
殚谋戮力、
残年余力、
尽心竭力、
势钧力敌、
一力承当、
费力劳心、
势穷力蹙、
齐心合力、
计穷力尽、
孝悌力田、
精力过人、
竭力虔心、
势孤力薄、
力拔头筹、
相时度力、
工力悉敌、
一称心力、
回天之力、
孔武有力、
神驰力困、
心力娇脆、
财竭力尽、
同心叶力、
竭尽全力
6. 带力字的成语有哪些 力能扛鼎、
不遗余力、
尽力而为、
心有余而力不足、
筋疲力尽、
精疲力竭、
力不从心、
心力衰竭、
全力以赴、
精疲力尽、
孔武有力、
铿锵有力、
群策群力、
齐心协力、
年富力强、
竭尽全力、
力争上游、
怪力乱神、
心力交瘁、
不自量力、
力透纸背身体力行、
力挽狂澜、
同心协力、
戮力同心、
自力更生、
量力而行、
自不量力、
无能为力
7. 带背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背水一战、
望其项背、
力透纸背、
汗流浃背、
芒刺在背、
人心向背、
背道而驰、
虎背熊腰、
背井离乡、
腹背受敌、
背信弃义、
如芒在背、
倒背如流、
背城借一、
项背相望、
水过鸭背、
如芒刺背、
袒胸露背、
汗流夹背、
肩背相望、
背山起楼、
腹背之毛、
挨肩搭背、
亚肩迭背、
向声背实、
当面输心背面笑、
睟面盎背、
晬面盎背、
背城一战、
拊背扼喉
8. 含在背的四字词语 芒刺在背 [máng cì zài bèi]
基本释义
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出 处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例 句
丽丽害怕妈妈发现她打碎了花瓶,坐在椅子上~,如坐针毡。
如芒在背 [rú máng zài bèi]
基本释义
形容极度不安。
贬义
出 处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如芒刺背
反义词
高枕无忧
9. 带力字的成语 包含“力”的成语共有275个1)爱日惜力2)熬心费力3)备多力分4)比权量力5)笔力独扛6)毕力同心7)不遗余力8)不遗馀力9)不自量力10)财殚力竭11)财殚力尽12)财殚力痡13)财竭力尽14)财匮力绌15)残年余力16)苍白无力17)陈力就列18)揣时度力19)吹灰之力20)殚财竭力21)殚精毕力22)殚精竭力23)殚谋戮力24)殚智竭力25)得人死力26)敌对势力27)敌力角气28)地丑力敌29)鼎力扶持30)独力难撑31)度德量力32)法力无边33)费力劳神34)费力劳心35)费心劳力36)丰筋多力37)服田力穑38)缚鸡之力39)工力悉敌40)躬体力行41)股肱之力42)鼓衰力竭43)鼓衰力尽44)怪力乱神45)鬼工神力46)鬼功神力47)裹血力战48)回天无力49)回天之力50)辑志协力51)计尽力穷52)计穷力极53)计穷力竭54)计穷力尽55)计穷力诎56)计穷力屈57)假力于人58)角力中原59)节俭力行60)竭尽全力61)竭尽心力62)竭力尽能63)竭力虔心64)竭智尽力65)筋疲力敝66)筋疲力竭67)筋疲力尽68)筋疲力倦69)尽力而为70)尽心竭力71)尽心尽力72)尽智竭力73)尽忠竭力74)精力充沛75)精力过人76)精疲力竭77)精疲力尽78)精疲力倦79)据理力争80)涓埃之力81)开足马力82)铿锵有力83)孔武有力84)苦心极力85)苦心竭力86)苦学力文87)劳力费心88)力倍功半89)力薄才疏90)力不从心91)力不从愿92)力不副心93)力不能及94)力不能支95)力不胜任96)力不同科97)力不自胜98)力大无比99)力大无穷100)力殚财竭101)力敌千钧102)力敌势均103)力敌万夫104)力竭声嘶105)力尽筋疲106)力尽神危107)力均势敌108)力钧势敌109)力可拔山110)力能扛鼎111)力能胜贫112)力排众议113)力屈道穷114)力屈计穷115)力士凶猛116)力所不逮117)力所不及118)力所可及119)力所能及120)力所能任121)力所能致122)力透纸背123)力挽狂澜124)力挽颓风125)力小任重126)力学不倦127)力学笃行128)力有未逮129)力争上游130)量力度德131)量力而动132)量力而为133)量力而行134)量时度力135)量小力微136)戮力齐心137)戮力同心138)戮力一心139)戮力壹心140)绵力薄材141)民力凋敝142)民力凋弊143)民力雕弊144)缪力同心145)年富力强146)年轻力壮147)努筋拔力148)努力加餐149)朋心合力150)疲精竭力151)齐心并力152)齐心并力153)齐心合力154)齐心戮力155)齐心同力156)齐心协力157)齐心一力158)憔神悴力159)情见力屈160)穷日之力161)穷心剧力162)全力以赴163)权均力敌164)权均力齐165)犬马之力166)群策群力167)软弱无力168)少气无力169)身单力薄170)身强力壮171)身体力行172)身微力薄173)神驰力困174)神工鬼力175)神工妙力176)声嘶力竭177)实与有力178)矢力同心179)势孤力薄180)势均力敌181)势钧力敌182)势穷力蹙183)势穷力竭184)势穷力屈185)守时力民186)通力合作187)同德协力188)同力协契189)同心毕力190)同心并力191)同心合力192)同心竭力193)同心僯力194)同心僇力195)同心戮力196)同心协力197)同心叶力198)同心一力199)枉费心力200)唯力是视201)惟力是视202)文治武力203)蚊力负山204)无能为力205)务本力穑206)物力维艰207)悉心毕力208)悉心竭力209)悉心戮力210)相时度力211)孝悌力田212)效犬马力213)协力齐心214)协力同心215)协心戮力216)协心同力217)心长力短218)心长力弱219)心力交瘁220)心力衰竭221)心慕力追222)心余力绌223)行有余力224)行有馀力225)研精殚力226)一膀之力227)一臂之力228)一称心力229)一举手力230)一力承担231)一力承当232)一力吹嘘233)一力撺掇234)一力担当235)一力当先236)一力拒守237)一心一力238)以力服人239)用心竭力240)有气没力241)有气无力242)有生力量243)有心无力244)智均力敌245)自不量力246)自力更生247)自食其力248)不度德,不量力249)不费吹灰之力250)吃力不讨好251)出力不讨好252)费力不讨好25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254)化悲痛为力量255)九牛二虎之力256)鞠躬尽力,死而后已257)君子劳心,小人劳力2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59)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26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61)身大力不亏262)生力军263)狮象搏兔,皆用全力264)狮子搏兔,亦用全力265)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266)恃德者昌,恃力者亡267)手无缚鸡之力268)贪天之功,以为己力269)贪天之功以为己力270)无缚鸡之力271)心有余而力不足272)心有馀而力不足273)一力降十会274)有酒胆,无饭力275)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851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一了百当
下一篇: 政令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