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东山之志

大道家园 2023-07-09 10:52:31

拼音 : 东山之志 (dōng shān zhī zhì)

简拼 : dszz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指隐居的念头。

出处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成语用法 : 作宾语;指人的志向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谢安传翻译全文

《晋书·谢安传》全文及翻译如下所示:

全文: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

复除尚书郎、琅邪王友,并不起。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

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

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着帽进。”其见重如此。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顷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温尝以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振内外,人情噂□,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及中书令王坦之出为徐州刺史,诏安总关中书事。安义存辅导,虽会稽王道子亦赖弼谐之益。时强敌寇境,边书续至,梁益不守,樊邓陷没,安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着,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

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是时宫室毁坏,安欲缮之。尚书令王彪之等以外寇为谏,安不从,竟独决之。宫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体辰极,而役无劳怨。又领扬州刺史,诏以甲仗百人入殿。时帝始亲万机,进安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固让军号。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

顷之,加司徒,后军文武尽配大府,又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二〕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安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乃进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其本官悉如故,置从事中郎二人。安上疏让太保及爵,不许。是时桓冲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勋望,宜以授之。

安以父子皆着大勋,恐为朝廷所疑,又惧桓氏失职,桓石虔复有沔阳之功,虑其骁猛,在形胜之地,终或难制,乃以桓石民为荆州,改桓伊于中流,石虔为豫州。既以三桓据三州,彼此无怨,各得所任。其经远无竞,类皆如此。

性好音乐,自弟万丧,十年不听音乐。及登台辅,期丧不废乐。王坦之书喻之,不从,衣冠效之,遂以成俗。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常疑刘牢之既不可独任,又知王味之不宜专城。

牢之既以乱终,而味之亦以贪败,由是识者服其知人。

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

上疏请量宜旋旆,并召子征虏将军琰解甲息徒,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玄抗威彭沛,委以董督。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齐举。诏遣侍中慰劳,遂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

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乃上疏逊位,诏遣侍中、尚书喻旨。先是,安发石头,金鼓忽破,又语未尝谬,而忽一误,众亦怪异之。寻薨,时年六十六。帝三日临于朝堂,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曰文靖。以无下舍,诏府中备凶仪。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髛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翻译:

谢安,字安石,为谢尚的堂弟。父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之惊叹说:“此儿风神秀丽清朗,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到童年,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善于行书。少年时拜访王蒙,与王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蒙之子王修说:“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

王蒙说:“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王导也十分器重他。因此,谢安年少就负盛名。

最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谢安以疾病在身推辞不就。寄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的许询、僧人支遁交游相处,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无入世之心。扬州刺史庾冰因为谢安有盛名,因而志在必得,多次下郡县督促他应召,谢安不得已应召前往,一个多月后又告退而归。

又任命他为尚书郎、琅王牙王友,谢安一概推辞不就。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谢安写信拒绝。有司上书朝廷,奏明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自己禁锢终身,放浪于东部名胜之地。谢安曾去临安山中,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两样!”曾与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

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谢安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每次游赏,总是携带妓女同行。谢安已多次不应征召,简文帝做宰相时,说:“谢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

其时,谢安弟谢万为西中郎将,担负守边的重任。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仍超过谢万,有公卿大臣的声望,平素家居常用礼节规范来教导子弟。谢安的妻子,是刘惔的妹妹,看见谢家各门都拥有高官厚禄,而独有谢安隐退山林,于是对谢安说:“丈夫不想富贵吗?”谢安掩鼻说:“恐怕难免。”及至谢万被罢职,谢安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其时年龄已到四十多岁了。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朝廷百官都为他送行,中丞高嵩开玩笑说:“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百官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谢安深有愧色。到了桓温的府第,桓温很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

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后来,桓温一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使侍从取头巾。桓温出来制止道:“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如此器重谢安。

正当桓温准备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投书请求奔丧。不久拜官为吴兴太守。当时在职任上声誉平常,离开后为大家所思念。不久任命为侍中,又升为吏部尚书、中护军。

简文帝病重,桓温上疏举荐谢安接受遗诏。简文帝驾崩,桓温入京奔丧,至新亭停止,派重兵把守关口,准备乘机推翻东晋,召见谢安及王坦之,计划在会见时谋害他们。王坦之十分恐惧,问谢安怎么办。

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存亡,在此一行。”见到桓温,王坦之惊慌得汗流浃背,以致握倒了手版。谢安从容就座,坐定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有道的诸侯,谨守四方,明公何必要壁后藏人图谋不轨呢?”桓温笑道:“不得不如此啊。”于是谈笑多时。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至此方知王坦之的低劣。桓温曾拿谢安写给简文帝的谥议给在座宾客看,说:“这是谢安石小小的杰作。”

其时孝武帝正年轻,不能掌握实权,桓温威振内外,人情纷杂,各怀异心。谢安与王坦之尽忠辅助,终能使朝廷大体平静无事。桓温病重时,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使袁宏起草奏表。谢安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多天还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因此告吹。

不久,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加封后将军。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诏令谢安统管中书省。谢安心存仁义,辅助东晋,劝导百官,即使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其时强敌侵犯边境,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州、益州、襄阳、邓州先后失陷。谢安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

广行德政,文武百官同心同德,不计较小过失,专心大事,恩威流布广远,人人都把他比做王导,并认为文雅超过王导。谢安曾与王羲之同登冶城,悠然遐想,有超乎世俗的志趣。王羲之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恐非当今执政者所应有。”

谢安说:“秦朝任用变法务实的商鞅,只延续两代就败亡了,这难道也是空谈浮华带来的祸患吗?”

其时,京师宫殿毁坏,谢安打算整修宫殿。尚书令王彪之等大臣以敌寇入侵谏阻谢安,谢安不听,竟独自决定修宫。宫室设计,皆依照天象,合符北极星的方位,而役夫又无怨恨。谢安又兼任扬州刺史,诏令谢安可带披甲执杖的卫士一百人进入宫殿。其时,孝武帝开始亲理朝政,晋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坚决辞让军中头衔。

其时天象失常,大旱连年,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诸侯和贵族世家,寻找晋初功臣的后代而加以封赏。不久,朝廷加封谢安为司徒,他所统辖的后军文武官员都配上高级府第,谢安又辞让不受封。朝廷又加封谢安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

其时,前秦苻坚强大,边境多战事,东晋众将接连败退。谢安派弟谢石及侄儿谢玄等出兵伺机征讨,连战连捷。拜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后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开进淮河、淝水,东晋京师震恐。

朝廷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向谢安问应敌之计,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主意。”过后默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张玄再去请示。谢安于是驾车去山中别墅,亲朋好友聚集在周围,然后才与谢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

谢安平常棋艺不及谢玄,这一天谢玄心慌,做谢安的敌手却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部署将帅,面授机宜。谢玄等人已大败苻坚,喜信送到谢安手里,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罢信便丢在床上,全无喜色,下棋如故。客人询问,才慢慢答道:“小儿辈已打败敌寇。”

下完棋回内室,内心抑制不住激动,过门槛时猛地折断了屐齿。谢安在人前竟能如此镇定自若掩饰真情。因统率作战有功,晋封太保。

谢安想进一步统一天下,上书请求率兵北征,孝武帝诏令谢安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持黄钺,其余官职照旧,设置从事中郎二人。谢安上书辞让太保之职及爵位,朝廷不许。其时桓冲已去世,荆、江二州都空缺刺史,舆论认为谢玄有大功,声望高,应授予二州统领之职。

谢安担心父子名位太高,将为朝廷所猜忌,又担心桓氏失去荆、江二州的职权会不服,桓石虔又有沔阳的战功,考虑到桓石虔骁猛善战,据有险胜之地,终难控制,于是任命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改桓伊镇守江州,桓石虔镇守豫州,使三桓统辖三州,彼此无怨言,各得其所。谢安执政,从长远考虑,使部属之间无争无斗,大抵都是这样。

谢安喜欢音乐,自从其弟谢万死后,十年间不听音乐。及至他位居台辅,亲人丧期也从不停止音乐。王坦之写信劝谕他,他不予理睬,衣冠士族多仿效他,以致成为习俗。又在土山上营造别墅,楼馆宏伟,林竹茂盛,常常携带内外子侄往来别墅游赏聚集,所设酒席动辄耗费百金,人们为此对谢安大加指责,而谢安对此不屑一顾。

常常怀疑刘牢之不能单独任用,又认为王味之不适合做地方长官。

后来刘牢之以作乱为终结,王味之以贪污遭败,人们因此佩服谢安的知人善任。

其时,孝武帝之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而奸诈谄佞小人乘机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陷害忠良,谢安被迫出京镇守广陵之步丘,建筑新城避祸。孝武帝在西池为谢安设筵饯行,并敬酒赋诗。谢安虽受朝廷嘱托,但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未消失,每每露于形色。及至出镇新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泛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道回东山。

高雅的志愿还未实现,就遭重病缠身。上书朝廷请求估量时局停止进军,并召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谢玄与彭城、沛县之敌对峙,委任谢玄为督察。如果二城守敌凭借地形顽抗,待来年涨水,东西夹攻。孝武帝诏令侍中赴新城慰劳谢安,于是谢安返回京城。

听说车驾已进入西州门,自以为壮志不成,功业未就,因而感慨万分,对所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忽然有一天梦见自己乘坐桓温的车驾走了十六里地,看见一只白鸡后停了下来。乘坐桓温的车驾,预兆将代替他执掌朝政。十六里,从我执政到今天刚好十六年了。白鸡属酉,如今太岁星在酉,是凶兆,我这一病大概再也起不来了!”

于是上书辞职,孝武帝派侍中、尚书晓喻朝廷旨意。此前,谢安从石头出发,金鼓忽然破碎,又加上谢安说话从不出差错,这一天忽然出现谬误,众人觉得十分奇怪。不久谢安逝世,终年六十六。孝武帝在朝殿里哭吊三天,赐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追赠太傅,谥号曰文靖。

因无陵苑,诏令在府中备办丧事仪式。到安葬时,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切依照先前大司马桓温的标准。又因为打败前秦苻坚的功勋,加封庐陵郡公。

谢安少负盛名,时人十分敬爱他。有位同乡在中宿县做官,被罢职回乡后,去看望谢安。谢安问他回乡带回了多少积蓄,同乡答道:“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便拿了其中的一把握在手里,京城士大夫与平民百姓争着购买这种蒲葵扇,以致扇价增了数倍。

谢安原本会朗诵诗文,因为有鼻病,所以声音低沉粗重,名流雅士们喜欢学他吟诵却达不到他的效果,于是有些人便用手捏住鼻子模仿他吟诗。谢安镇守新城,在城北建了一座土坝,后人怀念他,便将这土坝命名为召伯埭。

羊昙,太山人,是知名人士,为谢安所器重和喜爱。谢安去世后,羊昙长年不听音乐,外出不走西州路。曾经在石头城想起了谢安,心中难受而喝得大醉,沿着路径行走,一边不停地吟唱,不觉到了西州门。左右告诉他:“这是西州门。”羊昙悲伤感慨不已,以马鞭扣门,吟诵曹子建的诗云:“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谢安有二子:谢瑶和谢琰。谢瑶继承封爵,官至琅王牙王友,早死。子谢该继嗣,死时为东阳太守。谢该无子,其弟光禄勋谢模将儿子谢承伯过继给谢该,继承封爵,因犯罪免官。

刘裕因谢安功德盖世,特封谢该之弟谢澹为柴桑侯,食邑千户,负责谢安的祭祀。谢澹年少就身居显赫职位。桓玄篡夺东晋皇位后,让谢澹兼太尉之职,与王谧一起带着文册到姑孰宣达旨意。元熙年间(419~420),谢澹为光禄大夫,又兼任太保,持节奉册禅祀刘宋。

谢安的主要影响:

1、政治成就

晋简文帝逝世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权臣桓温篡位的意图。桓温死后,他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淝水之战中,谢安坐镇后方,派子弟谢玄等率领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

2、书法成就

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他的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宣和书谱》称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书者。后之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此所有惟行书为多。

收录有其行书《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淳化阁帖》有《凄闷帖》《六月帖》。《宝晋斋法帖》等丛帖中存其遗迹。

3、后世地位

谢安逝世之后,民间尊奉为神祇,称为“谢千岁”、“谢圣王”、“谢王公”、“谢老元帅”、“广惠圣王”、“广惠尊王”、“广应圣王”、“广应尊王”、“显济灵王”、“护国尊王”等。唐代陈元光率部入漳州时,携带谢安之香火,并尊奉谢安为“广惠王” 。而广惠王的信仰,也随着漳州人来到南洋、中国台湾等地。

4、主要作品:

《全晋文》收录有谢安的作品六篇:《上疏论王恭》《魏陟周丧拜时议》《简文帝谥议》《遗王坦之书》《与某书》《与支遁书》。

《晋诗》收录有谢安的诗两首:《兰亭诗二首》《与王胡之诗》。

请问《谢公始有东山之志》中,谢安听了郝隆的解释,为什么感到惭愧?

谢安接受了桓温司马这个职位.当时友人送给桓温一些药草,其中有一味叫远志.桓温拿者它问谢安:"这种药草又叫小草,为什么一个东西有两个名称?"谢安没有立即回答.当时郝隆在座,他应声回答说:"这很容易解释,隐于山中时就叫远志,出山后就叫小草."谢安听了,很有些惭愧的神色.
这个“小草”和“远志”,赫隆是用来讽刺说谢安隐居东山时,志在山水,算是“远志”,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及其崇尚老庄哲学,讲求隐逸放达;而讽刺谢安一旦出来做官,就不再放旷潇洒,成了茫茫官宦中的一个,还是个司马一职的小官,就成了“小草”。
而谢安本性放达潇洒志在山水,而由于家族变故和家族利益必须出来做官,所以会有惭愧之色。

晋书谢安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晋书谢安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晋书·谢安传

原文

谢安,字安石。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①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妻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嵩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

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②。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寻薨,时年六十六。帝赠太傅,谥曰文靖。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节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①桑门:同“沙门”,指佛教僧侣。②召伯埭:召,shào,同“邵”;召伯,召公,周公的庶弟,有德政于民;埭,dài,堵水的堤坝。

译文

谢安,字安石。谢安最初被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用生病作托辞不去就任。寄居在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的许询、僧人支遁交游相处,出门就游山玩水捕鱼打猎,回屋就吟咏诗赋写作文章,无入世为官的想法。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担任吏部郎,谢安用书信拒绝了他。谢安已多次被征召不去就任,简文帝当时是宰相,说:“谢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这时,谢安的弟弟谢万担任西中郎将,总管守卫边疆的重要事务。谢安的妻子看见谢家各门都拥有高官厚禄,但独有谢安隐退山林,于是对谢安说:“大丈夫不应该(像谢万他们)这样吗?”及至谢万被罢职,谢安开始有做官的志趣,这时年龄已到四十多岁了。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将要从新亭出发,朝廷官员都为他送行,中丞高嵩开他玩笑说:“你多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在东山,百官常常互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百姓?而今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你呢?”谢安很有羞愧的脸色。到了桓温的府第,桓温很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曾经看见过我这样接待客人没有?”(该句亦可译作“你们曾经看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没有?”)

当时,(孝武帝之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并且奸诈谄佞小人很是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陷害他人,谢安离开京城镇守广陵的'步丘,建筑一座名叫新城的堡垒来躲避这些人。孝武帝在西池为谢安设筵饯行,为他敬酒赋诗。等到谢安镇守新城,在城北建了一座堤坝。后人怀念他,命名这座堤坝叫做邵伯埭。谢安虽然受到朝廷嘱托,但是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没有改变,常常在言语、神色上表现出来。及至镇守新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渡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从长江水路回返东山。高雅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就遭受重病。不久谢安逝世,终年六十六。孝武帝追赠他为太傅,谥号为文靖。到安葬时,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切依照大司马桓温(安葬)的旧例。又因为他打败(前秦)苻坚立有功勋,加封为庐陵郡公。

关于山的文言文3个字的

1. 写三个描写山的四字词语 峰峦雄伟 峰峦叠嶂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千峰万仞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连绵起伏,重峦叠嶂,孤峰突起 带山字的成语,行吗? 含“山”的成语共有430个: 山包海容、山崩川竭、山崩地坼、山崩地裂、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山崩海啸、山崩水竭、山崩钟应、山长水阔 山长水远、山川米聚、山肤水豢、山复整妆、山高皇帝远 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公倒载、山光水色 山寒水冷、山河表里、山河易改,本性难移、山呼海啸、山鸡舞镜 山积波委、山节藻棁、山砠水厓、山枯石死、山亏一篑 山林隐逸、山溜穿石、山眉水眼、山盟海誓、山明水秀 山鸣谷应、山木自寇、山南海北、山栖谷饮、山栖谷隐 山清水秀、山穷水断、山穷水尽、山穷水绝、山容海纳 山锐则不高、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山水相连、山童石烂、山颓木坏 山行海宿、山肴海错、山肴野蔌、山肴野湋、山摇地动 山遥路远、山遥水远、山阴乘兴、山 *** 上,应接不暇、山阴夜雪 山吟泽唱、山雨欲来风满楼、山珍海错、山珍海味、山止川行 山峙渊渟、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山中宰相、山重水复、山陬海噬 山陬海澨 挨山塞海、巴山度岭、巴山蜀水、巴山夜雨、巴山越岭 拔山超海、拔山盖世、拔山举鼎、拔山扛鼎、跋山涉川 跋山涉水、白山黑水、宝山空回、背山起楼、被山带河 冰山难靠、冰山易倒、残山剩水、尺山寸水、崇山峻岭 愁山闷海、出山泉水、春山如笑、丛山峻岭、刀山火海 刀山剑树、倒山倾海、道山学海、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登山小鲁、登山越岭、登山陟岭、东山复起、东山高卧 东山再起、东山之志、堆山积海、恩山义海、翻山越岭 逢山开道、逢山开路、高山景行、高山峻岭、高山流水 高山仰之、高山仰止、隔山买老牛、关山迢递、关山阻隔 观山玩水、冠山戴粒、河山带砺、河山之德、怀山襄陵 回山倒海、回山转海、火山汤海、箕山挂瓢、箕山之操 箕山之风、箕山之节、箕山之志、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江山如故、江山如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荆山之玉、开山鼻祖、开山老祖、开山始祖、开山祖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跨山压海、昆山片玉、昆山之玉、乐山爱水 乐山乐水、离山调虎、砺山带河、连山排海、庐山面目 庐山真面、庐山真面目、满山遍野、漫山遍野、漫山塞野 盟山誓海、弥山亘野、名山大川、名山胜川、名山胜水 名山事业、模山范水、南山可移、南山铁案、爬山涉水 排山倒海、排山压卵、千山万壑、千山万水、堑山堙谷 敲山振虎、敲山震虎、青山不老、青山绿水、青山一发 穷山恶水、穷山僻壤、丘山之功、人山人海、肉山脯林 肉山酒海、如山压卵、三山五岳、深山长谷、深山老林 深山密林、深山穷谷、深山穷林、深山野墺、深山幽谷 升山采珠、剩山残水、尸山血海、誓山盟海、寿山福海 四山五岳、他山攻错、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太山北斗 泰山北斗、泰山不让土壤、泰山鸿毛、泰山梁木、泰山盘石 泰山磐石、泰山其颓、泰山压顶、泰山压卵、梯山航海 梯山架壑、梯山栈谷、铜山金穴、铜山铁壁、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童山濯濯、投山窜海、为山止篑、文山会海、巫山洛浦 巫山云雨、西山日薄、仙山楼阁、仙山琼阁、显山露水 挟山超海、一山不藏二虎、依山傍水、移山拔海、移山倒海 移山回海、移山竭海、移山跨海、移山填海、移山造海 阴山背后、银山铁壁、游山玩景、游山玩水、逾山越海 远山芙蓉、栈山航海、这山望着那山高、枕山臂江、枕山负海 枕山襟海、枕山栖谷、指山卖磨、指山说磨、重山复岭 重山复水、重山峻岭、劚山觅玉、铸山煮海、阻山带河 钻山塞海、醉山颓倒、坐山观虎斗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跋履山川、跋涉山川、百二山川、百二山河 半壁山河、避溺山隅、表里山河、带砺山河、地崩山摧 地动山摧、地动山摇、恩同山岳、海沸山崩、海沸山裂 海沸山摇、海盟山咒、海誓山盟、海啸山崩、海约山盟 湖光山色、华屋山丘、积甲山齐、寄迹山林、锦绣山河 邈若山河、邈以山河、木坏山颓、气吞山河、气壮山河 入宝山而空回、水碧山青、水光山色、水尽山穷、水阔山高 水明山秀、水穷山尽、水软山温、水色山光、水剩山残 水宿山行、水秀山明、水远山长、水远山遥、退如山移 文章山斗、啸聚山林、阳煦山立、野蔌山肴、渊亭山立 渊停山立、钟鼎山林、众喣山动、坐吃山崩、坐吃山空 坐食山空 安如太山、安如泰山、安若泰山、拔地摇山、拔树撼山 百二河山、半壁河山、半壁江山、逼上梁山、兵败如山倒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泰山、藏之名山、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藏诸名山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楚水吴山、大好河山、带砺河山、荡海拔山 调虎离山、笃定泰山、堆积如山、恩德如山、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范水模山、放虎归山、放火烧山、覆海移山 高卧东山、功若丘山、航海梯山、号令如山、鸿毛泰山 还我河山、火海刀山、积甲如山、积土成山、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剑树刀山、锦绣河山、锦绣江山、久归道山、举鼎拔山 聚米为山、军令如山、开门见山、扛鼎拔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累土至山、力可拔山、砺带河山。

2. 唯美的三个字的古文题目 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满著名的一首,最喜欢的就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可惜文君一片痴心……】 怨歌行---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好吧,我承认这首哀怨了……但是我就很佩服班婕妤这种有才情的女子】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无句不愁】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啊~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当时就是被这句迷住的】 别诗四首 其一 苏武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用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一种人生中的宝贵体验:这就是当一个人要失去某件东西时,会超乎异常地体会到它的珍贵。】 留别妻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刚读到的时候真的爱死了,整首背下来,现在还记忆犹新……】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娇女诗----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划。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织。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

止为荼菽据,吹吁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形象生动】 别赋(节选) ----江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这篇赋,其实我自己是有点看不懂的。

胡诌几句,觉得最好的便是开篇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言浅显,蕴意深刻。】

就这些吧,累死我了……。

3. 山的古文怎么写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以上都是描写山的著名诗句~你可以从中借鉴……

4. “山”字在古文中的含义 “山”字为象形字,从创造出来到现在,其根本的意义还就是山,就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但是,随着词义的发展,“山”的意义出现了一些引申,主要就是比喻象山一样的东西或者指高大,详细如下: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 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词性变化

〈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5. 描写山水的古文 山水记

吾尝与孔过江至山,累于脚下,数千里路皆一一过。至山得泉,欣然饮之,笑曰有矿物质。悔未带瓶罐以乘之。 后常念,曰有余山未登以为憾。 便与孔 、邓前往,三人皆天蝎也! 旦,跃床而起,匆匆至相约地,购面包一饥,水以饮,亦欲乘之泉水也。过江,路荒芜群房,杂草肆意,叹之。 望山而行,山近而路远。绕于田地,险掉稻田。见一河绕山,苦于河碍,欲寻桥以过,有漫漫长路,终见一似桥。孔前往探之,吾与邓随后既去。细看,无桥,有石路以铺之,被水漫些许。问一农妇何一过桥? 答曰只此一路,须赤脚一过。又望水以静过石,以急下石。不知下流深浅。忧郁之时见二童赤脚而面过,问之石滑否水急否?答否。于是脱鞋袜,相扶以过。未觉急,倒有好玩之意,不敢停。过河而望,叹吾等只伟大,亦若英雄。 过河既为山,无路以上,邓衣裙,诸多不便。寻多处未有可上之路。幸周山不止一,另寻以上。见一山有道,上之。见诸多竹立与山,山路以土叶覆之。吾以无泉而弃瓶以减负。 上半腰却无路以上,下。 下山见前有房,院内有井,吾等引水以取之。觉清爽怡然,净脸、饮之。又欲乘与瓶,怪瓶已仍,无奈离开。 前走又遇一竹林,入之,有山见之,无先爬至顶,无所获,又下。 孔、邓皆言已饿,见有村,地面有包装袋,便问一村妇何处卖之?村妇遥指前方。藐藐未见,便返,取井水以充饥。 后遇一蜘,以其脚边字母为奇,身一红黄色以奇。不知何哉。 又至河边,却见水以漫全路,下更急。然必返,只得前。至河中,见水之急,心生恐,劝言不望河下。寸步以移,水已至膝。过河,放才放心。又言欲去旁沙滩歇息,至滩,又望旁有水池,活水也,水流入江。池水不深,及膝不险。下水,后坐与水中。 击水以戏,憋气以娱赛。后躺与水中。水力大,未游。凉爽身以忘时,孔言时已至午,念之舒而不愿离。后起身扑于水面,片刻即浮,无险而有爽。阳升正,至沙滩,烫脚,至水边,洗脚以上路,湿衣而悦。 然来时心有望,归时心已疲。言腿脚已无力,漫漫路所望无尽。 终至家,累至以膝行路或坐而不动。看新闻,偶见一蜘同与所见。言其字母为固网也。 休息半日,未消腿脚之疲,然换得人生之乐,言值。本性悲也,乐过即悲,愈加怀念乐时。 断肠人子念于贰零零柒年柒月叁日记。

6. 描写山水的古文 山水记

吾尝与孔过江至山,累于脚下,数千里路皆一一过。至山得泉,欣然饮之,笑曰有矿物质。悔未带瓶罐以乘之。 后常念,曰有余山未登以为憾。 便与孔 、邓前往,三人皆天蝎也! 旦,跃床而起,匆匆至相约地,购面包一饥,水以饮,亦欲乘之泉水也。过江,路荒芜群房,杂草肆意,叹之。 望山而行,山近而路远。绕于田地,险掉稻田。见一河绕山,苦于河碍,欲寻桥以过,有漫漫长路,终见一似桥。孔前往探之,吾与邓随后既去。细看,无桥,有石路以铺之,被水漫些许。问一农妇何一过桥? 答曰只此一路,须赤脚一过。又望水以静过石,以急下石。不知下流深浅。忧郁之时见二童赤脚而面过,问之石滑否水急否?答否。于是脱鞋袜,相扶以过。未觉急,倒有好玩之意,不敢停。过河而望,叹吾等只伟大,亦若英雄。 过河既为山,无路以上,邓衣裙,诸多不便。寻多处未有可上之路。幸周山不止一,另寻以上。见一山有道,上之。见诸多竹立与山,山路以土叶覆之。吾以无泉而弃瓶以减负。 上半腰却无路以上,下。 下山见前有房,院内有井,吾等引水以取之。觉清爽怡然,净脸、饮之。又欲乘与瓶,怪瓶已仍,无奈离开。 前走又遇一竹林,入之,有山见之,无先爬至顶,无所获,又下。 孔、邓皆言已饿,见有村,地面有包装袋,便问一村妇何处卖之?村妇遥指前方。藐藐未见,便返,取井水以充饥。 后遇一蜘,以其脚边字母为奇,身一红黄色以奇。不知何哉。 又至河边,却见水以漫全路,下更急。然必返,只得前。至河中,见水之急,心生恐,劝言不望河下。寸步以移,水已至膝。过河,放才放心。又言欲去旁沙滩歇息,至滩,又望旁有水池,活水也,水流入江。池水不深,及膝不险。下水,后坐与水中。 击水以戏,憋气以娱赛。后躺与水中。水力大,未游。凉爽身以忘时,孔言时已至午,念之舒而不愿离。后起身扑于水面,片刻即浮,无险而有爽。阳升正,至沙滩,烫脚,至水边,洗脚以上路,湿衣而悦。 然来时心有望,归时心已疲。言腿脚已无力,漫漫路所望无尽。 终至家,累至以膝行路或坐而不动。看新闻,偶见一蜘同与所见。言其字母为固网也。 休息半日,未消腿脚之疲,然换得人生之乐,言值。本性悲也,乐过即悲,愈加怀念乐时。 断肠人子念于贰零零柒年柒月叁日记。

7. 请(分别)写出带山、鸟、水,这3个字的古诗 山: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水: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8. 描写山水的古文言文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撬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咚咚的响声,那激越的声音,好久才消失。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认为造物者确实存在。但又奇怪他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却放在偏远的永州,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倘若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者吗?有人说:“小石城是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而在这里受屈辱的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造就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827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