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简拼 : tgyh
近义词 : 韬光晦迹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成语解释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成语用法 : 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例子 :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成语意思】: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
【字词解释】:韬,是指按捺,柔化,隐藏,丢弃;
光,是指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
养,是指修养,培养;
晦,是指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
【成语初出】:《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成语性质】:褒义词,一般做主谓式或谓语。
韬光养晦
[成语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典故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译文:经历太和(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会昌(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年十二月的年号)两任朝廷,更为收敛锋芒、隐形匿迹,各种场合下,(都)不曾透露。
[近义词]韬光晦迹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近义词:韬光晦迹
[成语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典故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译文:经历太和(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会昌(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年十二月的年号)两任朝廷,更为收敛锋芒、隐形匿迹,各种场合下,(都)不曾透露。
[近义词]韬光养晦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741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取精用宏
下一篇: 微言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