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西学东渐

大道家园 2023-07-08 21:15:50

拼音 : 西学东渐 (xī xué dōng jiàn)

简拼 : xxdj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紧缩式

成语解释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出处 :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化等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西学东渐的两个阶段:

一、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明代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西方科技、文化等。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较缓慢,相对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

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由于雍正的禁教,加上罗马教廷对来华传教政策的改变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入并未完全中止。

二、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方人再度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

鸦片战争后,他们的基本思想就是了解夷情,“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卓识远见表明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始初就和爱国精神交融在一起。

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的文人学者写出了至少二十二部介绍夷情的著作。

扩展资料:

西学东渐的传播者:

一、冯桂芬(1809—1874年),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研习过数学和天文学,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后协助李鸿章创办上海同文馆。

著有《校邠庐抗议》一书,认为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建议。这种思想为后来兴起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引用,作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根据。

这部政论集是冯桂芬提出的改革方案,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生产、经济等多范围,集中体现了冯桂芬的早期改良思想。由于当时洋务派势力还未形成,此书刊行后未引起很大反响,若干年后才被改良派和维新派人士奉为改良思想的先声而大加宣传、翻刻。

二、王韬(1828—1897年),初名利宾,字紫论,号仲搜,江苏长洲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的邀请赴上海,任职于英国教会办的墨海书馆。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后,屡向清政府献“御戎”“平贼”等策,但未被采纳。咸丰末年回乡,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将领刘肇均,为清政府获悉,下令缉拿。在英网领举麦华陀的庇护下,逃往香港,为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是著名的早期改良人士之一。

三、徐寿(1818—1884年),字雪村,江苏无锡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从曾国藩在安庆、江宁创设机器局,并与华衡芳等试制木制轮船。后积极筹建了中国最人的翻译馆一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并在其中任职 ,对船、炮、枪弹等多有发明。

徐寿父子还与傅兰雅等人合作,先后高质量地译出了数百种西方科技著作,尤其是《化学鉴原》《化学考质》等化学名著,使我国停滞几百年的古代化学转向先进的近代化学,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什么意思

渐:流入;东渐:原指河水东流入海,引申为向东方流传。西方的 自然 科学和 社会 科学向东方流传。成语出处: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化等

什么是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什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是什么?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东学西渐指的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东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如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

如何理解“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数学、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深深影响到各种学术的发展,而许多在传统中国不被重视甚至不存在的学科也在此影响下得到发展。

扩展资料

自晚清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所以称其“大”,是因为带来的挑战,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所有历史经验。因此,其应对之策,不在传统内部,而在其外。

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西学东渐,恰好对应的是两次大变革与大转折的时代。昨天的历史尚未远去,新的挑战却又似曾相识,当我们再次面对未有之历史大变局,能否融入世界大潮,不仅取决于我们理解自身的深度,也取决于向外看的广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707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