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巾帼英雄 (jīn guó yīng xióng)
简拼 : jgyx
近义词 : 女中丈夫
反义词 : 女流之辈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出处 : 《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女性英雄
例子 : 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清·湘灵子《轩亭冤·赏花》)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现代巾帼英雄及主要事迹简短如下:
1、任长霞
她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2、朴今淑
她一直是和谐家庭事业的热心建设者,她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从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到建设理想家庭、致力于国际和平,一直坚定不移地用爱心与责任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巾帼英雄的出处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
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1、冼夫人
冼夫人(522-602又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名英,古高凉(今广东茂名)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冼夫人助隋平定岭南势力,率领俚族民众归附隋朝,封为谯国夫人。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
冼夫人自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隋唐的俚族),一生身历三朝,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冼夫人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她识时务,爱国爱民,因而深得后人敬重。
2、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
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3、樊梨花
鸣沙山,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乃楞格尔草原交汇的地方。鸣沙山,顾名思义,就是会发声的沙子堆积成的山,沙山藏营这个古老的传说,源于何时何地,不少人过去对它还是一知半解。
如果翻阅一下《镇西幺土志》,那就会了解到,位处东天山北麓的鸣沙山,不仅是哈密境区一处奇妙的游览胜地,也是沙山藏营这一古老传说的源地。据有关史料表明,早在汉唐时期,鸣沙山一带就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贞观年间,唐朝为平定西域各国归顺朝廷,唐朝皇帝下旨命樊梨花率兵西征,樊梨花奉命率兵出关,在带兵途中,就曾有一营女兵在鸣沙山一带同突厥铁骑遭遇,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唐兵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
当樊梨花率大军赶来打败敌军后,才将女兵遗体埋葬在沙山之下。另有一说是当年樊梨花带兵路经沙山时,将一营兵马扎营在鸣沙山下,没想到一夜之间狂风大作,越刮越猛,到第二天便把大部分营帐和兵马深埋在黄沙之下。
等风停歇后,雨淋不垮,那声音犹如战鼓擂擂,铁蹄杂沓,兵戈相击,娇叱阵阵,旌旗烈烈,刀枪磕碰回荡于耳畔不绝。听了这个传说的人,在聆听那轰鸣的声音时也仿佛置身于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衰草凄凉的古战场之中。
4、佘太君
佘太君(934 ~ 1010年),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阮,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
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5、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图片来自同名电视剧《瓦氏夫人》),本姓岑,1496年生,归顺直隶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帼英雄。她在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危急关头,不顾58岁的高龄,亲率广西6000俍兵驰骋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线,以“誓不与贼俱生”的气概纵马冲锋陷阵,连歼敌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保国安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中,壮族人瓦氏夫人堪称“巾帼英雄第一人”。她的抗倭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缅怀和纪念。有瓦氏夫人墓、纪念馆、练兵台、庙宇等可供参观游览与凭吊。另有,相关戏曲电视剧理论研究与纪念诗文可供观看吟咏与缅怀。
-瓦氏夫人
-佘太君
-樊梨花
-秦良玉
-冼夫人
巾帼英雄有妇好、荀灌、毛皇后、冼英、平阳公主、折太君、梁红玉、瓦氏夫人、秦良玉和苏三娘等。
1、妇好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殷墟出土的甲骨卜卦表明,妇好曾多次受命征战沙场,攻克了诸多周边诸多方国。
2、荀灌
荀灌是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自幼喜欢舞枪弄剑。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彼时年仅12岁的荀灌,主动请缨出城求援,带领十几个勇士,穿越杜曾的重重包围,最终抵达到达襄阳,求得援军最终击退了杜曾的军队。
3、毛皇后
毛氏虽贵为前秦皇后,但擅长骑射,极为悍勇,在苻姚之战中,毛皇后随军出征并统军一万,负责驻守苻登的辎重粮草重地大界营。后来,毛皇后与苻登率军两面夹击后秦,斩杀军队两万余人。
4、冼英
冼英为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婚后两人共同主政事。隋朝攻灭南陈时,她以岭南之地归顺隋朝。而在此后的岭南反隋运动中,她又协助朝廷平定岭南,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被后世称为“巾帼英雄第一人”“岭南圣母”。
5、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渊决定起兵之后,平阳公主散尽家财,收编一众义军,仅仅三个多月便扩军数万。她不仅多次率军击退朝廷军队,而且接连攻占多地。因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平阳公主被当地百姓称为“李娘子”,将其军队称之为“娘子军”。
当李渊率军进入关中时,“娘子军”已经扩充至七万,且已经在关中打下了一片极为可观的地盘。关中平定之后,平阳公主奉命前往山西驻守李家大本营,驻兵之处后来被命名为“娘子关”。
6、折太君
折太君是五代十国人,自幼习武,后汉乾佑二年,折太君嫁给杨业,随夫侍奉北汉,夫君在外征战,她便组织杨府的男女仆人丫环习武。北汉被灭之后杨业归宋,折太君便又迁居开封府。后世《杨家将》等艺术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折太君功不可没。
7、梁红玉
梁红玉出身武将世家,嫁给宋将韩世忠,随夫出征。建炎三年,梁红玉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战功。建炎四年的“黄天荡之战”中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多次击败金军,是当之无愧的抗金女英雄。
8、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本名岑花。嘉靖三十三年,由于倭患严重,瓦氏夫人奉命率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瓦氏亲上战场,截击、围剿倭寇,斩贼奉三千余,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是明朝第一抗倭女将。
9、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忠州人,擅长文章和骑射的她堪称文武双全。明末天下崩溃之际,秦良玉以一介女子之身,率领“白杆兵”屡屡出战,立下赫赫战功,就连崇祯帝也曾作诗四首对其大肆赞赏,也是唯一一位位列王朝名将的女性。
10、苏三娘
苏三娘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跟随洪秀全转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位至女军军帅,先后参与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入南京城后,苏三娘任女营副总管,协助洪宣娇管理女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71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巾帼豪杰
下一篇: 金碧荧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