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兵车之会

大道家园 2023-07-08 16:54:37

拼音 : 兵车之会 (bīng chē zhī huì)

简拼 : bczh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出处 : 《穀梁传·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成语用法 : 作宾语;指武装会盟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将军宴会上羞辱车夫,第二天被拉去了敌营,留下什么成语流传至今?

这个成语就是各自为政。我们一起来好好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吧。众所周知的是,我们中国有很多成语都来自战争中的故事,比如“退避三舍”和“兵车之会”等,现在说的“各自为政”也是。这个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两个人物为华元和羊斟之间的事情。郑国和宋国两国打仗,宋国派出大将华元抵抗。可是宋军打不过郑军,首战败了,华元本人也被郑军活捉了。但是,郑国没有杀了华元,还对他好吃好喝的招待、最后把他又放回去了。

华元回来后觉得没面子,决定报仇雪恨。于是,他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也为了重振士气保卫国家,当晚就叫人杀羊犒赏三军。在那个年代,羊肉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上的。所以,华元此举就像是现在的公司发年终奖。为了让大家感受到他的诚意和决心,他还亲自给每人分了一块羊肉,但是他没有给他的车夫羊斟,就下令让大家尽情的吃好喝好。后来有人提醒他漏了他的车夫羊斟。其实,羊斟在当时的地位比较高,而且此人的出身也不一般。

羊斟原以为华元会最后分一块羊肉给他,便一直等啊等。结果听到别人提醒,羊斟才明白华元不是忘记了,而是根本没打算给。因为华元被活捉,他认为是羊斟技术不行导致的,所以对他不高兴。但羊斟心想是由于华元的指挥失误,宋军才落败的,而且要不是他,华元早就被乱箭射死了。怎么说,羊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华元不仅不给肉吃,还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一句:你也配吃肉!这让羊斟觉得受了奇耻大辱。

在第二天郑宋两军再次准备开战时,宋军因为华元前一天的动员而士气高涨。但是,战斗开始后,羊斟带着华元在郑军中左冲右撞,往郑军大营一路直冲。华元被羊斟吓到了,问他想干嘛?羊斟说出这样的华:“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大意就是:昨天的羊肉怎么分,您说了算,今天这车怎么开,我说了算!于是就有了这个成语“各自为政”。

谁知道齐桓公概括自己业绩的那段话?

这句话可以在好多文献中找到。
典型的有《史记》(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和《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
1《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
(其中注释是引用《史记新注》赵超注译)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1〕会诸侯于葵丘,〔2〕而欲封禅。管仲曰:〔3〕“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4〕禅云云;虙羲封泰山,〔5〕禅云云;神农封泰山,〔6〕禅云云;炎帝封泰山,〔7〕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8〕颛顼封泰山,〔9〕禅云云;帝俈封泰山,〔10〕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11〕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12〕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13〕过孤竹,〔14〕西伐大夏,〔15〕涉流沙,〔16〕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17〕南伐至召陵,〔18〕登熊耳山以望江、汉。〔19〕兵车之会三,〔20〕而乘车之会六,〔21〕九合诸侯,〔22〕一匡天下,〔23〕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24〕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25〕北里之禾,〔26〕所以为盛;〔27〕江、淮之间,一茅三脊,〔28〕所以为藉也。〔29〕东海致比目之鱼,〔30〕西海致比翼之鸟,〔31〕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32〕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33〕鸱枭数至,〔34〕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35〕于是桓公乃止。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36〕其后三置晋国之君,〔37〕平其乱。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注释】〔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君主,名小白,曾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平定了东周内乱,打败夷狄部落,号令各国,成为诸侯的首领,是春秋时代诸侯中的第一位霸主。〔2〕“葵丘”,古代城邑,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齐桓公于公元前六五一年在此与鲁、宋、卫、郑等各国诸侯会盟。见《春秋左氏传·僖公九年》。〔3〕“管仲”,名夷吾,是齐国著名的贤相,使齐国富强,建立霸业。传有《管子》一书。这段关于封禅的话不见于今本《管子》。〔4〕“无怀氏”,传说中的古代首领。《汉书·古今人表》中将无怀氏排在伏羲氏后。〔5〕“虙羲”,即伏羲。古代神话中人类始祖。与女娲氏相配,养育万民。传说里还将结网、渔猎畜牧、八卦等都说成是他的发明。〔6〕“神农”,古代传说中的炎帝,据说他生于姜水,以姜为姓,又号烈山氏,以火德为王。神农是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的出现代表古代人类由畜牧渔猎生产转向农业生产。〔7〕“炎帝”,此指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后代帝王。〔8〕“亭亭”,泰山支脉的小山名。据说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内。上文“云云”也是泰山支脉的小山,也在泰安县内,或说在山东省蒙阴县。〔9〕“颛顼”,音zhu1nx),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号高阳氏。据说原居住在帝丘,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10〕“帝俈”,俈音k),即帝喾。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号高辛氏。〔11〕“会稽”,音gu@j9,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史记志疑》案,认为会稽远离泰山,与制度不相符,可能是“云云”之误。〔12〕“社首”,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县西南,或说在今山东省宁阳县内。〔13〕“山戎”,古代活动在今河北北部至辽宁一带的戎人部族。〔14〕“孤竹”,古代北方小国名,大约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内。〔15〕“大夏”,古代西域国名,在今阿富汗北部。所以《史记会注考证》认为本文中“大夏,过流沙”五字为衍文。《史记正义》注《齐太公世家》称:大夏在古并州晋阳,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16〕“流沙”,一说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17〕“卑耳”,即辟耳山,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北。〔18〕“召陵”,召音sh4o,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19〕“熊耳山”,秦岭的东部余脉,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20〕“兵车之会三”,指三次诸侯军队的会同作战,即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六八一年),齐桓公与鲁、陈、宋、蔡等国在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县北)会师平定宋乱;鲁僖公四年(公元前六五六年)齐桓公率诸侯攻入蔡国,接着征伐楚公;鲁僖公六年(公元前六五四年)齐桓公会同宋、陈、卫、曹等国讨伐郑国。〔21〕“乘车之会六”,指六次诸侯间的会盟,即:鲁庄公十四年(公元前六八○年),齐桓公与鲁、宋、卫、郑等国君在鄄(今山东省鄄城县北)会盟;鲁庄公十五年(公元前六七九年)又在鄄会盟;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六七八年)在幽(今河北省北部)与各国诸侯会盟;鲁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在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会盟;鲁僖公八年(公元前六五二年)在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会盟;鲁僖公元年(公元前六五一年)在葵丘会盟。〔22〕“九合诸侯”,即指上文“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23〕“匡”,匡正,扶助。〔24〕“三代”,指夏、商、周。〔25〕“鄗上”,鄗音h4o,山名,汉代改高邑为鄗县,在今河北省高邑县东。〔26〕“北里”,地名。有人认为鄗上、北里均为虚拟的地名。〔27〕“盛”,音ch6ng,粢盛,放在容器中用以祭祀的米粮,如黍、稷等。〔28〕“三脊”,有三条棱的茅草叶子。古人把这种特殊的茅草叫灵茅,用于祭祀。〔29〕“藉”,祭神时用的草垫子。〔30〕“比目之鱼”,一种深海鲽形目鱼类,双目生于身体的一侧。这里指的是两条鱼,各有一目,相并而行。〔31〕“比翼之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只有一翼一目。《史记索隐》引《山海经》:“崇吾之山有鸟,状如凫,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云蛮。”郭璞注《尔雅》作“鹣鹣”。〔32〕“凤凰、麒麟”,神话中的瑞鸟、瑞兽。《尔雅·释鸟》说:“雄者为凤,雌者为凰。”据郭璞注:凤凰是“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尔雅·释兽》说:“麐(即麟),麐(音j&n,即獐)身、牛尾、一角。”邢昺注引京房《易》说:麒麟“麐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33〕“嘉谷”,特异的稼禾,古代人们认为它是祥瑞。如一茎数穗,二茎或数茎合穗,隔垄合穗等,都可称为嘉谷,或称嘉禾。“藜”,音l0,一年生草本植物。“莠”,音y%u,杂草,一年生草本植物。〔34〕“鸱枭”,音chixi1o,猫头鹰一类的恶鸟。〔35〕“毋乃”,即无乃,难道不是。〔36〕“夷吾”,春秋时晋献公之子,后为晋惠公。〔37〕“三置晋国之君”,指秦缪公曾相继安置晋惠公、怀公、文公三人为晋国国君。

2《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

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束马县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黍,北里禾,所以为盛;江、淮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北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至,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群翔,而欲封禅,无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附言:齐桓之业可为大矣,然其封禅受阻,盖因时也势也。后天下分分合合,此事多矣,有能成与不成,亦皆为此。此正所谓识时务也。

兵的四字成语有什么成语有哪些

1. 带兵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四字词语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兵多将广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兵多者败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兵未血刃 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遣兵调将 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兵不污刃 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振兵泽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同“振兵释旅”。

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2. 兵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兵字四字成语 :

弃甲曳兵、

草木皆兵、

兵贵神速、

残兵败将、

缓兵之计、

精兵简政、

兵不厌诈、

兵荒马乱、

穷兵黩武、

厉兵秣马、

按兵不动、

先礼后兵、

损兵折将、

骄兵必败、

招兵买马、

兵强马壮、

哀兵必胜、

老弱残兵、

兵戎相见、

短兵相接、

纸上谈兵、

天兵天将、

虾兵蟹将、

兵挫地削、

临难铸兵、

兵不血刃、

精兵强将、

整甲缮兵、

偃武櫜兵、

足食足兵

3. 带“兵”字的四字成语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坚甲利兵: 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

形容精锐的部队。老弱残兵: 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

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弃甲曳兵: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败将残兵: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

同“残兵败将”。百万雄兵: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同“百万雄师”。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杯酒释兵权: 释:解除。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櫜甲束兵: 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材士练兵: 犹言勇士精兵。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泛指激烈的战斗。草率收兵: 比喻马马虎虎、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草草收兵: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斗而铸兵: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同“斗而铸锥”。黩武穷兵: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

指准备战斗。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

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卷甲束兵: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禁攻寝兵: 指止息战事。

4. 含有兵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兵临城下,兵荒马乱,,兵不接刃,兵车之会,兵出无名,兵多将广,兵戈扰攘,兵贵神速,兵精粮足,兵拏祸结,兵强将勇,兵强马壮,兵戎相见,兵微将寡,兵未血刃,兵闻拙速,兵无常势,兵无常形,兵销革偃,兵行诡道,兵凶战危,兵在其颈哀兵必胜,按兵不动,按兵不举,按兵束甲,残兵败将,尺兵寸铁,寸兵尺铁,单兵孤城,砥兵砺伍,调乓遣将,短兵相接,风兵草甲,缓兵之计,佳兵不祥,讳乓畏刑,骄兵必败,解兵释甲,精兵简政,精兵强将,溃兵游勇,历兵秣马,历兵粟马,弄兵潢池,强兵富国,千兵万马,遣兵调将,穷乓黩武,散兵游勇,上兵伐谋,神兵天将,损兵折将,虾兵蟹将,行兵布阵。

5. 含兵字有什么四字成语 1. 将勇兵雄: 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2. 纸上谭兵: 谭:同“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4. 悬兵束马: 形容险阻。同“悬车束马”。

5.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6. 玩兵黩武: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7. 水火兵虫: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8. 束兵秣马: 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9. 师老兵破: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10. 师老兵疲: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11. 盛食厉兵: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12. 神兵天将: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13. 上兵伐谋: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4. 缮甲治兵: 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15. 撒豆成兵: 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16. 穷兵极武: 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17. 被甲载兵: 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

18. 秣马利兵: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19.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20. 振兵释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21. 振兵泽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同“振兵释旅”。

22. 整甲缮兵: 整顿甲胄,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

23. 足兵足食: 粮食、军备充足。

24. 偃兵修文: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25.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26. 偃武櫜兵: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6. 兵的四字成语是 兵不污刃、

损兵折将、

临难铸兵、

兵荒马乱、

整甲缮兵、

足食足兵、

偃武櫜兵、

历兵粟马、

厉兵粟马、

兵挫地削、

兵不由将、

骄兵必败、

励兵秣马、

败将残兵、

悬兵束马、

兵不血刃、

兵败将亡、

精兵强将、

上兵伐谋、

溃兵游勇、

讳兵畏刑、

富国强兵、

将寡兵微、

诘戎治兵、

7. 兵字的四字词语 兵贵神速

【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

【释义】: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成语】: 兵戎相见

【拼音】: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解释】: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举例造句】: 后来竟以兵戎相见,大战于百灵庙。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5章

【拼音代码】: brxj

【近义词】: 刀兵相见

8. 兵的四字成语典故 【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在官渡之战消灭了袁绍。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带领残部投奔北方的单于蹋顿。曹操为尽早巩固北方,采纳郭嘉的建议,亲率精兵日夜兼程、出其不意地消灭蹋顿的部队。袁熙兄弟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

【典故】兵之情主速。 《孙子·九地》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释义】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相近词】速战速决、事不宜迟

【反义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成语造句】

◎ 在五六两个月南雄至赣州间的各次战役,屡战屡胜,愈战愈勇!严重带兵坚持"兵贵神速"的作战思想,运用"快速机动"的战斗原则,常以出奇制胜而扬名于一师。

关于车的成语有哪些

1 安步当车 ānbùdàngchē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反正路不远,我们还是~吧!
2 安车蒲轮 ānchēpúlún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申公待聘,~。(明·张岱《寿周霞城八十》)
3 宝马香车 bǎomǎxiāngchē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冷落了歌儿舞女,空闲了~。(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
4 杯水车薪 bēishuǐchēxīn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有新债未动毫分的,除了承许夏鼎三十两外,大有~之状。(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四回)
5 闭门造车 bìménzàochē 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自以为~,出而合辙,而门外之辙与其所造之车,果相合否。(严复《救亡决论》)
6 弊车羸马 bìchēléimǎ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注引《续汉书》:“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7 兵车之会 bīngchēzhīhuì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请君以兵车之会往宋。” 寡人用~三,衣裳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
8 车殆马烦 chēdàimǎfán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至黄昏乃归,~,不胜困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9 车笠之盟 chēlìzhīméng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64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