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一心为公

大道家园 2023-07-08 14:59:19

拼音 : 一心为公 (yī xīn wéi gōng)

简拼 : yxwg

近义词 : 大公无私

反义词 : 自私自利

感情色彩 : 中性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出处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例子 :

产生年代 : 现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大神帮忙 克己奉公 为什么是生肖蛇

你好
克己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成语,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克制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中文名:克己奉公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
分享
成语解释

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英 释 wholehearted devotion to public duty

解 释 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克制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成语典故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相关典故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例:雷锋同志一贯克己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词语辨析

示 例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近义词 廉政无私、公而忘私、奉公守法

反义词 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您好,请不要博彩。他们都是机器随机出题目。并不是按常理出牌的。
所谓的猜生肖,只是一个幌子而已。我的朋友们,经常上当,他们基本都是为了翻本,可是往往输得更多,所以,请远离博彩
望采纳!!!

形容无私奉献的词语

形容无私奉献的的词语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破家为国、克己奉公
1、舍己为人
拼 音: shě jǐ wèi rén
解 释:原指放弃自己的见解,随声附和别人。现指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知侠《沂蒙山的故事》:“王二伯的心情感染着我,他的舍己为人的品德多么崇高啊。”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舍己救人
反义词: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例句:雷锋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无私奉献
读音:wú sī fèng xiàn
解释:形容不求回报的付出 。私:不求回报 。奉献:给予,付出 。
反义词:自私自利、斤斤计较
例句:她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无私奉献是毋庸置疑的。
3、鞠躬尽瘁
读音: 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出处:出自三国·蜀汉·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文:指勤勤恳恳,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近义词:全心全意、忠心耿耿、赤胆忠心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
例句:今天在各条战线上干工作、起作用,在艰苦条件下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人多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一代知识分子。
4、破家为国
读音:pò jiā wèi guó
解释: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出处: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译文:辅助能力超凡的人,辅佐成圣人,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忘记了自身侍奉主人。
用法:作谓语;指一心为国。
5、克己奉公
读音:kè jǐ fèng gōng
解释: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
财。”
译文:祭遵为人廉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
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
例句:雷锋同志一贯克己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廉政无私、公而忘私、奉公守法
反义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跟祁黄羊一样有着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的历史人物(2个),好的我给30

1.王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真宗朝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天下称为“贤相”。其为人宽厚大度,处事谨慎,治家严谨,对子女要求严格,家风俭朴,不置私产,在做人与治家上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为政廉洁自律,深谋远虑,推贤进士,知人善任,忠心为国,公而无私,不以权为子女谋私利,为稳定北宋局势做出了贡献,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王旦 宽厚 谨慎 廉洁
王旦(957—1017),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字子明。其父王佑为太祖、太宗时名臣,有很高的威望。王旦幼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好学上进,善著文辞,深得其父器重。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后回京师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精华·诗类》。淳化二年(991)累迁知制诰。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理检院等。真宗即位后,擢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咸平三年(1000)同知枢密院事,逾年,为参知政事。景德三年(1006)拜相,监修两朝国史。天禧元年(1017)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澶渊之盟以后,“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罢不用”。[1]北宋与周边的关系缓和下来,长期对外征战的局面已经结束,这样为经济的恢复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会。而天下太平,上意浸满,王钦若、丁谓等怂恿皇上,大兴神仙土木祷祠之事。王旦提出“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从而规劝皇帝,控制其过度偏离正常的统治轨道。目的是要减轻人民的负担,维持社会的稳定,巩固北宋王朝,建立起长期统治的局面。身为宰相的王旦,在执行这一大政方针时,身体力行,克尽职守,赢得了真宗的信赖。“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
王旦任宰相11年,为政清廉,处事谨慎,善断大事,为人宽厚,以德服人,顾全大局,备受当时人们尊敬和赞誉。其德操修养与人格魅力仍令今人叹服。其为政之道及廉洁自律,忠心为国、公而无私的品质仍值得我们今天的官员学习和借鉴。

2. 南宋荆湖南路转运使、知潭州真德秀,曾以四事劝勉同僚,这四事是:“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就是官员本身要清廉,不贪污受贿;对百姓要有仁爱慈悲之心,体察民情,为民造福;处事要公正无私,不阿附权贵,不虐待百姓;办事要勤奋,不懒惰,不懈怠。宋人吕本中则说过:“当官之法,唯为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清、慎、勤三事,明清时代的官员、学者多有论列,清康熙皇帝甚至亲自书写“清、慎、勤”三字,刻石印刷,赐给各位大臣,作为做官的准则。综合起来,所谓清官,应该做到“清”、“仁”、“公”、“勤”。在这四个方面,包拯都做得比较好,因此可以称之为清官的典范。
(一)清正廉洁,节俭朴素
首先,包拯一生清正廉洁,从不贪污受贿。如康定元年(1040),他升任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端州有一种全国著名的特产——端砚。笔、墨、纸、砚合称为文房四宝,而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之为四宝之最。端砚石质坚实温润,纹理细密,发墨快而不干涸,书写流利生辉,从唐代起就享有盛名,成为供朝廷享用的贡品。到宋代,朝野上下更是视端砚为珍宝。包拯以前的端州知州,往往在贡砚的数额之外,加征数十倍的端砚,用以贿赂朝中权贵,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包拯上任之后,只按上贡数额征收,不加重砚工的负担,不去贿赂权贵。他十分喜欢书法,南宋人刘克庄称包拯“笔法端劲,翰墨间风流蕴藉”。他在端州任职将近三年,离任入朝时,竟然连一块端砚也未带走,其律己是何等的廉洁!正如明人于谦所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要做到清正廉洁,必须生活节俭,节俭方能养廉,奢侈必然导致贪污。包公正是如此。宋朝《两朝国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就是说:他家里生活勤俭节约,虽然后来官至三司使、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但是其穿的、用的、吃的,仍然和刚做官任天长县知县时一样俭朴。其夫人董氏的《墓志铭》也记载:“孝肃渐贵,夫人与公终日相对,亡声伎珍怪之玩,素风泊然。”宋代达官贵人素有蓄养歌伎之风,而包拯闲暇时只与夫人对谈,而无声色狗马之类的娱乐。
他对贪官污吏十分憎恶,曾在《乞不用赃吏》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意思是说,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贪污则是危害人民的盗贼。对于贪赃枉法者,要严惩不贷,并且永不录用。
他不但自身廉洁,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就是说,后世子孙当官有犯贪污罪的,活着不准放回包氏家族,死后不准归葬包家的祖坟茔地。也就是宣布开除包氏的族籍,不承认他们是包拯的后代。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深受世人的称赞。《包公(绶)墓志铭》载:“公既终,发遗箧,诰轴、著述外,曾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益知公生平清苦守节,廉白是务,遗外声利,罕有伦比。孝肃以清白劲正光于青史,公可谓能克家者,孝肃之风,至于公而益炽也。”意思是说,包绶死后,箱箧中除了官诰、著述之外,没有分文钱财。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更加发扬光大了。
(二)兴利除弊,为民造福 清廉是对一个官员的起码要求。而做官仅仅自身清廉是远远不够的。明代思想家吕坤说:“设官正为要兴利除害、转危为安耳。设廉静寡欲,分毫无损害于民,而万事废弛,分毫无益于民,也逃不得‘尸位素餐’四字。”意思是说,做官只是自身清廉,而不能兴利除弊,造福人民,仍然逃不掉“尸位素餐”四字,也就仍然是“白吃干饭”的。清人谢金銮进一步说:“做官须替百姓办事,方为称职。若说我不要钱,便可自问无愧,则州邑各有城隍神像,峨冠正容,终日端坐,已极廉静,可以不设官府矣。”也就是说,做官不替百姓办事,还不如不设官呢!
包拯不但自身清廉,而且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这些井被称为“包公井”,有的至今尚存。

大全及答案:一心为公(猜一数学词语)的

一心为公(打一数学词语)谜底:平方寸
平方是一种运算,比如,a的平方表示a×a。代数中,一个数的平方是此数与它的本身相乘所得的乘积,一个元素的平方是此元素与它的本身相乘所得的乘积,平方也可视为求指数为2的幂的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49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