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北道主人 (běi dào zhǔ rén)
简拼 : bdzr
近义词 : 东道主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晨传》:“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东道主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光武徇蓟文言文翻译二年正月
1.求后汉书冯异传文言文翻译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
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
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
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
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载。今公专
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是为充饱。
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与铫期
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
附者上之。
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
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
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
饭菟肩。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
应侯。
下面是译文:更始帝几次想派遣光武巡察河北,众位将领都认为不行。这个时候,左丞相曹竟儿子曹诩任尚书的职位,父子很有权势,冯异又让光武厚礼结纳他们。后来,光武能够前往河北,曹诩是出了力的。光武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杀了以后,光武不敢暴露出自己的的悲戚。他常常一个人独居,不沾酒肉,枕席上还有涕泣的痕迹。冯异独自前去叩头请安,宽慰哀情。光武阻止道:“卿不要随意说话。”冯异后来又趁机进言道:“天下同苦王莽,思念汉室,已经很久了。今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到的地方,既虏且掠,百姓失望,没什么依托。现在主公负责管理一方,可以趁机施行恩德。只有经过桀、纣之乱,人们才看得出汤、武的功德。人们对于恩德的渴望已经很久了,这样做可以让百姓们得到充饥的感觉。主公应该立即派遣官吏,巡视各个郡县,清理冤案,布施惠泽。”光武采纳了他的意见。到了邯郸,光武立即派遣冯异与铫期安抚所属各县,录用囚徒中的能人,设法保存鳏寡之人,亡命自诣者除其罪,还秘密地贮藏了二千石粮食,对于不肯依附更始帝的人暗暗地提拔。天及的王郎起事,声势浩大,光武从蓟东往南逃避。早晚都住在茅草房舍之中,到了饶阳简直连瓜菜都吃不上了。当时天气寒冷,众人尽皆饥寒交迫,冯异向光武献上豆粥。第二天早上,光武对各位将领说道:“昨天得到公孙的豆粥,饥寒都解除了。”到了南宫,遇上了大风雨,光武引车进入了断道旁的空闲房舍,冯异抱来柴草,邓禹烧起火堆,光武对着炉灶烘烤衣服。冯异又向光武贡献麦饭和菟肩。这样他们才渡过沱河到达信都,光武派冯异另外收伏了河间的兵马。回来,光武拜冯异为偏将军。后来,冯异跟随光武击破了王郎,被封为应侯。
2.疾风劲草文言文翻译这个挺详细溤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
[一]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二]注[一]父城,县名,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
汝州郏城县亦有父城。注[二]孙子名武,善用兵,吴王阖庐之将也,作兵法十三篇。
见史记。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
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一]异闲出行属县,[二]为汉兵所执。
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綝、吕晏,[三]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暛功报德。”光武曰“善”。
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余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因荐邑子铫期、[四]叔寿、段建、左隆等,[五]光武皆以为掾史,从至洛阳。
注[一]巾车,乡名也,在父城界。注[二]闲出犹微行。
行音下孟反。注[三]东观记曰:“綝字幼春,定陵人也。
伉健有武略。”綝音丑心反。
注[四]音姚。注[五]东观记及续汉书,“段”并作“殷”字。
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一]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
及度河北,诩有力焉。注[一]竟字子期,山阳人也,后死于赤眉之难。
见前书。诩音虚羽反。
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
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闲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一]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二]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与铫期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注[一]从音子用反。横音胡孟反。
注[二]犹言凋残之后,易流德泽。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一]至饶阳无蒌亭。
[二]时天寒烈,觽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及至南宫,[三]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椛火,[四]光武对醦燎衣。[五]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六]使异别收河闲兵。
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侯。
[七]注[一]舍,止息也。注[二]无蒌,亭名,在今饶阳县东北。
蒌音力于反。注[三]南宫,县名,属信都国,今冀州县也。
注[四]椛音而悦反。注[五]燎,炙也。
注[六]光武纪云,度虖沱河,至下博城西,见白衣老父,曰“信都去此八十里耳”,是自北而南。此传先言至南宫,后言度虖沱河,南宫在虖沱河南百有余里,又似自南而北。
纪传两文全相乖背。夡其地理,纪是传非。
诸家之书并然,亦未详其故。注[七]应,国名,周武王子所封也。
杜预注春秋曰:“应国在襄城成父县西南。”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一]进止皆有表识,[二]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三]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四]别击破铁胫于北平,[五]又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六]因从平河北。注[一]东观记、续汉书云“异□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相逢引车避之,由是无争道变□者”也。
注[二]言其进退有常处也。注[三]隶,属也。
袁山松书曰:“先时诸将同营,吏卒多犯法。”注[四]多,重也。
注[五]北平,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易州永乐县也。注[六]匈奴王号。
山阳公载记*(曰)*“顿”字作“碓”。前书音义闟音蹋,顿音碓。
时更始遣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一]将兵号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阳。光武将北徇燕、赵,以魏郡、河内独不逢兵,而城邑完,仓廪实,乃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异为孟津将军,[二]统二郡军河上,与恂合埶,以拒朱鲔等。
注[一]东观记“侨”字作“矫”。注[二]孟,地名,古今以为津。
异乃遗李轶书曰:“愚闻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一]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而归汉,[二]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
[三]彼皆畏天知命,鷪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笱令长安尚可扶助,延期岁月,疏不闲亲,远不逾近,季文岂能居一隅哉?[四]今长安坏乱,赤眉临郊,王侯构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绝,[五]四方分崩,异姓并起,是故萧王跋涉霜雪,经营河北。
方今英俊云集,百姓风靡,虽邠岐慕周,不足以喻。[六]季文诚能觉悟成败,亟定大计,论功古人,[七]转祸为福,在此时矣。
如猛将长驱,严兵围城,虽有悔恨,亦无及已。”初,轶与光武首结谋约,加相亲爱,及更始立,反共陷伯升。
虽知长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乃报异书曰:“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八]千载一会,思成断金。[九]唯深达萧王,愿进。
3.求翻译{原文}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聚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变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复征奉朝请。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译文}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依世沿袭二千石的俸禄。父亲邓宏是预章都尉。邓晨最初聚会认识光武帝的姐姐刘元。王莽末年,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宴会时说刘秀肯定将是天子。有人就说:“是当今国师公刘秀吗?”光武听了戏言:“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大笑,只有邓晨内心喜悦。等到光武帝与他的家属躲避做官一同到新野,住在邓晨家中,彼此关系亲密。邓晨趁机对光武说:“王莽生性暴戾,盛夏时节还杀人,这是上天灭亡他的时机。从前在宛地相聚时的预言,难道不应当应验吗?”光武笑着不做回答。
等到汉兵起义,邓晨率领宾客在棘阳会合。汉兵在小长安战败,多数将领都失去了家属。光武单骑突围逃跑。路中遇见了他的妹妹刘伯姬,便与她共乘一骑,没跑多久,又碰到了他的姐姐刘元,刘秀急忙停下让她上马。刘元以手推辞说:“你们走吧,一匹马不可能救那么多的人,不要因我们而一齐遇难。”等到追兵到来,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都被杀害。汉兵后退守住了棘阳,而新野宰就涂抹弄脏邓晨的房屋,焚烧他的祖宗坟墓。邓晨的宗族都感到愤怒,说:“你家本来就富足,为何要跟着妻子家族的人遭受汤镬(用开水煮)的极刑呢?”邓晨最后始终没有遗憾的神色。
更始帝刘玄即位,让邓晨担任偏将军。他与光武一同攻占入侵颖川,连夜从昆阳城出发,击败了王寻王邑。接着又离开徇阳翟东,至京、密,一路都攻下了城池。更始帝在北定都洛阳,以邓晨为常山太守。适逢王郎造反,光武从蓟地逃到信都,邓晨也抄小道行走到巨鹿会合,自己主动请求跟从攻打邯郸。光武说:“伟卿你一个人跟从我,不如你用一郡来作为我北方道路上的主人。”于是派遣邓晨回到郡里。光武在冀州追杀铜马、高胡群贼,邓晨从郡里派出积射士千人,又不断提供运输粮草供给军队。光武即位后,封邓晨为房子侯。
邓晨喜欢乐于做郡守职事,因此又被授予中山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他也一直在冀州官职考核中获得优秀。光武十三年,邓晨又被改封为南变侯。他进朝请奏,又被任命为汝南太守。光武十八年,光武帝出行到章陵,征召邓晨担当廷尉事务。邓晨一路随从到新野,办下酒宴,酣畅之际,光武帝赏赐他数百千万,又派遣他回到郡里。邓晨在鸿隙陂兴建起数千顷良田,汝南土地从而殷实富饶,稻米丰饶,恩泽蔓延扩展到其它郡。第二年,又被封为西华侯,又征奏朝请。光武二十五年,邓晨去世。光武帝亲临送葬。谥号为惠侯。
4.求翻译AndHan-bing,themorningtheguestswillspinesYang.HanChang'andefeatasmall,Zhujiangmoredeathfamilies,singlehorseDunzouGuangwu.CaseNvdiBoJi,andmonridingandBen.Aheadseeanelement,super-ordersahead.Elementofhand-Songsaid:"OKmen,andnottotherescue,theodidnotalsodoingnothing."willbefrombehindto,Yuanandthreewomenwerekilled.YangHan-bingsurrenderspine,andthenewfieldisthepollutionmorningslaughterhouse,theburningofthetombmound.ClansareHuinu,said:"Homefromtherich,whythefamilywiththewomanintothesouppan?"theultimatenohatecolor。
成语: 东道主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编号 : 1679成语 : 东道主注音 : ㄉㄨㄥ ㄉㄠˋ ㄓㄨˇ汉语拼音 : dōng dào zhǔ参考词语 : 东道主人, 做东道反义 :座上客近义 :北道主人释义 : 郑国作为招待秦国出使东方使节的主人。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后用「东道主」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东道主”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 「东」有东家、主人的意思。古时主位在东,客位在西,所以称主人为「东」,如「店东」、「房东」。「东道」,本来是设宴待客的意思,后常用为「东道主」,指请客的主人。《左传.僖公三十年》提到在这一年的九月,晋文公、秦穆公合军包围郑国,是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有二心而与楚国亲近。此时郑国危难当前,派了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希望能化解这次的危险。烛之武见了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了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劳烦您了。但是,必须隔着晋国才能占领遥远的郑国,来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用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就等于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郑国,让它作为秦国在东边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负责招待秦国使臣的往来,供应所需的一切,这对您是没有害处的。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等占领了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势必又要扩张它西边的领土,到时晋国不损害秦国,还能从哪里取得土地呢?」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就和郑国结盟,派了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戍守,自己则撤军回国了。后来「东道主」被用来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典源 :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1>、晋2>围郑3>,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越国以鄙远5>,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6>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7>郑以为东道主8>,行李9>之往来,共10>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注解〕 (1)秦:秦国。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晋:晋国,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3)郑:周朝诸侯国之一。故址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县。 (4)执事:执掌事务的人。 (5)鄙远:指秦国若得郑地以为国,则须越过晋国之地。 (6)倍:增加。阮元之校勘记言此字当作「陪」。 (7)舍:通「舍」,放弃、舍弃。 (8)东道主:东边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此指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东方寄寓之所的主人,以招待秦国往来的使者。 (9)行李:即「行理」,掌管外交之使臣。 (10)共:音ㄍㄨㄥ,通「供」,供给。书证 : 01.《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源) 02.唐.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03.《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女曰:『倘之琼也,有尺一书,烦便道寄里门。老母在家,亦可为东道主。』廉出本无定向,念浮海亦得,因诺之。」 04.《聊斋志异.卷四.狐谐》:「国王见使臣乘一骡,甚异之。使臣告曰:『此马之所生。』……举坐又大笑。众知不敌,乃相约:后有开谑端者,罚作东道主。」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 【使用类别】用在「宴客主人」的表述上。 【例句】 <01>今天我请客,下次就由你当东道主了。 <02>这次宴会办得十分成功,处处展现了东道主的盛情和殷勤。 <03>大专院校的篮球比赛,一直是由各个学校轮流担任东道主的脚色。 <04>既要让每个客人宾至如归,又要顾虑到每个人特殊的喜好和兴趣,这个东道主可真不好当。 <05>本届的运动会,我国身为东道主,自然应该好好招待各国的运动员,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成语接龙“东”字结尾的成语
“东”字开头的成语
“主”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东道主。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东道主。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东道主”分成的单字详解:
东, 道, 主。
北狄的诗词有:《从军行·北狄寇边郡》。
北狄的诗词有:《从军行·北狄寇边郡》。结构是:北(左右结构)狄(左右结构)。注音是:ㄅㄟˇㄉ一_。拼音是:běidí。
北狄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北狄běidí。(1)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二、引证解释
⒈原指古代的狄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引《孟子·梁惠王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引宋欧阳修《归田录》:“其后,北狄讲和,西戎纳款。”马君武《从军行》:“北狄寇边郡,飞电羽书急。”
三、国语词典
传说中黄帝的后裔。
四、网络解释
北狄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周朝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北狄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在晚商以前,华北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的『戎狄』族群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西戎和北狄皆出自仰韶文化。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狄作部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战国以后,“北狄”之名逐渐被改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个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与先秦时期的北狄各部并没有任何关系。
关于北狄的诗句
本图防北狄北狄愿和亲紫驼奔北狄
关于北狄的成语
山南海北北道主人望尘奔北北叟失马海北天南代马望北必不挠北北面称臣上南落北乘胜逐北
关于北狄的词语
南征北伐海北天南南船北马上南落北乘胜逐北南来北往代马望北望尘奔北北叟失马北面称臣
关于北狄的造句
1、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齐攻,图谋神州,天道将倾。
2、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
3、北狄与中原的大战一触即发,夜空中飞出的烈焰凤凰,打破了一切。
4、雁门之北,北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人不驰弓,马不解勒;便之也。
5、东夷后羿,西戎王母,南蛮东皇太一,北狄后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北狄的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48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西合璧
下一篇: 道西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