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淑人君子 (shū rén jūn zǐ)
简拼 : srjz
近义词 : 正人君子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 : 《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关于蓬草诗句
2. 关于蓬草的诗句
关于蓬草诗句 1.有没有关于“蓬草”和“布谷鸟”的诗句啊
关于”蓬草”的:
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律】 类别:【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友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无题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浪淘沙
年代:【宋】 作者:【幼卿】 体裁:【词】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年代:【宋】 作者:【曾觌】 体裁:【词】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小松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体裁:【七绝】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关于”布谷鸟”的:
鹁鸠在古时亦称布谷鸟。
喜迁莺
年代:【宋】 作者:【许棐】 体裁:【词】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鸤鸠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鸤[1]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音尸;鸤鸠,布谷鸟。
2.有没有关于“蓬草”和“布谷鸟”的诗句啊
关于”蓬草”的: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律】 类别:【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友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无题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浪淘沙 年代:【宋】 作者:【幼卿】 体裁:【词】 目送楚云空。
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
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
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年代:【宋】 作者:【曾觌】 体裁:【词】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
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小松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体裁:【七绝】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关于”布谷鸟”的:鹁鸠在古时亦称布谷鸟。
喜迁莺 年代:【宋】 作者:【许棐】 体裁:【词】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
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
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鸤鸠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鸤[1]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音尸;鸤鸠,布谷鸟。
3.诗词中的"蓬草"是原本什么植物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征蓬”意象详解
“征蓬”,即飞蓬,飞向远方的蓬。“蓬”,草名,俗称扎莫棵。蓬草一干分枝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遇春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也叫“飞蓬”、“飘蓬”、“转蓬”、“孤蓬”。依其断根飞向远方,而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征蓬”就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征蓬来寄托心曲。
关于蓬草的诗句 1.有没有关于“蓬草”和“布谷鸟”的诗句啊
关于”蓬草”的: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律】 类别:【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友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无题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浪淘沙 年代:【宋】 作者:【幼卿】 体裁:【词】 目送楚云空。
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
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
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年代:【宋】 作者:【曾觌】 体裁:【词】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
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小松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体裁:【七绝】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关于”布谷鸟”的:鹁鸠在古时亦称布谷鸟。
喜迁莺 年代:【宋】 作者:【许棐】 体裁:【词】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
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
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鸤鸠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鸤[1]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音尸;鸤鸠,布谷鸟。
2.有没有关于“蓬草”和“布谷鸟”的诗句啊
关于”蓬草”的:
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律】 类别:【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友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无题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浪淘沙
年代:【宋】 作者:【幼卿】 体裁:【词】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年代:【宋】 作者:【曾觌】 体裁:【词】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小松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体裁:【七绝】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关于”布谷鸟”的:
鹁鸠在古时亦称布谷鸟。
喜迁莺
年代:【宋】 作者:【许棐】 体裁:【词】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鸤鸠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鸤[1]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音尸;鸤鸠,布谷鸟。
3.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是中大张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征蓬”意象详解
“征蓬”,即飞蓬,飞向远方的蓬。“蓬”,草名,俗称扎莫棵。蓬草一干分枝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遇春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也叫“飞蓬”、“飘蓬”、“转蓬”、“孤蓬”。依其断根飞向远方,而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征蓬”就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征蓬来寄托心曲。
温庭筠《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这是一首怀古诗,实际上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即表面上是过陈琳墓而凭吊古人,其实是感叹自己身世遭遇,无人赏识。陈琳以文章名世,曹操的军国檄文多出自其手,词人过古迹而思遗文,在钦慕陈琳之余,感叹自己以飘蓬之才而不为人所用,因此黯然神伤。
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本是一首爱情诗,写爱情被阻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通”的感叹,但感叹之余,不知不觉中催促上班的鼓声已经响起,官场应差的时间到了,自己不得不象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匆匆走马兰台(任职的地方)。作者自比转蓬,把对美好爱情的想望和对官场生涯的厌恶融合起来,抒写自伤身世的心理。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一生多次旅居在外,飘泊无定,有如飘蓬,这一次又是与友人宴别离去,顿生旅愁,所以“长恨飘蓬”。并在词中写到烟柳、孤雁、落日等令人感伤的意象,表现一个饱经风霜的旅人的飘泊之感。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作者以“雁”、“蓬”作比,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五处,各自飘零,各各像分飞千里的孤雁,形影相吊;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别故乡流落他方。
李白常在送别诗中采用飞蓬的意象感叹友人的身世飘零。如: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次分别后,友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意在言外。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为杜甫饯别,赠诗中想像两人分别后,各自会像飞蓬一样飘流远方,相见时难矣。此情说不尽,且尽饮杯中酒,让一切离情别恨都寄予在酒中吧。
这是一首描绘周朝贵族在淮水边欣赏王室音乐的诗。因为其中反复提及“淑人君子”,《毛诗序》认为是讽刺周幽王所作,郑玄认为是周昭王时期的作品,均不可考。还是将这首诗理解为淮水边欣赏音乐王室音乐,思慕君子贤人的诗作。
第一节,“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敲钟铿锵作响,淮河奔流浩荡,我心中忧虑又悲伤。那善良的君子我要记住他不忘。
第二节,“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敲钟喈喈作响,淮河浩浩荡荡,我心中忧虑有伤悲。那善良的君子,品行良善无邪佞。
第三节,“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敲起钟来打起鼓,乐声回荡在沙洲,我心中忧虑又悲痛。那善良的君子,德行良善无过错。
第四节,“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敲钟钦钦作响,又鼓瑟来又弹琴,笙磬和鸣音协调。主要是雅乐和南乐,籥管合真和谐。
鼓,作动词,敲击。将(qiāng)将,拟声词,下文中的““喈喈”、“钦钦”,语义相同。汤(shāng)汤,水流浩荡的情形,下文中的“湝湝”,语义相同。淑,善;淑人君子,美德之人。怀,思念。允,信、确实。回,邪。伐,敲击。鼛(gāo),一种大鼓。三洲,淮河上的许多小岛。妯(chōu),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犹,假借为“訧”,缺点、毛病。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一般用玉或石头制成,上面有孔,用绳索穿着,索悬于架上。以,为、作,这里指演奏、表演。雅,原指一种乐器,形状像漆桶,两头用羊皮蒙住;后来引申为天子之乐或者音乐的官方正统。南,原指也是一种乐器,形状类似钟;也有说,是指南方江汉流域的音乐。籥(yuè),古代乐器,形似排箫,通常是在表演时吹奏,舞者一边吹籥,一边手持翟羽舞蹈。僭(jiàn),这里是反训的手法,也就是不乱,和谐之意。
诗以“淮水汤汤”起兴,前三节都是反复表达的都是这种情绪。欣赏音乐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诗人的心思却无时不刻在思慕君子贤臣。最后一节,他终于放松了下来,为周朝的雅乐和江汉流域的南乐的和谐鸣奏所折服,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雅乐代表的是周朝的音乐正统,听到这种盛世辉煌的音乐,诗人却在思慕贤臣,很有可能已经意识到了现实的危机,才会产生这种“悲从中来”的情绪。
诗经专题第208篇,总第208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44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世代书香
下一篇: 水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