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据理力争

大道家园 2023-07-08 13:01:53

拼音 : 据理力争 (jù lǐ lì zhēng)

简拼 : jllz

近义词 : 力排众议、理直气壮

反义词 : 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出处 : 北齐·魏收《魏书·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成语用法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例子 : 这是原则问题,一定要据理力争。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据理力争成语解释及近义词

据理力争,汉语成语,拼音是jù lǐ lìzhēng,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努力争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据理力争的详细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据理力争成语解释

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二、据理力争成语近义词

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力排众议 [ lì pái zhòng yì ]

竭力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三、据理力争成语造句

1、我们应为争取去泰山看日出而据理力争。

2、面对那个强悍的大叔,她毫不畏惧、据理力争,看得我惊心动魄。

3、本人没工夫跟你据理力争、争长论短的。

4、虽是孤掌难鸣,他在会议上依然为维护正义而据理力争,令人深感敬佩。

5、中国可以“强硬”,据理力争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的根源在于今天中国已非“吴下阿蒙”。

6、这明显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应该据理力争才对。

7、一件事情若是正确,就必须据理力争,不能委曲求全,无视正义公理。

8、在原则性问题上必须据理力争,不能委曲求全。

9、在是非问题上应该据理力争,不能迁就忍让。

10、研讨会上,他据理力争,终于通过了这项科研项目。

11、而在他对反垄断法律重要性的据理力争中我们可以看到,金钱并不总是万能的。

12、虽然他懂事后据理力争,强烈要求改名,但都夭折于圆方的铁拳和长棍之下。

13、维拉潘道歉了!北京球迷与组委会的据理力争让亚足联秘书长不得不收回自己说过的话。

14、罗四果然是忠心耿耿,已然懂得据理力争。

15、的景况;而县委书记肖聪在会上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的场面。

16、因之,母亲据理力争终难更改,绝望跳崖也只换来了一个公主封号。

17、陈瑶眼见自己的师兄似乎并不想让小天与自己一道,忙据理力争道。

18、少年清秀的脸庞因为据理力争有些潮红。

19、假书生据理力争,几个人乱作一团。

20、没办法俞大官人现在手头上已经捉襟见肘,不得不在这价格上据理力争。

21、因之,母亲据理力争终难更改,绝望跳崖也只换来了一个公主封号。

22、白头翁跟个老顽童一般直起身来,似乎要跟林凡据理力争。

23、卡帕据理力争,丝毫不为卡里的话所动摇。

24、在下只是据理力争,水脉最终给谁,自然还是匡兄决定。

25、郭子仪早就料到他会出来反对,于是据理力争。

26、韦红石大叫,他现在还能据理力争,但韦奇若答应了就完了。

27、偏偏还无法据理力争,只能将所有的怨念发泄在肯扬身上。

28、敖丙听了黄龙真人的话,不由一怔,但还是据理力争。

29、白云飞据理力争,一张小脸写满了愤怒。

30、劝说,并不意味着一个劲地否认对方,或据理力争。

31、没有人会为了一个废物去和执掌法令的大长老据理力争。

32、因此,专业办据理力争,支持消费者退车的诉求。

33、刘同学费尽口舌据理力争无果,只好跑医院。


据理力争成语解释及近义词相关文章:

★据理力争的解释和造句

★孤掌难鸣成语详细解析

★关于无理取闹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discuss的近义词常用短语

★无理取闹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

★木头变成船打一成语的答案

★无理取闹的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木和舟打一成语的答案

★用理屈词穷造句|字词解析|近义词|反义词

★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什么是集体利益,据理力争?

人生在世,要学会在不违背集体利益指向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在纷争面前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得应得之份,出应出之力。

人的行为除了要和自己的思想一致外,更应该符合时局的要求。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正确的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曾国藩是清朝的重臣,由于所处的地位,他不可能跟普通人一样面对的只是日常的琐屑小事,他每天要处理的政务,常常涉及到国家外交等方面的大事。

在和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曾国藩积累了自己的外交经验。他提出“大事苦争,小事放松”的主张,这就形成了他在处理问题上既有坚持抗争的一面,又有妥协退让的另一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内的农民起义运动尚未镇压下去,清朝政府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向洋人摇尾乞怜,“中外和好”的局面开始形成。曾国藩不想一直受制于洋人,更不想见到自己国家的主权一直受到侵害。

但如果要抵抗外国侵略者,以图富国强兵,起码要一二十年的时间。但是任务艰巨,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恐怕就没有自立自强的日子了。为了争取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在总结前面的经验教训之后,他特别强调维持和遵守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道光庚子以后,办理夷务,失在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遂至外患渐深,不可收拾……惟赖守定和议,绝无改更,用能中外相安,十年无事。”他想以合约的内容对洋人进行限制,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

在中国出钱购买外国船只,由英国人负责组织舰队的问题上,曾国藩以为小事上的不予计较可以换来暂时的相安无事,以便自己抓紧时机变强些。

所以在1861年8月,曾国藩向朝廷上了一个奏疏,要求购置外国船炮,用精锐武器装备水师,并由清军将领主办此事。他特别提出:必须“操纵自如,指挥由我”。然而,代办购置船炮事务的英国人李泰国妄图以英国海军大尉阿思本为舰队司令,舰上全用英国人,阴谋使这支中国购买的舰队成为外国人控制的侵华工具。曾国藩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他认为这是卖国求荣。他明确提出;“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身畏怯之素,而又逼处可怯之地。”他认为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万万使不得。

曾国藩经过深思熟虑,本着坚持民族大义,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提出了妥善解决此事的两条对策:上策是给洋兵发点工资,然后由阿思本带回英国,并将李泰国革职,不准他再干预中国事务。所花费的银两能追回最好,追不回也没有什么,保护主权最重要。下策是将这七艘船中拨几艘给阿思本带,可以用洋兵,其余的给蔡国样统领用华兵。在曾国藩的坚决主张之下,李泰国失掉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肥缺,阿思本没有成为清朝的水师提督,结果以曾国藩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关于西方列强利用通商条约掠夺中国资财,扩大经济侵略特权的问题上,曾国藩表现出了既在总体上“坚守条约”的一面,又体现了他即使条约已定,在有关问题上也应“苦争”和抗拒的一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法、俄等国逼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通关条款,曾国藩对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的危害性特别关注。他主张改变由大臣统辖诸多省,无暇顾及偏远地区的情况,由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对于洋人以条约为凭恣意妄为,如在中国建造铁路、私运盐米、传教城镇乡村、残害国人之事,曾国藩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抗争。他反复指出:“军兴以来,中国之民已痛深水火,加以三口、五口通商,长江通商,生计日蹩,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今若听洋人行盐,则商贩之生路穷矣;船入内河,则大小舟船水手、舵工之生路穷矣。”当他发现洋商违例私运盐米等有违反条例规定的事情后,愤怒指责英国人,认为洋人袒护朝廷要缉拿的罪犯是违规行为,并强调此后凡于船只经过之处,“令洋船停泊候查,查出之后,令洋汉一律严惩。”对于洋商无理提出的减轻落地税,加收华商行商税银的要求,曾国藩立即照令对方“批驳不行”。随后,洋商又怂恿公使对总理衙门施加种种压力,企图逼迫撤去落地税,曾国藩一针见血地指出:外国人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为了能“垄断独登”。因为唯利是图是洋人的本性,他建议总理衙门洞察其好,善筹对策。

1867年,当外国侵略者借修约之机,提出在中国设电报、筑铁路等要求时,曾国藩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至铁路、轮船、行盐、开栈等事,害我百姓生计,则当竭力相争。”在处理对外问题上,曾国藩始终以一个中国官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为天下苍生着想,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职责。如果洋人争辩不休,要挟多端,他也要力争。

曾国藩坚信,即使朝廷勉强答应了洋人的要求,亿万百姓也会悲愤到极点,从而有反叛之心,这不是官员可以抑制的。所以,为官者要为百姓请命,即使与洋人决裂也不要害怕。自己是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并非有意挑起不和,上可对天,下可对心,心中无愧,无怨无悔。

由此可以想到只有在现实社会中、工作中据理力争,才能保证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害。与人交往时应懂得退让宽容,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明白个人与集体的联系与影响,学习大局意识,提升自我。

据理力争是成语吗

是成语:
据理力争:【基本解释】: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拼音读法】:jù


zhēng
【使用举例】:这是原则问题,一定要~。
【近义词组】:力排众议、理直气壮
【反义词组】: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38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