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一家之言

大道家园 2023-07-08 12:43:27

拼音 : 一家之言 (yī jiā zhī yán)

简拼 : yjzy

近义词 : 一家之辞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出处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例子 : 清·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何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之《报任安书》。意思是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依相对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社会的各种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褒贬,寄寓理想形成自己独特自成一家的史学理论学说。

扩展资料: 《报任安书》节选: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文: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这些人都是(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

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参考资料: 报任安书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何处?

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说的。

原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

司马迁介绍: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不失为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说某人的话不失为一家之言,意思是说某人的话虽然不是很贴切很恰当,但也有一定的意义。
也形容某人话语虽有错,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有用请采纳,谢了~

问题二:立一家之说,成一家之言什么意思探求天人之间的关系,贯穿古往今来的改革,撰写有独到见解的,自成体系的著作.
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1,究天人之际: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 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2,通古今之变: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①历史进化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历史观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历史是通过各种改革向前演进的.因此他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如对战国时期吴起的改革,商鞅的变法促进历史前进的作用是有一定认识的.说吴起改革的政绩是诸侯患楚之强;商鞅变法的政绩是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对秦始皇的问题也是如此,司马迁曾称秦为暴秦,无道秦,虎狼之秦,但对秦始皇实行改革的功绩还是肯定的,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反映出一种厚今博古的思想和一个历史家通古今之变的眼光.
②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所谓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就是透过一些历史现象,来观察一个时代或一项具体制度由盛而衰之理.历史的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迹可寻的,而且往往盛中包含了衰的因素.如《平淮书》中记述武帝盛世太平,但孕育着衰败的因素――富贵者役财骄溢,争于奢侈,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说明司马迁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注意说明历史的转化,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他的理想是使《史记》成为《春秋》第二,他自己成为第二个孔子.当时人们普遍这样认为,孔子因史记(鲁史)作《春秋》,以当王法,这部王法记天下之得失,而见其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而著,它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孔子之所以借历史来寄寓理想,是因为孔子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也是寄寓理想于其中的,而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

问题三: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正所谓“百家之言,各执一词”,各人有各自的观点。每一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心态都会大不相同!不能说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是代表了若干观点中的一种!

问题四: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就是 指
成就了
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理论
.. .. ..

问题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究,研究。
际,缝隙。
究天人之际,就是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天代表自然,人相当于社会中的人,这是指对空间的研究。
通,就是弄通。
通古今之变,就是从时间上来研究自然社会的变化/变迁。
成一家之言,这是做学问的谦虚,也是必备的一句话。
司马迁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任何人都不要自以为掌握了绝对真理,面对天道与人道之间纷繁复杂的境况,审视古今奇奇怪怪的变化多端,我们不能不认真探索,细心考究,我们得出的结论之多也只是一家之言。
司马迁的品格,由此可见。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O(∩_∩)O

问题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这是司马迁在其《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究,研究、探索、讨论、思考。天,天道、规律、自然、天命、命运。人,人事、社会、人生、王朝。际,边缘、联系、关联、彼此之间。通,理顺、明白、贯通。变,变化、演变、迁移、更迭。
综述: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

问题七: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是什么意思但愿呈献出我个人的一点点见解,能够成就两家结成婚姻关系。

下列成语的使用之一家之言?

一 成语一家之言的意思和解释,用一家之言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故事典故: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二 成语 一家之言 的出处

一家之言

【拼音】:copy yī jiā zhī yán

【解释】: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举例造句】: 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梁启超《论译书》

【拼音代码】: yjzy

【近义词】:一家之辞、一家之论、一家之说

【灯谜】: 诧

【用法】: 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英文】: distinctive doctrine or theory

【故事】: 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20年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三 一家之言算成语吗

一家之言

【拼 音】:yī jiā zhī yán

【解 释】: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专学说或论着.

【出属 处】:《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示 例】: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

四 下列各句中括弧内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你好来,应该选择【B】
解析:源
第1句,用词不当,应该用夸夸其谈才合适。
第3句,一家之言,解释是: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是褒义
显然这句语境不对。
第4句,集腋成裘好像不是形容错误的,应该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比较恰当吧?集腋成裘是形容积少成多,用在这里好像也对。

五 一家之言是成语

一家之言复
yī jiā zhī yán
[释义制]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语出]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近义] 一家之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例句] 清·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

六 一家之言这个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司马迁 任安
一家之言

【拼音】: yī jiā zhī yán
【解释】: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举例造句】: 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梁启超《论译书》
【拼音代码】: yjzy
【近义词】: 一家之辞、一家之论、一家之说

七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
A.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有口皆碑)
B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能甘于人后,要一马当先.(一马当先)
C辩论会上,他能抓住要点,随机应变,击败对手.(随机应变)
D在这次科学盛会上,科学家都滔滔不绝油嘴滑舌的表明自己的见解.(油嘴滑舌)
理由:A有口皆碑:指所有人的最都是记载他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用于犯罪事实不妥.B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先泛指走在前面起带头作用.用于任何事情(也包括坏事)不妥.C随机应变:指随着时机或情况变化灵活应对.形容灵活机敏.用于辩论会恰当.D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用于科学盛会上科学家发表意见不妥.

八 成语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

一家之言
【拼音】来: yī自 jiā zhī yán
【解释】: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举例造句】: 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梁启超《论译书》
【拼音代码】: yjzy
【近义词】: 一家之辞、一家之论、一家之说
【灯谜】: 诧
【用法】: 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英文】: distinctive doctrine or theory

九 还是语文问题: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选择第2句.
第一句中的"夸大其词"强调的是语言夸张,不是语言丰富.
第三句应改为"一面之词".
第四句的"集腋成裘"是褒义词,比喻积少成多.所以应改为蚁穴溃堤.

十 一家之言成语故事

一家之言

【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20年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典故】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释义】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着。
【用法】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一家之辞、一家之论、一家之说
【成语例句】
◎ 从这一点说,历史研究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人云亦云,因循旧说,而在于汇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成一家之言。
◎ 在具体的论述中也是不囿于一己之见、一家之言,而是从善如流、广泛汲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35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