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高官厚禄

大道家园 2023-07-08 10:22:45

拼音 : 高官厚禄 (gāo guān hòu lù)

简拼 : gghl

近义词 : 宾客盈门

反义词 : 门可罗雀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出处 : 《孔丛子·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君子,无信用之意。”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 : 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高官厚禄,难道不是大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庄子:得到高官厚禄的人未必得志,真正得志的人有2种特征

如果我问你,得到高官厚禄的人算不算得志之人,相信你的回答很有可能是肯定的。

但是,古代先贤庄子对此却持保留意见。

在他看来,得到高官厚禄的人未必得志。

他在《庄子·缮性》里写道,快乐、精神健全的人,才算是得志之人。古代所说的‘得志’,并不是指得到高官厚禄。在得志之人看来,高官厚禄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然而,现代的世俗之人所说的‘得志’,专指得到了高官厚禄。殊不知高官厚禄并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它们只不过是你偶然得到的外物而已。这些外物,来去并不完全受你控制。如果是修道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得到高官厚禄而放任自己的性情和斗志,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贫困潦倒而趋炎附势。对修道的人来说,自己无论是拥有高官厚禄,还是处于贫困潦倒,都是一样的快乐,他们能把日子过成诗。现代的世俗之人,一旦失去了寄付在自己身上的外物,就变得不快乐;就算是得到了高官厚禄,也会因为担心随时会失去而内心惶恐。所以说,在物欲中迷失了本性的人,受世俗影响而迷失了本性的人,是本末倒置的人。

从上面这段话,你可以发现真正得志的人有2种特征:

1、快乐

这里的“快乐”,特指“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受外物的影响。

庄子就是这种快乐的人。

君王见他时,曾想让他做一个很大的官,但是庄子拒绝了。

因为在庄子心目中,高官厚禄远远没有逍遥游的快乐重要。再加上当时的君王统治过于黑暗,不顺道而行,庄子自然不愿卷入这样的官场。

他虽然过得很贫困,但是由于内心富足,所以过得很快乐。

由此看来,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拥有这种快乐的人才算是得志之人。

2、精神健全

这里的“精神健全”,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清如水,没有被物欲和世俗的看法所影响。

老子就是这种人,他无欲无求,坚守内心的原则,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

正因为老子坚持了自己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他才能写出《道德经》这本传世经典。

与其说是《道德经》造就老子成为得志之人,不如说是老子的精神世界造就他成为得志之人。

或许你没办法达到庄子和老子的高度,但是你可以努力向他俩靠近,这才是学习古人经典的意义!

对于如何才算“得志”,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高官厚禄的解释

高官厚禄的解释[high post with salaries to match;high position and large salary]

很高的官职,丰厚的薪禄 而令凶徒奸党,迭相树置,高官厚禄,任情自取,非但臣等痛恨终身,亦为圣朝怀惭负愧。 《魏书?韩麒麟传》 从前,大批有产阶级的代表,在 国家 机构中猎取高官厚禄,享有各种特权,营私舞弊,欺压人民 详细解释 高的官位,优厚的俸禄。 《孔丛子·公仪》 :“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 君子 ,无信用之意。” 《魏书·韩子熙传》 :“而令凶徒奸党,迭相树置,高官厚禄,任情自取。” 郭沫若 《屈原》 第一幕:“那种的高官厚禄,那种的 苟且偷生 ,是比死 还要 可怕 。”亦作“ 高官重禄 ”。 金 丘处机 《满庭芳·述怀》 词:“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明 李贽 《又与焦弱侯书》 :“今之患得患失,志於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於 林汝宁 ,以为舍不得 李卓老 者也。”

词语分解

高官的解释∶官位高的人 ∶大臣的 职务 厚禄的解释.优厚的俸禄。《墨子·尚贤中》:“故当是时,虽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於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唐 杜甫 《狂夫》诗:“厚禄 故人

作为高官厚禄的标志性特点,为什么在明朝的工资就那么低呢?

古代不管白衣书生还是达官贵族都已做官为最大的追求,高官厚禄门庭显贵似乎都是以官阶和人脉为重,但是有一个朝代官员的俸禄比起其他的朝代那是低的可怜。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历代封建 *** 的官员们腰缠万贯者不在少数,但我们都知道他们的收入中有着不少“灰色收入”。那么,古代官员的薪水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我们一直不太清楚。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明代官员薪水的知识。

明太祖朱元璋崛起于草莽,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在他创建大明王朝后,认为官员都是读圣贤书的士子,理应是为国家出力、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公仆。所以为官员们制定了很低的薪酬标准。明初洪武四年(1731年),朱元璋命中书省、户部定百官岁禄:“正一品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正二品六百石、从二品五百石、正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石、正四品二百七十石、从四品二百四十石、正五品一百八十石、从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百石、从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五石、正八品七十石、从八品六十五石、正九品六十石、从九品五十石。省、部、府、县、卫、所、台宪诸司官验数月支。”洪武十三年,命户部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禄钞之制。洪武二十年,再次更改百官岁禄,取消俸钞。

《日知录》中说“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洪武年间极低的薪酬导致不少为官清廉的官吏难以存活,通政使曾秉正去职时竟“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大清官海瑞为官多年,一度做到南京户部尚书。但在海瑞去世后,都察院同事王用汲到他的家里却仅仅找到“仅存俸银十余两”。即便在这样的薪酬条件下,官员们犯错后还动辄被罚俸。

与此同时,明代藩王却享受衣食租税,掌握着大片田土。吉王仅在长沙、善化,就有七万亩田地。万历皇帝最宠爱的福王就藩时,皇帝赐给他四万亩土地,最后在众多文官的反对下减少为二万亩。而各地的大商人们的生活更是堪称奢靡。反映晚明社会的名著《金瓶梅》中对于明代中晚期的商人生活进行了真实而细致的描写。

这样的制度约束之下,明代官员的贪腐行为也是空前严重的。明代广为人知的大权臣们个个富甲一方。明代“可怜”的官员们,在低薪制度之下不得不进行反抗,只是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群众。

所以自古以来凡是为官清廉的都将被人民所牢记,也没有哪个年代是完全没有贪污之人。

“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一世风流”出处是什么?

《犹记斐然》,原名《风流》。
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是风流。《犹记斐然》,天籁纸鸢最值得一看再看的作品;随书附赠ENO手绘大幅海报,特别收录纸大最新完成未公开小说一部。

那一年,同样的景,同样的夜。逢春,花好,月满,人圆。满目烟云繁景,喧嚣长街。两人坐在长安楼阁,叫上一壶好酒,要上一碟好菜,谈及官场,聊侃人生。
那人翘着二郎腿,手摇折扇,目似星辉,面如朗月:“子望,你说说看,在这京城里生活,每日都睡不安宁,有何意义?依我看,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在良辰美景团圆夜,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
那时,季尚书满心只剩齐大将军,游榜眼心之所向是邀功立业。两人各自心怀鬼胎,谁也没在意过谁。因此,游信说的尽是拉拢人心的圆滑辞令,季斐然也是全无所谓地品酒赏景。之后没多久,斐然就把自己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而其中一句话却莫名让子望后半辈子都一直惦着:
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13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