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奉天承运 (fèng tiān chéng yùn)
简拼 : ftcy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出处 : 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成语用法 : 作分句;用于古代皇帝的诏书开头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奉天承运的意思是: 遵从天意,继承新生的气运,即君权神授。奉:遵照,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承?五德?的运行。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源于秦朝,从明朝开始正式使用。
使用来历:
秦朝和其以前的朝代不同,它不像春秋战国一样用"天命"的说法统治其臣民,但是也找到了另一种根据。《史记》说:"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①,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②。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更名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③,度以六为名④,音上大吕⑤,事统上法⑥。"所以,秦的"奉天"是靠"五德"运行中的"水德"的"当运"。后来的封建社会的皇帝兼用这两种虚构,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因此秦朝可以说是"奉天承运"一语的理论源头。
"奉天"是说"奉天命","承运"是说承"五德"的运行。
?奉天承运?这种格式是从朱元璋时期出现的;?奉天承运?的作用是告知世人这道旨意是顺应上天的决定和命运的安排。如今的很多电视剧中都会出现?奉天承运?这句话,一般都是太监去宣旨的时候会念出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圣旨上的第一句话,目的就是表明这道旨意是顺应上天的意思,因此,这句话其实具有很强的封建迷信色彩。?奉天承运?这句话是为了表达皇帝受命于天,为了继承新的气运而发布圣旨。?奉天承运?中的奉就是遵照的意思,承则是继承的意思,天代表的是上天的意愿,运则是命运的意思,这是封建统治下的产物,也是?君权神授?下的产物。古代的封建君主为了巩固权力而提出?君权神授?的概念。?君权神授?是将君主进行神化,将君主的权力看作是上天赐予的,因此增强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古代君主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是上天选中了自己成为世间的统治者,是天上的神灵在凡间的一个代表,作为被统治的人民,必须像尊重神灵一样来尊重自己的君主,对君主要像神灵一样来信任才行。?奉天承运?也就正是?君权神授?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将君主所做的决定看作是上天的旨意,将君主的圣旨神化和合理化了。?奉天承运?起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有了?奉天承运?的说法,但是直到明朝时期才开始正式使用,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农民皇帝,他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加具有说服力,将自己视为天子,所有圣旨都以?奉天承运?为始。
第一个使用“奉天承运”这四个字的人是秦始皇,但是那时候还不是很流行。真正流行的时候是在明朝时期,明朝皇帝发布的圣旨第一句话都是以“奉天承运”四个字开头,代表皇权的至高无上。明朝之前有的朝代会使用这四个字,但是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最早让这四个字流行的当然是大明朝。
查阅资料发现,明·沈德符《野获编》:
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
奉天:就是要服从上天的意志,也就是皇帝发布的命令都是得到上天的认可,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命的意思。承运:就是要继承全新的气运,也就是说皇帝的权利都是上天赋予的,皇帝就是上天在人间的化身。这个具体要从秦朝说起,当初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定名号为皇帝,其玉玺上就铭刻有“奉天承运“。到了明朝,圣旨开头都用奉天承运,才开始通用兴起。
说到底,这都是统治者为了显示皇帝的尊严,也就是皇帝遵照上天的旨意,对你下一些需要执行的命令。借用天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是统治者耍酷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现在是相信科学的年代,是民主的社会,独裁者们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我们看到剧中太监拿着圣旨念着那句开头语”奉天承运“时,常常会一笑而过,当成了一句戏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604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应天承运
下一篇: 奋勇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