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华星秋月 (huá xīng qiū yuè)
简拼 : hxqy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成语结构 :
成语解释 : 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出处 :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常用程度 : 一般
右键道具商城出售的清凉一夏。
右键道具商城出售的清凉一夏,然后对圣夏烈炎使用,会获得圣夏狂欢珍宝,启封后有机会获得华星秋月系列手镯。
天下3是网易自主研发的首款全模式3D玄幻网游,集网易十年开发运营之大成。游戏以东方上古玄幻神话为背景。
1. 描写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千秋万载
一叶知秋
多难之秋 秋毫无犯 春华秋实 明察秋毫 秋水伊人 临去秋波 望穿秋水 一叶知秋 多事之秋 暗送秋波 秋高气爽 老气横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琨玉秋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各有千秋 华星秋月 平分秋色 秋毫之末 一日三秋 秋毫不犯 落叶知秋 秋水盈盈 兼葭秋水 春花秋月 春秋笔法 春蚓秋蛇 春花秋实 百岁千秋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疾风扫秋叶 秋月寒江 万代千秋 万古千秋 万岁千秋 一叶报秋 盈盈秋水 月旦春秋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冰壶秋月 春兰秋菊 洞察秋毫 秋毫勿犯 皮里阳秋 秋波盈盈 秋风过耳 秋扇见捐 春去秋来 一字千秋 万载千秋 微察秋毫 秋收东藏秋月春风 春秋鼎盛 独有千秋 秋荼密网 秋风扫落叶 秋风落叶 秋高马肥 秋高气和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秋实春华秋月春风 春秋鼎盛 独有千秋 秋荼密网 秋风扫落叶 秋风落叶 秋高马肥 秋高气和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秋实春华 秋后算账 秋色平分 春秋无义战 春蛇秋蚓 皮里春秋 利析秋毫 春蛙秋蝉 秋月春花 千秋万岁 霜气横秋 叶落知秋 有事之秋 危急存亡之秋 遗臭千秋 望秋先零 社燕秋鸿 秋收冬藏 富于春秋 华屋秋墟 春生秋杀 多故之秋 春露秋霜 冰壸秋月 秋行夏令 秋豪之末 秋毫见捐 秋高气肃 千秋万世 千秋人物 凛若秋霜 秋风扫叶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秋后算账 秋色平分 春秋无义战 春蛇秋蚓 皮里春秋 利析秋毫 春蛙秋蝉 秋月春花 千秋万岁 霜气横秋 叶落知秋 有事之秋 危急存亡之秋 遗臭千秋 望秋先零 社燕秋鸿 秋收冬藏 富于春秋 华屋秋墟 春生秋杀 多故之秋 春露秋霜 冰壸秋月 秋行夏令 秋豪之末 秋毫见捐 秋高气肃 千秋万世 千秋人物 凛若秋霜 秋风扫叶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秋毫无犯
2. 求十个关于秋字的四字成语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风团扇 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秋风扫落叶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千秋万代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老气横秋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利析秋毫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洞察秋毫 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 关于秋天的四字成语 硕果累累 丹枫迎秋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秋雨绵绵 金风送爽 天高云淡 春华秋实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枫林尽染 秋风过耳 玉露生寒 红叶缤纷 秋风习习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秋风红叶 丹桂飘香 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 五谷丰登 红叶似火 硕果累累 金秋十月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万岁千秋 万载千秋 望穿秋水 望秋先零 盈盈秋水 秋毫不犯 秋毫见捐 秋毫无犯 微察秋毫 叶落知秋 一日三秋 华星秋月 秋水伊人 秋风扫叶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秋高马肥 秋高气和 有事之秋 月旦春秋 皮里阳秋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秋风落叶 冰壶秋月 冰壸秋月 秋月春风 天高气清 桂子飘香 秋风萧萧 秋风萧瑟 秋风瑟瑟 红衰翠减 霜天红叶 霜叶知秋 琨玉秋霜 老气横秋 一叶报秋 一字千秋 利析秋毫 临去秋波 凛若秋霜 一叶知秋 秋毫勿犯 秋毫之末 秋豪之末 秋后算账 秋色平分 秋高气爽 秋高气肃 秋风扫落叶 春去秋来 春蛇秋蚓 落叶知秋 明察秋毫 皮里春秋 华屋秋墟 百岁千秋 春蛙秋蝉 平分秋色 千秋人物 秋扇见捐 秋实春华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千秋万世 春生秋杀 秋水盈盈 秋荼密网 秋行夏令 秋月春花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独有千秋 多故之秋 秋月寒江 社燕秋鸿 霜气横秋 万代千秋 万古千秋 多事之秋 富于春秋 各有千秋 秋收东藏 秋收冬藏 千秋万岁 秋波盈盈 秋风过耳 遗臭千秋 兼葭秋水 中秋赏月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 危急存亡之秋 疾风扫秋叶 春秋无义战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无边落木萧萧下 晴云秋月 枫林尽染 金桂飘香 稻谷飘香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秋阳杲杲 丹枫迎秋 描写秋天四字词语大全 盈盈秋水 一叶知秋 一日三秋 叶落知秋 望秋先零 望穿秋水 万代千秋 霜气横秋 社燕秋鸿 秋月春风 秋水伊人 秋收冬藏 秋毫之末 秋毫无犯 秋高气爽 秋风落叶 秋风过耳 千秋万代 平分秋色 皮里春秋 明察秋毫 临去秋波 利析秋毫 老气横秋 琨玉秋霜 华星秋月 各有千秋 多事之秋 丛兰欲秀 秋风败之 春秋鼎盛 春秋笔法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冰壶秋月 秋高气爽 丹桂飘香 天高云淡 红叶似火 金风送爽 硕果累累丹桂飘香 金风送爽 五谷丰登 山河壮美 一叶三秋 秋高气爽 秋收冬藏 秋风习习 秋风送爽 秋叶习习 秋高马肥 一叶知秋 秋风红叶 晴云秋月 枫林尽染 金桂飘香 春兰秋菊 稻谷飘香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中秋赏月 秋风萧萧 秋风萧瑟 秋风瑟瑟 金风送爽 春花秋月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晴云秋月 天高云淡 红衰翠减 霜天红叶 枫林尽染 一叶知秋 霜叶知秋 秋阳杲杲 丹枫迎秋 秋风红叶 天高气清 秋高气爽 秋高气肃 秋高马肥 金桂飘香 桂子飘香 稻谷飘香 春华秋实 暗送秋波 冰壶秋月 冰壸秋月 百岁千秋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蛙秋蝉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多故之秋 多事之秋 独有千秋 富于春秋 各有千秋 华屋秋墟 华星秋月 疾风扫秋叶 兼葭秋水 琨玉秋霜 老气横秋 临去秋波 凛若秋霜 利析秋毫 落叶知秋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 平分秋色 皮里春秋 皮里阳秋 秋波盈盈 秋风过耳 秋风落叶 秋风扫落叶 秋风扫叶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秋高马肥。
4. 秋的四字词语 秋的成语:1. 秋波盈盈2. 秋草人情 3. 秋风过耳 4. 秋风落叶5. 秋风扫落叶 6. 秋风扫叶 7. 秋风团扇 8. 秋风纨扇9. 秋高马肥 10. 秋高气和 11. 秋高气爽12. 秋高气肃13. 秋毫不犯 14. 秋毫见捐 15. 秋毫无犯 16. 秋毫勿犯 17. 秋毫之末 18. 秋豪之末 19. 秋后算帐 20. 秋后算账21. 秋菊春兰22. 秋去冬来 23. 秋色平分 24. 秋扇见捐25. 秋实春华 26. 秋收冬藏 27. 秋水芙?28. 秋水伊人 29. 秋水盈盈 30. 秋荼密网 31. 秋行夏令32. 秋狝春苗 33. 秋月春风 34. 秋月春花 35. 秋月寒江36. 秋月华星 37. 秋月如珪 38. 春秋笔法 39. 春秋鼎盛 40. 春秋积序 41. 春秋之义42. 千秋大业 43. 千秋人物 44. 千秋万代45. 千秋万古 46. 千秋万世 47. 千秋万岁 48. 千秋万载49. 千秋之后 50. 望秋先零 51. 望秋先陨 52. 阳秋可畏53. 暗送秋波 54. 冰壶秋月 55. 冰壸秋月 56. 春花秋实57. 春花秋月 58. 春华秋实 59. 春韭秋菘 60. 春困秋乏61. 春来秋去 62. 春兰秋菊 63. 春露秋霜 64. 春祈秋报65. 春去秋来 66. 春蛇秋蚓 67. 春生秋杀 68. 春蛙秋蝉69. 春夏秋冬 70. 春蚓秋蛇 71. 洞察秋毫 72.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73. 过耳秋风 74. 华屋秋墟 75. 华星秋月 76. 兼葭秋水77. 琨玉秋霜 78. 临去秋波 79. 凛若秋霜 80. 利析秋毫81. 明察秋毫 82.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83. 平分秋色 84. 晴云秋月85. 人似秋鸿 86. 社燕秋鸿 87. 望穿秋水 88. 微察秋毫89. 盈盈秋水 90. 百岁千秋 91. 不知春秋 92. 多故之秋93. 多事之秋 94. 独有千秋 95. 富于春秋 96. 各有千秋97. 黑不溜秋 98. 九春三秋 99. 疾风秋叶 100. 老气横秋 101. 落叶知秋 102. 名垂千秋 103. 皮里春秋 104. 皮里阳秋105. 伤春悲秋 106. 山梁之秋 107. 霜气横秋 108. 万代千秋109. 万古千秋 110. 万岁千秋 111. 万载千秋 112. 遗臭千秋113. 月旦春秋 114. 月过中秋 115. 叶落归秋 116. 叶落知秋117. 一日三秋 118. 有事之秋 119. 贻笑千秋 120. 一叶报秋121. 一叶知秋 122. 一字千秋 123.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124.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125. 危急之秋 126.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5.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一日三秋 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
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万古千秋 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叶落知秋 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望秋先零 比喻体质弱。也比喻未老先衰。
平分秋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社燕秋鸿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
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望穿秋水 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 秋月春风 指良辰美景。
也指美好的岁月。 秋荼密网 荼:茅草上的白花。
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秋扇见捐 见:被;捐:弃。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秋色平分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秋毫之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风团扇 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秋风扫落叶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千秋万代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老气横秋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
也形容缺乏朝气。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
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利析秋毫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洞察秋毫 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秋无义战 春秋:指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我国西周的一段历史。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春秋鼎盛 比喻正当壮年。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露秋霜 比喻恩泽与威严。
也用在怀念先人。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华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多事之秋 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百岁千秋 一百年,一千载。
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冰壶秋月 比喻洁白明净。
多指人的品格。 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暗送秋波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6. 描写秋天四字成语大全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金风玉露、
春秋笔法、
秋风落叶、
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
秋风萧瑟、
硕果累累、
春花秋月、
天高云淡、
寒蝉凄切、
秋风瑟瑟、
层林尽染、
果实累累、
秋收冬藏、
秋雨绵绵、
落叶知秋、
一日三秋、
雁过留声、
秋风送爽、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金风送爽、
秋风习习、
秋阳杲杲、
北雁南飞、
金桂飘香、
天朗气清、
叶落知秋
桂子飘香、
秋色宜人、
千秋万代、
林寒涧肃、
冰壶秋月、
秋月寒江、
春兰秋菊、
叠翠流金、
瓜果飘香、
金风飒飒、
丹枫迎秋、
华星秋月、
天高气爽、
枫林尽染、
春种秋收、
秋意深浓、
社燕秋鸿、
西风落叶、
临去秋波、
春天开花、
秋风过耳、
琨玉秋霜、
秋风萧萧、
秋高马肥、
春生秋杀、
盈盈秋水、
稻谷飘香、
西风残照、
秋月春风、
秋兰飘香
蝉不知雪、
辛未七夕、
春蛙秋蝉、
天高气清、
香飘四野、
红衰翠减、
春生夏长、
秋风红叶、
秋高气肃、
橙黄桔绿、
秋色满园、
梧桐叶落、
望秋先零、
枫林如火、
秋行夏令、
一丛金黄、
霜气横秋、
秋色迷人、
秋风败之、
霜天红叶、
晴云秋月、
一丛火红、
玉露生寒、
落日的光、
秋高气和、
凉露惊秋、
秋菊傲骨、
芦花飘扬、
秋菊怒放、
桐叶知秋
秋天结果、
丛兰欲秀、
秋花秋月、
霜叶知秋、
玉露泠泠、
秋风瑟缩
7. 含有日和秋的四字成语 一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 处
南北朝·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例 句
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非常想家,真是~,恨不得插翅而归。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寸阴若岁 一日三岁 一日三月
反义词
一刻千金
华星秋月争光耀
出自:宋代·刘克庄《满江红》
拼音:[huá,huà,huā][xīng][qiū][yuè][zhēng][guāng][yào]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笳鼓春城,处处有、丰年语笑。浑忘却、金莲前导,青藜下照。白雪唱来遍寡和,朱颜老去难重少。羡遨头、四十已专城,真英妙。奎文宠,崇儒教。田毛喜,宽租诏。有舂陵之什,无潮州表。怪雨盲风稀发作,华星秋月争光耀。看来年、此夜侍端门,开佳兆。
查看原文
注释
【华星】明星。
【秋月】1.秋夜的月亮。 2.秋季。
【争光】1.与之比试光辉。 2.泛指比试高下。 3.争着承受光明。 4.竞相显出光彩。 5.争取荣誉。
【光耀】1.光辉1.:~夺目。 2.荣耀:立功是~的事。 3.光大:~门庭。 4.光辉照耀(多用于比喻):~史册。
字义
【华】
华【申集上】【艸部】康熙笔画:14画部外笔画:8画
〔古文〕?《唐韵》戸花切《集韵》胡瓜切,音划。《书·舜典》重华协于帝。《传》华谓文德。
又《礼·檀弓》华而睆。《疏》凡绘画,五色必有光华,故曰华画也。
又《广韵》草盛也。
又粉也。《曹植·洛神赋》铅华弗御。
又发白也。《後汉·陈蕃传》蹇谔之操,华首弥固。
又华林,园名。《魏志》芳林园卽今华林园。
又地名。《战国策》说赵王于华屋之下。《史记·秦本纪注》华阳,地名。《吴志·孙皓传》皓举大众出华里。
又《水经注》河水东南径华池。
又华表。《古今注》尧设诽谤木,今之华表。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大帝九星曰华盖。
又《韵会》胡化切,音话。《书·禹贡》至于太华。《尔雅·释山》华山,为西岳。
又姓。《潜夫论》华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华,因氏焉。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枫枰栌。《注》华皮可以为索。
又《集韵》呼瓜切,音哗。《礼·曲礼》为国君者华之。《注》华,中裂之,不四拆也。《尔雅·释木》瓜曰华之。
又与花同。《尔雅·释草》华,荂也。《扬子·方言》齐楚之闲或谓之华,或谓之荂。《佩觿集》华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别为花。
又《韵补》呼戈切。《边让·章华赋》体迅轻鸿,荣曜春华。进如浮云,退如激波。
又胡戈切。《徐锴·说文系传》华,本音和,故今人谓华表为和表。《枣据诗》矫足登云阁,相伴步九华。徙倚凭高山,仰攀桂树柯。
又《诗·本音》灼灼其华。《注》音敷。《考》《诗》如常棣之华,颜如舜华,维常之华,叶车韵。隰有荷华,叶下都韵。黍稷方华,叶下途韵,凡七见,皆读敷。
又《唐韵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东谓华为敷。陆德明曰:古读华如敷,不独江东也。汉光武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必得隂丽华。
又《韵会》苦蛙切《正韵》枯瓜切,。
【星】
星【辰集上】【日部】康熙笔画:9画部外笔画:5画
〔古文〕音腥。《说文》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声。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复注中,故与日同。《释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传》星,四方中星。
又《洪范》五纪,四曰星辰。《传》二十八宿迭见,以叙节气。《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传》星,民象,箕星好风,毕星好雨。《史记·天官书》星者,金之散气。《注》五星五行之精,众星列布,体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错行,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汉·天文志》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淮南子·天文训》日月之淫气精者为星辰。
又星星,犹点点也。《谢灵运诗》星星白发垂。
又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谷精草别名。《本草纲目》此草生谷田中,茎头小白花,点点如乱星。
又姓。《广韵》《羊氏家传》曰:南阳太守羊续,娶济北星重女。
【秋】
秋【午集下】【禾部】康熙笔画:9画部外笔画:4画
〔古文〕音鰌。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
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
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盤庚》乃亦有秋。
又《礼·鄕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
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
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
又秋秋,马腾驤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
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
又春秋,鲁史名。
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
又姓。
又七遥切,音鍫。《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597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风花雪月
下一篇: 秋月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