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简拼 : dylr
近义词 : 临危不惧、正气浩然
反义词 : 奴颜婢膝、卑躬屈膝
感情色彩 : 中性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 : 清·顾炎武《日知录·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形容勇士与英雄
例子 : 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大义凛然的意思是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成语繁体:大义凛然。
成语简拼:dylr。
成语注音:ㄉㄚˋㄧˋㄌㄧㄣˇㄖ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形容勇士与英雄。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凛,不能读作“bǐnɡ”。
成语辨析:大义凛然和“正义凛然”、“正气凛然”;都可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令人敬畏的样子。往往可通用。
近义词:临危不惧
发音:lín wēi bù jù。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派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联合灭蜀,蜀后主刘禅投降,大将姜维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复蜀国,鼓动钟会杀掉邓艾,然后准备出兵长安杀司马昭叛乱。部将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
大义凛然的意思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汉语成语,意思为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义凛然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裾首倡。””
清·蔡东《后汉演义·第六十三回》:“见危授命,大义凛然。”
“大义凛然”指形容为了公理正义,坚强不屈,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在句子中可充当状语;含褒义。
用大义凛然造句,例如:
敌军当前,作为领头的他义不容辞的冲在最前方,大义凛然地为他的子民奋斗着,誓死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组织。
战士们大义凛然的骨气深深地教育着人们。
相关成语有:从容不迫、 视死如归、 临危不俱、 临危不惧、正气浩然、 浩气凛然、 正气凛然、 傲然屹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552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灿然一新
下一篇: 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