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行有余力 (xíng yǒu yú lì)
简拼 : xyyl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复杂式
成语解释 :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出处 :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小孩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谨严慎行,诚实可信,有广阔的胸襟,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爱你周围的人,亲近那些有仁义道德的人。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做人要先修炼德行,再学习书本知识,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人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更加重要,这个修炼的进阶分别是在父母身边修炼,在同事朋友身边修炼,用处理事情修炼,最后是自己内心的修炼,一个人只有有了完善的人格,有了仁义道德,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会离成功更近,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一种意思是年纪较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悌:敬重兄长。
谨:谨慎寡言。
仁:有仁德的人。
赏析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学有余力,则广泛涉猎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文化学习放在第二位。“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各方面要求的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547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发奋有为
下一篇: 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