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地广民众 (dì guǎng mín zhòng)
简拼 : dgmz
近义词 : 地广人众
反义词 : 地狭人稠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广:宽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出处 : 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现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
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
“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
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
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
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
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
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
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
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
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
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
“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
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
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
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
“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於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
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
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
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
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
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
为利。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
焉,顾争於戎翟,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
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夫蜀,
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
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
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
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
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
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
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
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彊,富厚,轻诸侯。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
质於魏。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
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其后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齧桑。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
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
张仪惭,无以归报。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
於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
明年,齐又来败魏於观津。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震
恐。而张仪复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
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
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
固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
合於韩,则韩攻其西;不亲於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彊兵显名也。今从者一天下,约为昆
弟,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以相坚也。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
伪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
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秦折韩
而攻梁,韩怯於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
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
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不能坚战。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
益梁,亏楚而适秦,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虽欲
事秦,不可得矣。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
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岂得无眩哉。
“臣闻之,积羽沈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
且赐骸骨辟魏。”
哀王於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於秦。张仪归,复相秦。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
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於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
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
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
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
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
约於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北绝齐交,西生患於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
於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
“原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於是遂闭关
绝约於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
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原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
令於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
於秦,取偿於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
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
田,大战,楚大败,於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楚王曰:“不原易地,原得张仪而献
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张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
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张仪曰:“秦彊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
袖,袖所言皆从。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
臣之上原。”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
之贱於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将
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
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於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
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
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
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法令既明,
士卒安难乐死,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
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於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
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凡天下彊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
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梁则从风而动。秦
攻楚之西,韩、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
“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彊,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
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
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孰计之。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
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
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
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
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彊秦之祸,此臣
所以为大王患也。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臣闻功
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彊秦之心,臣窃为大王危之。
“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合天下之心。楚尝
与秦构难,战於汉中,楚人不胜,列侯执珪死者七十馀人,遂亡汉中。楚王大怒,
兴兵袭秦,战於蓝田。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
无危於此者矣。愿大王孰计之。
“秦下甲攻卫阳晋,必大关天下之匈。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
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也。
“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破齐
而分其地;乃详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
苏秦於市。夫以一诈伪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亦明矣。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於
楚,楚太子入质於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
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於此者。”
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於张
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纵弗忍杀之,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
“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
张仪去楚,因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
民之食大抵菽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餍糟糠。地不过九百里,无二岁之食。料大
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除守徼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
万而已矣。秦带甲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
至不可胜计。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山东
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
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
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於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夫群臣诸侯不料地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奋曰
‘听吾计可以彊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无过此
者。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上地,东取成皋、荥阳,则鸿台之宫、
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不事秦
则危。夫造祸而求其福报,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故为大王计,莫如为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如韩。非以韩能
彊於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
转祸而说秦,计无便於此者。”
韩王听仪计。张仪归报,秦惠王封仪五邑,号曰武信君。使张仪东说齐湣王
曰:“天下彊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
不顾百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彊赵,南有韩与梁。齐,负海之国
也,地广民众,兵彊士勇,虽有百秦,将无柰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
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
后,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
齐之与鲁也。秦赵战於河漳之上,再战而赵再胜秦;战於番吾之下,再战又胜秦。
四战之后,赵之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是何也?秦
彊而赵弱。
“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入朝渑池,割河
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
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也。”乃许张仪。
张仪去,西说赵王曰:“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於大王。大王收率天下以宾
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行於山东,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
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
过之也。
“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僻
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军於渑池,原渡河逾漳,据番吾,
会邯郸之下,原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
齐国,而自令车裂於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
称为东藩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与人斗,失其党而
孤居,求欲毋危,岂可得乎?
“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於邯郸之东;一军
军成皋,驱韩梁军於河外;一军军於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破,必四分其
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遇於渑池,
面相见而口相结,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寡人居属师
傅,不与国谋计。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幼,奉祀之日新,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
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原变心易虑,割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
适闻使者之明诏。”赵王许张仪,张仪乃去。
北之燕,说燕昭王曰:“大王之所亲莫如赵。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
欲并代,约与代王遇於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与
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於是酒酣乐,进热
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其姊闻之,因摩笄以自刺,
故至今有摩笄之山。代王之亡,天下莫不闻。
“夫赵王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王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
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今大王
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
“且今时赵之於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
不敢妄动,是西有彊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燕王曰:“寡人蛮夷僻处,虽大男子裁如婴儿,言不足以采正计。今上客幸
教之,请西面而事秦,献恒山之尾五城。”燕王听仪。仪归报,未至咸阳而秦惠
王卒,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
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闻张仪有却武王,皆畔衡,
复合从。
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恶张仪未已,而齐让又至。张仪惧诛,乃因谓秦武王
曰:“仪有愚计,原效之。”王曰:“柰何?”对曰:“为秦社稷计者,东方有
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
原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而伐梁。梁齐之兵连於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
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此王
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入仪之梁。齐果兴师伐之。梁哀王恐。
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借使之齐,谓齐王
曰:“王甚憎张仪;虽然,亦厚矣王之讬仪於秦也!”齐王曰:“寡人憎仪,仪
之所在,必兴师伐之,何以讬仪?”对曰:“是乃王之讬仪也。夫仪之出也,固
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今齐王甚憎仪,
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原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齐梁之兵连
於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
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故具革车三十乘而入之梁也。
今仪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广邻敌以内自临,而信仪於秦王
也。此臣之所谓‘讬仪’也。”齐王曰:“善。”乃使解兵。
张仪相魏一岁,卒於魏也。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於秦王
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於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
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
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
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於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於其亲而天
下原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於乡曲者,良妇也。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
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於秦。
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
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
请令公厌事可乎?”曰:“柰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
公谓於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原谒
行於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於庭,明言之燕、赵。”
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
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
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於犀首。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於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
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
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
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
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
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
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原子为子主计之
馀,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於王者乎?庄子欲刺
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
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
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
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
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
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张仪为秦之魏,魏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
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且韩
之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然则魏必图秦而弃
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便,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张仪去。
义渠君朝於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
复过,请谒事情。”曰:“中国无事,秦得烧掇焚杅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
重币事君之国。”其后五国伐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
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
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彊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
行事甚於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
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Ⅰ 与地邻有关的成语
穷乡僻壤
发音 qióng xiāng pì rǎng
释义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 明·李版时勉《北京赋》:“穷陬权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示例 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
近义词 穷山恶水 不毛之地
反义词 沃野千里
Ⅱ 跟地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跟地有关的成语列举一下
1、人杰地灵
成语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成语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遍地开花
成语拼音:biàn dì kāi huā
成语解释:遍:普及;到处。比喻普遍推广;全面地展开。
成语出处:魏焕宗《山区巧打麻雀战》:“史家寨的民兵,掌握了敌人夜间出动的规律,打了他个伏击;军城游击小组配合部队……总之,这两三天是遍地开花。”
3、开天辟地
成语拼音:kāi tiān pì dì
成语解释: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
成语出处: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乞君为我多方访之;冀得当以报我;此开天辟地第一吃紧事也。”
4、冰天雪地
成语拼音:bīng tiān xuě dì
成语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成语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5、不毛之地
成语拼音:bù máo zhī dì
成语解释: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古通“苗”。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通“赐”)之不毛之地。”
Ⅲ 与地相关的成语,带地字的成语,地字成语大全,地
地北天南
地崩山摧
地不爱宝
地坼天崩
地丑德齐
地丑力敌
地大物博
地地道道
地动山摧
地动山摇
地负海涵
地覆天翻
地广民稀
地广民众
地广人希
地广人稀
地广人众
地棘天荆
地瘠民贫
地角天涯
地尽其利
地久天长
地旷人稀
地阔天长
地老天荒
地老天昏
地利人和
地裂山崩
地灵人杰
地平天成
地上天宫
地上天官
地塌天荒
地头蛇
地网天罗
地无遗利
地狭人稠
地下修文
地嫌势逼
地狱变相
地远山险
地主之仪
地主之谊
拔地参天
拔地摇山
拔地倚天
背地厮说
本地风光
遍地开花
踣地呼天
赤地千里
触地号天
怆地呼天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十两
寸地尺天
达地知根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涤地无类
动地惊天
伏地圣人
福地洞天
负地矜才
覆地翻天
盖地而来
割地称臣
割地求和
故地重游
刮地皮
刮地以去
撼地摇天
黑地昏天
划地为牢
画地成牢
画地成图
画地而趋
画地刻木
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议不入
画地为狱
画地为狱,势不入
画地自限
画地作狱
棘地荆天
蹐地跼天
揭地掀天
尽地主之谊
酒地花天
旧地重游
就地取材
就地正法
局地扣天
局地吁天
局地钥天
跼地籥天
卷地皮
绝地天通
掘地寻天
崛地而起
际地蟠天
蹐地局天
立地成佛
立地金刚
立地擎天
立地生根
立地书厨
立地书橱
裂地分茅
掠地攻城
落地生根
略地攻城
略地侵城
漫地漫天
昧地瞒天
昧地谩天
辟地开天
平地波澜
平地登云
平地风波
平地风雷
平地楼台
平地起孤丁
平地起骨堆
平地起家
平地起雷
平地青云
平地生波
平地一声雷
扑地掀天
迁地为良
抢地呼天
热地蚰蜒
人地两生
人地生疏
入地无门
扫地出门
扫地而尽
扫地焚香
扫地尽矣
扫地俱尽
扫地无遗
扫地无余
扫地以尽
说地谈天
死地求生
随地随时
缩地补天
天地不容
天地经纬
天地开辟
天地良心
天地剖判
天地神明
天地长久
天地诛戮
天地诛灭
唾地成文
纬地经天
无地可容
无地自处
无地自厝
无地自容
席地而坐
席地幕天
喜地欢天
心地善良
心地狭窄
心地正直
异地相逢
易地而处
易地皆然
因地制宜
月地云阶
匝地烟尘
择地而蹈
遮地盖天
遮地漫天
知地知天
掷地赋声
掷地金声
掷地有声
掷地之材
掷地作金石声
坐地分赃
坐地分脏
坐地自划
阿鼻地狱
阿毗地狱
兵挫地削
不欺地下
拔舌地狱
不习地土
道道地地
动天地,感鬼神
动天地,泣鬼神
方寸地
腹里地面
俯拾地芥
感天地,动鬼神
感天地,泣鬼神
海涵地负
酒食地狱
惊天地,泣鬼神
惊天地泣鬼神
久坐地厚
俛拾地芥
立吃地陷
留余地
牛眠地
人间地狱
人杰地灵
人生地不熟
如拾地芥
容足地
山崩地坼
山崩地裂
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
山摇地动
水过地皮湿
水因地而制流
天崩地坼
天崩地解
天崩地裂
天崩地塌
天崩地坍
天崩地陷
天差地远
天坼地裂
天成地平
天愁地惨
天摧地塌
天长地久
天长地老
天长地远
天大地大
天翻地覆
天覆地载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高地下
天高地远
天公地道
天冠地屦
天寒地冻
天荒地老
天昏地暗
天昏地惨
天昏地黑
天经地纬
天经地义
天荆地棘
天开地辟
天宽地窄
天老地荒
天裂地坼
天罗地网
天南地北
天凝地闭
天平地成
天奇地怪
天生地设
天时地利人和
天授地设
天塌地陷
天坍地陷
天堂地狱
天文地理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天悬地隔
天旋地转
天涯地角
天摇地动
天遥地远
天灾地变
天灾地孽
天灾地妖
天造地设
天震地骇
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值地值
天诛地灭
天转地转
物众地大
阴曹地府
自留地
哀感天地
哀鸿遍地
安身之地
哀天叫地
不败之地
不啻天地
不存之地
不留余地
不毛之地
不牧之地
不倾之地
不食之地
冰天雪地
补天柱地
布天盖地
必由之地
别有天地
别有天地非人间
不易之地
必争之地
尺寸之地
吹唇沸地
春回大地
惭愧无地
出人头地
参天贰地
撑天拄地
撑天柱地
充天塞地
怆天呼地
寸土尺地
槌胸蹋地
出一头地
措颜无地
大败涂地
旦暮入地
断木掘地
德配天地
戴天蹐地
戴天履地
刁天决地
顶天立地
顶天踵地
洞天福地
弹丸之地
大有见地
钓游之地
风波平地
方寸之地
繁华胜地
番天覆地
翻天蹙地
翻天覆地
翻天作地
烦天恼地
肥田沃地
沸天震地
焚香扫地
参天两地
肤寸之地
负材矜地
纲常扫地
攻城夺地
攻城掠地
攻城略地
攻城徇地
肝胆涂地
干戈满地
功盖天地
呱呱堕地
呱呱坠地
功均天地
感愧无地
广阔天地
肝脑涂地
改天换地
感天动地
高天厚地
格天彻地
规天矩地
呼天叩地
肝心涂地
膏腴之地
刮野扫地
桂玉之地
熯天炽地
撼天动地
撼天震地
嚎天动地
嚎天喊地
号天搭地
号天叩地
号天哭地
黑天摸地
黑天墨地
轰天烈地
轰天裂地
轰天震地
吼天喊地
呼天号地
呼天唤地
呼天叫地
呼天抢地
呼天吁地
呼天钥地
胡天胡地
花天锦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回天转地
昏天暗地
昏天黑地
含笑入地
回旋余地
汗颜无地
壶中天地
脚不点地
脚不沾地
金光盖地
江河行地
进壤广地
金声掷地
极天际地
极天爬地
极天蟠地
极天罔地
寂天寞地
假天假地
将天就地
脚踏实地
锦天绣地
经天纬地
荆天棘地
惊天动地
九天九地
局天促地
局天蹐地
局天扣地
跼天促地
跼天蹐地
撅天扑地
经纬天地
赍志没地
愧汗无地
愧悔无地
号天扣地
开天辟地
哭天喊地
哭天抢地
琅嬛福地
老天拔地
擂天倒地
帡天极地
量兵相地
连天匝地
流天澈地
留有余地
闾阎扑地
立锥之地
立足之地
名声扫地
骂天扯地
骂天咒地
埋天怨地
瞒天瞒地
瞒天昧地
瞒天席地
谩天昧地
谩天谩地
漫天遍地
漫天彻地
漫天盖地
漫天漫地
漫天塞地
漫天掩地
漫天匝地
弥天盖地
弥天亘地
幕天席地
密勿之地
名誉扫地
牛眠吉地
蟠天际地
劈天盖地
扑天盖地
铺天盖地
普天匝地
铺胸纳地
欺天诳地
欺天罔地
穷天极地
如履平地
戎马之地
容身之地
容膝之地
丧师失地
叁天两地
扫田刮地
上天入地
上天下地
桑梓之地
十八层地狱
十八重地狱
死败涂地
是非之地
生灵涂地
设身处地
身首异地
十死之地
首善之地
随时随地
升天入地
梭天摸地
斯文扫地
斯文委地
死心搭地
死心落地
死心塌地
死心踏地
水银泻地
四战之地
天不转地转
体面扫地
谈天论地
谈天说地
谭天说地
啼天哭地
通天彻地
通天达地
推天抢地
拖天扫地
威风扫地
五经扫地
无立锥地
无人之地
帷天席地
乌天黑地
五体投地
威信扫地
无置锥地
息肩之地
下临无地
泻水著地
形胜之地
掀天动地
掀天揭地
掀天扑地
掀天斡地
谢天谢地
焮天铄地
熏天赫地
薰天赫地
心悬两地
咽喉要地
吁天呼地
椎天抢地
一败涂地
衣不曳地
壹败涂地
盈尺之地
衣冠扫地
要害之地
一箭之地
云阶月地
云堦月地
一乱涂地
颜面扫地
鱼米之地
一牛吼地
一牛鸣地
用钱因地
引人胜地
游刃余地
一射之地
一天一地
倚天拔地
殷天动地
殷天震地
用天因地
冤天屈地
怨天怨地
云天雾地
用武之地
一席之地
一隅之地
以锥刺地
走伏无地
战天斗地
遮天盖地
遮天迷地
遮天压地
震天动地
震天骇地
震天撼地
震天铄地
知天知地
指天画地
指天说地
咒天骂地
柱天踏地
足踏实地
钻天入地
置之死地
置之死地而后快
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已
置锥之地
拔了萝卜地皮宽
不知天高地厚
恶龙不斗地头蛇
盘古开天地
强龙不压地头蛇
天不盖,地不载
天不怕,地不怕
亡立锥之地
无立锥之地
无立足之地
无容身之地
无用武之地
无置锥之地
游刃有余地
一十八层地狱
立于不败之地
贫无立锥之地
如入无人之地
死无葬身之地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万丈高楼从地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块石头落地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局高天,蹐厚地
跼高天,蹐厚地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盆朝天,碗朝地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天要价,落地还钱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钱不落虚空地
英雄无用武之地
整篓洒油,满地拣芝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莫神与天,莫富于地
日月经天,河海带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Ⅳ 和地字有关的成语
地利人和、 人地生疏、 地旷人息 伏地圣人、 人杰地灵、 人间地狱、 无人之地、 出人头地、 地广人息 地灵人杰、 地广人希
Ⅳ 跟地有关的成语
立地成佛、
怨天怨地、
无地可容、
绝地天通、
天高地下、
不留余地、内
拔地容参天、
推天抢地、
水银泻地、
极天蟠地、
酒食地狱、
泻水著地、
立地书厨、
天崩地解、
天摧地塌、
喜地欢天、
跼天促地、
殷天动地、
天老地荒、
埋天怨地、
十死之地、
流天澈地、
死心搭地、
哭天喊地、
兵挫地削、
撼地摇天、
谈天论地、
地狱变相、
天悬地隔、
花天锦地
Ⅵ 带地的成语都有什么
1、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详细释义: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我国~,人口众多。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2、地老天荒 [ dì lǎo tiān huāng ]
详细释义:也说天荒地老。形容时间久远。唐李贺《致酒行》诗:“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出 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3、地动山摇 [ dì dòng shān yáo ]
详细释义: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 处: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4、地阔天长[ dì kuò tiān cháng ]
基本释义:大地辽阔,天空广阔。
出 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5、地丑力敌[ dì chǒu lì dí ]
详细释义:指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出处: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继续发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Ⅶ 与土地有关的成语和俗语有哪些
地久天长 : ①形容自历时悠久. ②形容爱情永久不变.犹言白头到老 地旷人稀 :见“地广人稀” 地老天荒 ①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②犹言地为之老,天为之荒.形容极其感人.③谓改朝换代 地灵人杰 谓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 地平天成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 地上天宫 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 地塌天荒 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人勤地不懒,地内出黄金. 只要勤劳,土地会给你相应的丰收回报. 太岁头上动土 比喻触犯 *** 有力的人. 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Ⅷ 与 土地有关的成语
【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不易之地】:每年可以耕种的肥沃的土地.
【城狐社鼠】: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寸草不生】: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寸地尺天】: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寸土必争】: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寸土不让】: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寸土尺地】: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寸土尺金】: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地丑力敌】:指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地广民众】:土地广阔,百姓众多.
【地广人众】: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地尽其利】:尽:尽力,充分.使土地、山川、地面上下物质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地狭人稠】:稠:密、多.土地狭窄,人口稠密.即地少人多,非常拥挤.
【肥田沃地】:肥沃的土地.
【分茅赐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列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锡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胙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肤寸之地】: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肝胆楚越】: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膏场绣浍】:指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膏腴之地】: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膏腴之壤】: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
【割地称臣】: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割地求和】: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攻城夺地】: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攻城掠地】:掠夺土地.同“攻城略地”.
【攻城略地】: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攻城徇地】: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广土众民】: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旱涝保收】: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况良好,不论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稷蜂社鼠】:稷:五谷之神;社:土地庙.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的人.
【践土食毛】: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鲸吞虎噬】: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539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滴水穿石
下一篇: 第一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