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见利忘义

大道家园 2023-07-07 21:17:24

拼音 : 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简拼 : jlwy

近义词 : 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反义词 : 见利思义、舍生取义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连动式

成语解释 : 利:利益;义:道义。见到私利就不顾道义

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成语用法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见利忘义的故事

见利忘义的故事(5篇)

见利忘义的故事1【词目】见利忘义

【发音】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形容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反义词】见利思义

【成语故事】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见利忘义的故事2【注音】jiàn lì wàng yì

【典故】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见钱眼开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利令智昏

【相反词】见利思义、舍生取义、见义勇为

【押韵词】侧足而立、纨绮子弟、不可胜纪、上根大器、啖以重利、足趼舌敝、争权夺利、同敝相济、肥田沃地、一碧无际、......

【年代】古代

【灯谜】见钱不认朋友

【歇后语】拾钱不识街坊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吕氏安排吕产、吕禄掌握国家大权,不得人心。吕后死后,老臣周勃、陈平想办法铲除吕家势力,就请老丞相郦商的儿子郦寄出面约他的好朋友吕禄外出打猎,借机杀掉吕禄,郦寄被封为大将军

【成语举例】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见利忘义的故事3 见利忘义的故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材料

【发音】jiàn lì wàng yì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近义词】唯利是图

【反义词】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的故事4汉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惠帝懦弱无能,由他母亲吕后执政。吕后是个野心家,处心积虑地要篡夺刘氏政权,残酷害死了刘邦的许多亲属,连惠帝也觉得这些不是人干的事,吓得生病,不再过问政治。

周勃和陈平商量后,认为吕禄与曲周侯郦商、郦寄父子的关系密切,可以加以利用。于是把郦商软禁起来,胁迫郦寄去诱劝吕禄交出兵权。郦寄无奈,只得按周勃和陈平教他的话去欺骗吕禄说:“高祖和吕后共同平定天下,刘氏所立的九个王和吕氏所立的三个王,都是大臣们商量决定的,刘氏的诸侯王以为不妥当。如今太后去世,少帝年纪很轻,您不赶快回国守住自己的封地,却充当大将军率领军队,这会引起大臣和诸侯王的怀疑。还是交还大将军印,把军队交还给太尉吧。同时请梁王也归还相国大印,回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样,齐王一罢兵,您也可以坐享千里江山。”

这席话说动了吕禄的心,他就叫人去告诉吕产和吕家其他的人。大家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办。吕禄很相信郦寄,便离开军营,同他一起出外游玩,顺路去看望姑妈吕媭。不料,吕媭知道这件事后大怒道:“你身为将军,却擅自离开军营,丢掉军队。吕家今后没有立足之地了!”

说罢,她把所有珠玉宝器全部撒在堂下,以表示没有必要替别人保存这些财宝了。

为了取得兵权,周勃通过主管符节的纪通;拿了符节假传皇帝命令,控制了驻扎在城外的北军。接着,又让郦寄等人叫吕禄交出了大将军印信。

周勃进入北军营门后,传令全军说:“拥护吕家的露出右臂,拥护刘家的露出左臂。”

结果,全军兵卒都露出了左臂。北军就这样被周勃接管了。这时,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北军,想进宫作乱,但侍卫不让他进门。吕禄的女婿刘章,乘机率兵向吕产发动攻击,最后将他杀死。

周勃见刘章除掉了吕,认为大势已定,非常高兴。第二天就把吕禄斩首,用棍棒打死吕媭,又分头把吕家男男女女全部抓起来,不论老少全部斩首。郦寄虽然是吕禄的好朋友,但他在诛灭吕氏的斗争中出了力,所以让他袭父爵为曲周侯。

见利忘义的故事5 【释义】

利:利益。义:道义。这则成语是讽刺在有利可图时,就不顾道义。

【用法】

贬义。用来形容为了利益而忘掉道义,出卖朋友的人。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汉书·郦商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成语故事】

郦商曾同汉高祖刘邦在高阳一同起兵,他看刘邦很有才干,便将自己手下四千兵马交给他统率,自己却去冲锋陷阵,并屡建战功。因此,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任命他为右丞相。刘邦死后,皇权落在吕后手中。吕后野心很大,她让吕氏家族来执掌天下,封自己的侄儿吕产、吕禄为王,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的这些倒行逆施,遭到了群臣的反对。等吕后一死,周勃和陈平一些老臣便秘密谋划,打算彻底清除吕氏家族的势力。但是,吕禄掌管北军的兵权,周勃无法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这紧要关头,他想起了老丞相郦商。因为郦商的儿子郦寄是吕禄的好朋友,可以用调虎离山计把吕禄骗出京城,然后设法把他除掉。当时郦商正在家中养病,周勃便去看望郦商,要他协助灭掉吕氏家族。郦商见吕氏家族大势已去,只得同意,并让儿子郦寄按计去欺骗吕禄。吕禄受到郦寄的邀请,便随其一起出城打猎。乘此时机,周勃领兵控制了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余党全部清除。不久,郦商病死,郦寄被封为将军。史书上记载此事时,说郦寄的行为是出卖朋友。出卖朋友的人总是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就不顾道义了。吕后篡权吕后,名雉,刘邦之妻。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她在帮助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刘邦死后,吕后欺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朝中旧臣,获取实权;又毒死刘邦次子赵王如意,砍断他母亲戚夫人的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成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介绍

见利忘义是一个贬义的成语,你知道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见利忘义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见利忘义的意思
拼音: ji?n l? w?ng y?

典故出处: 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解释意思: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夺取了政权,她把吕氏家族的子弟分王封侯,对一些持不同政见的大臣加以镇压。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在遗诏中任命侄子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京都禁卫军统领,他们准备联合其他吕氏的党羽篡夺刘汉政权。

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对此事非常气愤,决心将政权夺回归还刘氏。当时,吕禄与曲周侯郦商父子交情最深,两人经过商量,就把郦商软禁起来,胁迫他的儿子郦寄去引诱吕禄交出兵权。郦寄因父亲被扣做人质,只得按计行事,去对吕禄说:?王侯大臣们对你们封王都没有异议,但如今你们掌握兵权,大臣们便怀疑你们要兴兵作乱,你何不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福,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你们。?

吕禄是个胸无大志的人,见好朋友说得有理,就去请教其他吕氏子弟,大家众说纷纭,吕禄心烦意乱,拉着郦寄去打猎,顺便去看姑母吕媭,也就是吕后的妹妹。吕媭听说吕禄要交出兵权,气得将家中的珠宝都扔在地上,大骂吕禄道:?兵权一失,我吕氏一族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呢

郦寄听到吕媭的话后,立即报告周勃和陈平,并且还得到消息,大将军灌婴与齐王刘襄联军准备回京除掉吕氏一族,陈平、周勃精神为之一振,决定立即动手,里应外合。

在刘邦功臣纪信的儿子纪通的帮助下,周勃拿到了符节,周勃拿着符节进入了北军帅营,假传皇帝的命令,夺取了北军的军权。他怕吕禄不服,派郦寄和典客刘揭去劝诱吕禄:?太尉奉命掌管北军,你最好交出将印,否则将大祸临头,后悔莫及啊!?

吕禄本就对交出兵权这件事犹豫不决,见郦寄相劝,认为好友不会欺骗自己,就交出了兵权。周勃掌握兵权后,立即行动,诛杀了吕氏一族,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郦寄在诛灭吕氏家族的斗争中做出了贡献,但有些人认为郦寄见利忘义,出卖了朋友。后来,人们就用?见利忘义?这个成语讥讽见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的人。
用见利忘义造句
1) brown表示收到这些支持的信件令人欣慰,因为这表明开发团队没有做任何过份或者见利忘义的事情。

2) 我们正处于涸辙之鱼的坏境里,没想到他不但见死不救,而且还把我们最后一丝希望给弄没了。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3) 好男人视钱财为身外之物,他们不是金钱的奴隶,他们不会见利忘义,他们的心是很坦荡而富有的。

4) 历史将如何评判新工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尝试,试图结合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公正以改善民生?还是见利忘义的压榨势力,上至职能广泛的稳固机构,下至小媒体集团,无处不在的操控性政客?

5) 杨杰失望的离开了,但是他在心里大骂道,果然是黑社会,见死不救见利忘义的卑鄙小人。

6)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

7) 追溯昨日,感叹今朝,那些红袍加身紫带缠腰的佞臣,那些见利忘义奸诈诡谲的小人,相比东坡多么渺小。

8) 人的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9) 我们常常对社会上的见利忘义义愤填膺,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共页:下一页。

10) 他是个见利忘义之人,我早就不和他来往了。

11) 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12) 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丧失民族气节的败类,常常以敌为友,甚而认贼作父。

13) 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不能结交他。

14) 对那些见利忘义的生产者进行严厉的处罚。

15) 故事中的漆工举手之劳与人为善不见利忘义,船主知恩图报,这两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16) 做人要讲义气,不能见利忘义。

17) 他一向见利忘义,贪污收贿样样都来。

18) 处处攀比,心态失衡是腐败之因;贪图享受,怕苦怕累是腐败之壤;求名图利,见利忘义是腐败之源。

19) 书给予了我创新的能力。它使我明白识时务者非俊杰,见风使舵,见利忘义而不懂崇高圣洁心灵的人,或能成事,但决非俊杰,只有刚正不阿,勇往直前的人方为俊杰。

2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人,见利忘义的行为却仍有存在。

看了见利忘义故事的人还看:

1. 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

2. 见利忘义的典故是什么

3.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

4. 见利忘义如何成语接龙

见利忘义的事例

1: 郦寄,为了升官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2 :吕布,最典型的见利忘义。事迹就不用说了吧,三姓家奴。

3: 越南受大量美金军火的诱惑,将我国对其援助并赶跑美国人的事情抛在脑后,悍然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杀害我大量军民。现代的典型的忘恩负义。由此,中越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4:《水浒》里面出卖林冲的陆虞侯。

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


见利忘义的解释

[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只图一己私利,而置 道义 于不顾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 吕布 拱手 来降。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详细解释 看到 私利,而不顾道义。语出 《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 :“当 孝文 时, 天下 以 郦寄 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 :“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三国演义》 第三回:“﹝ 李肃 ﹞曰:‘某与 吕布 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词语分解

见的解释见 (见) à 看到:看见。 罕见 。 见微知著 。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 相形见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会晤:会见。接见。 对事物观 义的解释义 (义) ì 公正 合宜的 道理 或举动: 正义 。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 义务 。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 意义 。含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496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