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名正言顺

大道家园 2023-07-07 20:29:12

拼音 :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简拼 : mzys

近义词 : 理直气壮

反义词 : 理屈词穷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出处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例子 : 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名正言顺的成语解释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名正言顺的成语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语解释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成语繁体:名正言顺

成语简拼:M Z Y S

成语注音:ㄇ一ㄥˊ ㄓㄥˋ 一ˊ ㄕㄨㄣ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名正言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辨形名,不能写作“各”。

近义词:理直气壮

反义词:理屈词穷

成语例子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元 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顺”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拓展内容:名正言顺反义词

[近义] 理直气壮

[反义] 理屈词穷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顺”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造句]:

一、农民起义军政权的建立名正言顺,天诱其衷。

二、同学们都说“:你是班长,代表全班上台领奖,当然是名正言顺。”。

三、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见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浊了,使他喝不到清水。

四、他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校教务处处长。

五、身为监察委员,对於公务员失职提出弹劾,本是名正言顺的事。

六、本来是件名正言顺的事,被你这样一搞,什麽立场都没有了。

七、顶天马上:他名正言顺,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马上的汉子汉。

八、另外一个是,向麦克白一样,总统希望能够名正言顺的`履行他的承诺。

九、你们应该先向校方申请场坟,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举办活动。

十、石油公司希望该项法案可以通过,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增加产量。

十一、他是我班名正言顺的班长。

十二、王经理得到董事长授权整顿营业部门,名正言顺,谁敢不服?

十三、根据继承权法,他是名正言顺的国王,但是要去得到王冠他必须去围攻巴黎并最终成为天主教徒。

十四、他所做的事总是名正言顺,所以不曾受到非议。

十五、拾金不昧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十六、选举结果公布,苏同学的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地成为下一届学生会长。

名正言顺的意思

传统意义上讲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示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近义词】:理直气壮
【反义词】:理屈词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大众心理的说法:

名正了 言顺了
你所做的事情符合现在的国情,符合大众心理,没有离经畔道。
就像找女朋朋友,要结婚,双方父母要同意,领证,办婚礼。
一切的一切,符合了世人的眼光和心理,那就叫 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正当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公元前501年,当上鲁国的中都宰的孔子已经51岁了,孔子很用心地工作,在公元前502年,又做了司空,接着,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当上了司寇,这也是孔子所希望的。
孔子56岁那年,又当上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
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80个美貌的女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120匹骏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这一计果然奏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
孔子回答说:“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祖,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
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
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子路尤其高兴,问孔子道:“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你首先干些什么?”
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说:“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
子路不客气地说:“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驳说:“您真粗暴!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存疑在心中。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往何处摆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讲出来的道理一定要行得通!”
孔子在卫国也没有呆多长时间,只十个月的时间,原因是卫灵公听信谗言进而不信任孔子,孔子无奈,只好走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487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