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掩人耳目

大道家园 2023-08-10 18:02:23

拼音 : 掩人耳目 (yǎn rén ěr mù)

简拼 : yrem

近义词 : 欲盖弥彰、偷天换日、瞒上欺下

反义词 : 原形毕露、真心实意、光明磊落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动宾式

成语解释 :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出处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成语用法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 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遮人耳目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201 成语 遮人耳目 注音 ㄓㄜ ㄖㄣˊ ㄦˇ ㄇㄨˋ 汉语拼音 zhē rén ěr mù 释义 义参「掩人耳目」。
见「掩人耳目」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掩人耳目」之典源,提供参考。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近闻有贼臣高俅、杨戬,乃市井无籍小人,一旦遭遇圣恩,巧进佞谀,簧蛊圣听,轻屑万乘之尊严,下游民间之坊市,宿于娼馆1>,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注解〕(1)娼馆:妓院。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掩人耳目」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掩人耳目」的典源本于《大宋宣和遗事.亨集》。
《大宋宣和遗事》主要叙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亨集〉里有一段记载:宋徽宗眼见国势渐衰,又有臣子上奏国家将有刀兵之危,因而十分忧愁。
陪侍在旁的平章高俅、御史杨戬,见徽宗闷闷不乐,就建议徽宗要及时行乐。
于是他们带徽宗微服出游,到了金环巷,与名妓李师师喝酒作乐。
这件事传到谏臣曹辅耳中,随即进表直谏徽宗不该被奸臣蛊惑,贵为天子竟到市井民间游玩,宠幸娼妓,睡在娼馆里。
这种行事举动,想要遮蔽他人的耳目,实在不可能。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史官也记在史书上,到时可是贻笑万代,不可以不谨慎啊!后来「掩人耳目」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用假象欺骗、蒙蔽他人。
如《镜花缘》第七三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书证 01.《糊涂世界》卷七:「他来问过几次,我听说是这个差使只算遮人耳目的事,不然你也没有当过一项差使,怎么立刻就出去署事?」02.《镜花缘》第七三回:「那知他这文就如好好一人,浑身锦绣绫罗,头上却戴的是草帽,脚上却穿的是草鞋,所以反觉其丑。
如把草帽草鞋放在粗衣淡服之人身上,又何尝有甚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用法说明近义词:
反义词:辨识 参考语词 掩人耳目

掩人耳目什么意思

“掩人耳目”的意思是: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掩盖事实来欺骗别人。也作“遮人耳目”。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掩人耳目这个成语是动宾式的;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我们常常说谁谁谁哪个坏人为了躲避警察的追踪,经常利用掩人耳目的方法进行躲藏。下面我来用这个成语造几个句子。

(1)她大放厥词,小题大做,只不过是为了藏形匿影,掩人耳目罢了。

(2)虽然他一再伪装以掩人耳目,然而在事证确凿下,他贩毒的行径终于图穷匕见。

(3)为了掩人耳目,他精心地布置了假现场,妄图逍遥法外。

(4)掩人耳目能遮掩住的,都和你没有直接关系,耳目本就清明能听能看。

以上就是我对“掩人耳目”这个成语的解释,还有这个成语的一些用法介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1444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