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疾首蹙頞

大道家园 2023-08-05 13:28:26

拼音 : 疾首蹙頞 (jí shǒu cù é)

简拼 : jsce

近义词 : 疾首蹙额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疾首:头痛;蹙:皱。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例子 : 《明史·陆昆传》:“驰骋宴乐,岂知小民疾首蹙頞赴诉之无路。”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对照翻译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欢乐啊。假使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钟、鼓、箫、笛的声音,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啊!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

庄暴见孟子原文翻译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欢乐啊。假使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钟、鼓、箫、笛的声音,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啊!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

作品赏鉴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由叙入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文章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

这篇对话体议论文,通过孟子与齐王的对话显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

1、循循导入,借题发挥。

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

2、对比和重复。

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之音”和“今王田猎……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

3、生动形象的议论语言。

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等。孟子在正面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

4、因利势导,论辩灵活

孟子见到齐王就“好乐”的事向齐王发问。齐王对“乐”的意义并不理解而觉理亏,因而“变乎色”,忙拿“直好世俗之乐”来作托词,不料孟子却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与治国联系起来,引起齐王的兴趣,缓和了谈话的气氛。此时孟子提出“今之乐犹古之乐”,表现了论辩的灵活性。而后的两个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引导齐王将谈话的话题引入自己的轨道,逐步明确自己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

《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下

梁惠王章句下

凡十六章。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见于之见,音现,下见于同。语,去声,下同。好,去声,篇内并同。庄暴,齐臣也。庶几,近辞也。言近于治。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今乐,世俗之乐。古乐,先王之乐。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闻与之与,平声。乐乐,下字音洛。孰乐,亦音洛。独乐不若与人,与少乐不若与众,亦人之常情也。?臣请为王言乐:为,去声。此以下,皆孟子之言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蹙,子六反。頞,音遏。夫,音扶。同乐之乐,音洛。钟鼓管钥,皆乐器也。举,皆也。疾首,头痛也。蹙,聚也。頞,额也。人忧戚则蹙其额。极,穷也。羽旄,旌属。不与民同乐,谓独乐其身而不恤其民,使之穷困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病与之与,平声。同乐之乐,音洛。与民同乐者,推好乐之心以行仁政,使民各得其所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好乐而能与百姓同之,则天下之民归之矣,所谓齐其庶几者如此。范氏曰:?战国之时,民穷财尽,人君独以南面之乐自奉其身。孟子切于救民,故因齐王之好乐,开导其善心,深劝其与民同乐,而谓今乐犹古乐。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若必欲以礼乐治天下,当如孔子之言,必用韶舞,必放郑声。盖孔子之言,为邦之正道;孟子之言,救时之急务,所以不同。?杨氏曰:?乐以和为主,使人闻钟鼓管弦之音而疾首蹙頞,则虽奏以咸、英、韶、濩,无补于治也。故孟子告齐王以此,姑正其本而已。?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囿,音又。传,直恋反。囿者,蕃育鸟兽之所。古者四时之田,皆于农隙以讲武事,然不欲驰骛于稼穑场圃之中,故度闲旷之地以为囿。然文王七十里之囿,其亦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后也与?传,谓古书。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刍,音初。荛,音饶。刍,草也。荛,薪也。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阱,才性反。礼:入国而问禁。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阱,坎地以陷兽者,言陷民于死也。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獯,音熏。鬻,音育。句,音钩。仁人之心,宽洪恻怛,而无较计大小强弱之私。故小国虽或不恭,而吾所以字之之心自不能已。智者明义理,识时势。故大国虽见侵陵,而吾所以事之之礼尤不敢废。汤事见后篇。文王事见诗大雅。大王事见后章。所谓狄人,即獯鬻也。句践,越王名。事见国语、史记。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乐,音洛。天者,理而已矣。大之字小,小之事大,皆理之当然也。自然合理,故曰乐天。不敢违理,故曰畏天。包含遍覆,无不周遍,保天下之气象也。制节谨度,不敢纵逸,保一国之规模也。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周颂我将之篇。时,是也。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言以好勇,故不能事大而恤小也。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夫抚之夫,音扶。恶,平声。疾视,怒目而视也。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诗大雅皇矣篇。赫,赫然怒貌。爰,于也。旅,众也。遏,诗作?按?,止也。徂,往也。莒,诗作旅。徂旅,谓密人侵阮徂共之众也。笃,厚也。祜,福也。对,答也,以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此文王之大勇也。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衡,与横同。书周书大誓之篇也。然所引与今书文小异,今且依此解之。宠之四方,宠异之于四方也。有罪者我得而诛之,无罪者我得而安之。我既在此,则天下何敢有过越其心志而作乱者乎?衡行,谓作乱也。孟子释书意如此,而言武王亦大勇也。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王若能如文武之为,则天下之民望其一怒以除暴乱,而拯己于水火之中,惟恐王之不好勇耳。此章言人君能惩小忿,则能恤小事大,以交邻国;能养大勇,则能除暴救民,以安天下。张敬夫曰:?小勇者,血气之怒也。大勇者,理义之怒也。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知此,则可以见性情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分矣。?

疾开头的四字成语介绍

由疾开头的成语有:
疾风劲草 疾不可为 疾恶如仇 疾言倨色 疾病相扶 疾雨暴风 疾首蹙额 疾首痛心 疾足先得 疾言怒色 疾风迅雷 疾恶如风 疾如旋踵 疾如雷电 疾风暴雨 疾首蹙頞 疾言厉色 疾言遽色 疾风甚雨 疾风骤雨 疾恶若雠 疾声厉色 疾言厉气 疾恶如雠
疾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疾足先得 ? 得心应手 ? 手舞足蹈 ? 蹈汤赴火 ? 火树银花 ? 花红柳绿 ? 绿水青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清水秀? 秀水明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明水秀 ? 秀出班行 ? 行云流水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疾字开头成语解释
1)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2) 疾言遽色: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3)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4) 疾足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5) 疾雨暴风: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6) 疾走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7) 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8) 疾不可为: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9) 疾风骤雨: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10) 疾声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11) 疾首痛心: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12) 疾言倨色: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13) 疾风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14) 疾恶如风: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15) 疾恶若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16) 疾风暴雨: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17) 疾风甚雨:指大风急雨。

18) 疾风迅雷: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19) 疾如雷电: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20) 疾如旋踵: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21) 疾首蹙额: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包含疾字的成语意思
1) 手疾眼快:形容机灵敏捷。

2)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3) 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4) 除疾遗类: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5) 攻疾防患: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6)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7) 亟疾苛察: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8)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9) 暴风疾雨: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10) 大声疾呼: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11) 悼心疾首: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12) 妒贤疾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同?妒贤嫉能?。

13) 愤时疾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14) 愤世疾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15) 愤世疾邪:犹愤世嫉俗。

16) 高才疾足: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同?高才捷足?。

17) 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18) 疚心疾首: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19) 伤心疾首: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20) 痛心疾首: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21) 衔枚疾走:衔:用嘴含;枚:像筷子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疾走:快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

22)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23) 心腹之疾: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24) 烟霞痼疾: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25) 掩瑕藏疾: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26) 积忧成疾: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27) 疥癣之疾:疥、癣: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亦作?疥癞之疾?、?疥癞之患?、?疥癣之病?、?癣疥之疾?。

28)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9) 纤芥之疾: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

30) 偕生之疾: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

31) 癣疥之疾:癣疥:两种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32) 不徐不疾: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看了疾字开头成语的人也喜欢:

1. 腹字开头成语

2. 吊开头有哪些四字成语

3. 患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

4. 痛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5. 关于枕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10926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