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五毒俱全 (wǔ dú jù quán)
简拼 : wdjq
近义词 : 无恶不作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成语解释 : 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出处 : 王朔《过把瘾就死》:“本来是掏个钱包进了监狱,出来就五毒俱全了。”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各种坏事都做
例子 :
产生年代 : 现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日常生活和书面用语中,五毒俱全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人们常常用之来形容一些恶劣的人和事物。那“五毒俱全”的“五毒”究竟是那“五毒”呢?
人们常常说的“五毒俱全”的“五毒”大意就是指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等不良嗜好和恶学,其实这已经偏离了原意。经考证,“五毒”最初是指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
《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沙、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作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共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
“五毒俱全”的五毒在最初认为并不毒,只有五毒齐聚才毒。“五毒俱全”方可以毒攻毒,此乃为良药。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在后来文字的演变进程中,五毒有了更多的解释:有指骗、赌、帮、烟、娼五种社会丑恶现象;有指鞭、捶、灼、徽、纆五种酷刑;有指蝎、蛇、蜂、蜮、蜈蚣五种毒虫;有指汞、镉、铅、铬、砷五种对人体有毒害的重金属;还有指对水污染的酚、氰、汞、铬、砷。
应该说明的是蜘蛛并不是“五毒”之一,蜘蛛也没毒性,而金庸小说中有关于“五毒教”教徒使用毒物的说法,硬把蜘蛛列为五毒之一,反倒成了作品的一处硬伤。
原本五毒,通常指的是: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现在社会常说的五毒是抽烟、喝酒、好色等不良嗜好,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尽。
五毒俱全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本来是掏个钱包进了监狱,出来就五毒俱全了。”
示例:他五毒俱全,无恶不作。
近义词
作恶多端 [ zuò è duō duān ]?
释义:干了很多坏事。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示例:他是个作恶多端的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
五毒俱全中的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五毒,(有时被称为五蠹),古时我国中原地区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五毒有个基本标准,就是为中国民间所用的可入药的剧毒生物。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老天津卫曾经有一项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饼,五毒饼是用模子刻好后蒸烤出来的,模子形状不一,里面刻有五种“毒物”的图案。
有关五毒的习俗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传统上五毒图案常作为儿童服装图案及端午节相关图案,因为人们使用相信五毒图案可以以毒攻毒,防止身体受五毒侵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877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大三粗
下一篇: 五谷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