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败不旋踵 (bài bù xuán zhǒng)
简拼 : bbxz
近义词 : 一触即溃
反义词 : 旗开得胜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补充式
成语解释 :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出处 : 唐·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很快就失败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1. 俗开头的四字成语 【败井颓垣】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 鲁迅 《题三义塔》诗:“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败不旋踵】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 唐 卢照邻 《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 谦 瓒 之间,羁旅 袁 曹 之窢迹促克讵久存勋担魔手,岂拙於用武,将遇非常敌乎?”《北史·杨敷传》:“未议致身,先图问鼎,假称 伊 霍 之事,将肆 莽 卓 之心,人神同疾,败不旋踵。”
【败化伤风】见“ 败俗伤化 ”。
【【败材伤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谓 子皮 曰:]‘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 谓 齐宣王 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后以“败材伤锦”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臣非有憎疾以求进也,但为陛下惜此举厝。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谓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茅盾 《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馀,成事不足!”参见“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败於垂成】谓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 宋 无名氏 《释常谈·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於垂成。”参见“ 功败垂成 ”。
【败柳残花】比喻风尘女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休猜做败柳残花。”《群音类选·清腔类·李子花》:“可惜了月貌花容,颠倒做败柳残花。”
【败俗伤化】谓败坏社会道德风气。《汉书·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晋书·羊祜传》:“ 王夷甫 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亦作“ 败俗伤风 ”、“ 败化伤风 ”。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诈静以惑众,则败俗伤风。”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钻穴隙》:“笑你个 齐 人太妄,可正是败化伤风轻薄郎。”《西游记》第七一回:“奈何他玷污了皇后,败俗伤风,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
【败俗伤风】见“ 败俗伤化 ”。
【败国亡家】见“ 败国丧家 ”。
【败国丧家】使国破家亡。《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陈衍 《元诗纪事·黄菜叶谣》:“盖三人皆 元 戚机臣,其残膏积侈,败国丧家,帝特恶焉。”亦作“ 败国亡家 ”。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自古以来,因为奸臣陷害忠良,以致败国亡家,这种例子也不少。”
【败绩失据】谓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梁启超 《敬告国中之说实业者》:“及今几经败绩失据,犹复漠然无所动於中。”
【败鳞残甲】龙身上散落的鳞甲。比喻纷飞的雪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上》引《西清诗话》载 宋 张元 《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2. 有俗字的四字词语 伤风败俗、
雅俗共赏、
凡夫俗子、
惊世骇俗、
愤世嫉俗、
入乡随俗、
世俗之见、
末俗流弊、
世扰俗乱、
俗易风移、
一民同俗、
异政殊俗、
俗语常言、
民淳俗厚、
哗世动俗、
习以成俗、
逴俗绝物、
超凡脱俗、
降心顺俗、
清旷超俗、
风移俗改、
激贪厉俗、
俗之所排、
雅俗之分、
达士拔俗、
物殷俗阜、
流风遗俗、
诡雅异俗、
不同流俗、
凡桃俗李
3. 和俗有关的四字成语 遗俗绝尘:
遗世绝俗:
贞不绝俗:
相习成俗: 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习俗移人: 指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习非成俗: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习以成俗: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未能免俗: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违乡负俗: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违时绝俗:
违世绝俗:
违时绝俗: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违世乖俗: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违世绝俗: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违世异俗: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随俗沈浮:
随俗浮沈:
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俗不可医: 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随俗雅化:
树俗立化: 树立风俗教化。
世扰俗乱: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世俗之见: 世人的庸俗见解。
适俗随时: 犹言顺应时俗。
时移俗易: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伤化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
伤教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轻举绝俗:
离世绝俗:
惊世绝俗:
4. 俗语的俗的四字词 愤世嫉俗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惊世骇俗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矫世励俗 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矫国革俗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入国问俗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伤化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
违时绝俗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伤风败俗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遗世越俗 指超脱世俗。
遗风余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遗世拔俗 超脱世俗。同“遗世越俗”。
5. 求几个不俗的四字成语 关于团结的成语
爱人以德 助人为乐 煮粥焚须 忠信乐易 亲去骨肉
亲如手足 情同手足 情深潭水 雪中送炭 解衣推食
奔走之友 不分彼此 布衣之交 同心协力 称兄道弟
赤心相待 打成一片 打得火热 道义之交 分甘共苦
甘苦与共 肝胆相照 高义薄云 管鲍之交 患难之交
金龟换酒 金兰之友 兰友瓜戚 民胞物与 莫逆之交
契若金兰 人扶人兴 仁民爱物 仁义道德 如兄如弟
深情厚谊 负荆请罪 胜友如云 式好之情 视同手足
视为知己 手足之情 同窗之情 同舟共济 推襟送抱
刎颈之交 四海之内皆兄弟
关于创新的成语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吐故纳新
关于意志力成语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不拔之志 斗志昂扬 发扬踔厉 发扬蹈厉
富贵不能淫 钢筋铁骨 海枯石烂 弘毅宽厚
坚忍不拔 坚韧不拔 坚贞不屈
精卫填海 九死未悔 抗颜为师 励志竭精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木人石心 穷当益坚 誓死不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命有归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咬钉嚼铁 意气风发 毅然决然 有死无二
真金不火来炼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忠贞不渝 专心致志
坚韧
坚韧不屈
希望可以帮到您..
6. 俗语的俗能组什么四字词 伤风败俗、
雅俗共赏、
惊世骇俗、
凡夫俗子、
愤世嫉俗、
入乡随俗、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世俗之见、
士俗不可医、
异政殊俗、
清旷超俗、
风移俗改、
末俗流弊、
俗之所排、
逴俗绝物、
世扰俗乱、
降心顺俗、
一民同俗、
民淳俗厚、
凡桃俗李、
物殷俗阜、
避俗趋新、
流风遗俗、
阿时趋俗、
哗世动俗、
诡雅异俗、
不同流俗、
激贪厉俗、
安于故俗
俗手伶工、
违乡负俗、
达士拔俗、
超尘拔俗、
委曲从俗、
浑俗和光、
调风变俗、
负俗之讥、
约定俗成、
争天抗俗、
遗俗流风、
飞遁离俗、
染风习俗、
砭庸针俗、
习以成俗、
从俗就简、
化民成俗、
卑论侪俗、
诽誉在俗、
俗下文字、
随俗浮沉、
简傲绝俗、
从俗浮沉、
耦世接俗、
违时绝俗、
变俗易教、
绝尘拔俗、
白俗元轻、
弃俗出家
俗语常言、
愚夫俗子、
顺时随俗、
未能免俗、
迁风移俗、
矫世变俗、
庸耳俗目、
遗俗绝尘、
相沿成俗、
白丁俗客、
树俗立化、
遁世绝俗、
不落俗套、
贞不绝俗、
俗谚口碑、
救时厉俗、
民情土俗、
风俗习惯、
习俗移人、
安居乐俗、
省俗观风、
匡谬正俗、
一化齐俗、
乱俗伤风、
安于故俗,
溺于旧闻、
浇风薄俗、
通俗易懂、
高情迈俗、
不僧不俗
抗尘走俗、
世俗之言、
适俗随时、
遁世离俗、
俗不堪耐、
矫国革俗、
轻举绝俗、
拘俗守常、
扬清厉俗、
庸夫俗子、
移风易俗、
坐镇雅俗、
悯时病俗、
随俗雅化、
绝国殊俗、
出家弃俗、
阿世媚俗、
随俗沉浮、
俗易风移、
观风问俗、
改俗迁风
7. “扰”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扰”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只有扰扰胶胶。
扰扰胶胶 [ rǎo rǎo jiāo jiāo ]
基本释义:纷乱貌。
出处:战国 庄子《庄子·天道》:“胶胶、扰扰,皆扰乱之貌也。”
白话译文:胶胶、扰扰都是纷乱的样子。
扩展资料:
含有“扰”的四字词语:
1、扰人清梦 [ rǎo rén qīng mèng ]
基本释义:打扰别人的美梦。清梦的意思是美梦。
2、扰动力矩 [ rǎo dòng lì jǔ ]
基本释义:气动藕连效应。
3、心理骚扰 [ xīn lǐ sāo rǎo ]
基本释义:心理不健康的老板在工作中对员工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
4、工频干扰 [ gōng pín gān rǎo ]
基本释义:市电电压的频率为50Hz,它会以电磁波的辐射形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我们把这种干扰称之为工频干扰。
5、闲人勿扰 [ xián rén wù rǎo ]
基本释义:表示他想来找他的人的目的是于他的需求是一样的。
8. 以“试”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没有以“试”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很多包括“试”字的成语,如以身试法、初试啼声、及锋一试、新硎初试、选歌试舞、及锋而试、日试万言、长材小试、以身试险、跃跃欲试、初试锋芒、日省月试、屡试不爽、持戈试马等。
一、以身试法
【解释】: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白话文:“要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初试啼声
【拼音】[ chū shì tí shēng ]
【解释】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人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白话文: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
三、及锋一试
【拼音】[ jí fēng yī shì ]
【解释】及:趁着;锋:锋利。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出自】现代曾朴《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读书人的第二生命,一听见了开考的消息,不管多垒四部,总想及锋一试,雯青也是其中的一个。”
四、新硎初试
【解释】: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这五百和尚,都是侠禅亲自教出来的,操练了几年,今日新硎初试,勇气百倍。”
白话文:“这五百和尚,都是侠禅亲自教出来的,操练了几年,今天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勇气百倍。”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五、选歌试舞
【解释】:指放荡的生活方式。同“选色征歌”。
【出自】:宋·周密《露华·次张岫云韵》:“选歌试舞,连宵恋醉珍丛。”
白话文:“放荡的生活方式,连夜恋醉珍丛林。”
《新唐书》:
1.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果,有名周、隋间。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进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仍领选。
与玄龄共筦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当时浩然归重。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斥岭表。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及未乱,擢其子左千牛构兼尚舍奉御。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后诏功臣世袭,追赠密州刺史,徙国莱。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构位慈州刺史。次子荷,性暴诡不循法,尚城阳公主,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承乾谋反,荷曰:“琅邪颜利仁善星数,言天有变,宜建大事,陛下当为太上皇。请称疾,上必临问,可以得志。”及败,坐诛。临刑,意象轩骜。构以累贬死岭表。
如晦弟楚客,少尚奇节,与叔父淹皆没于王世充。淹与如晦有隙,谮其兄杀之,并囚楚客濒死。世充平,淹当诛。楚客请于如晦,不许。楚客曰:“叔残兄,今兄又弃叔,门内几尽,岂不痛哉!”如晦感悟,请之高祖,得释。方建成难作,楚客遁舍嵩山。贞观四年,召为给事中。太宗曰:“君居山似之矣,谓非宰相不起,渠然邪?夫走远者自近,人不恤无官,患才不副。而兄与我异支一心者,尔当如兄事吾而辅我。”楚客顿首谢,因擢为中郎将。每入直,尽夕不释杖,帝知而劳之,进蒲州刺史,政有能名,徙瀛州。后为魏王府长史,迁工部尚书,摄府事,以威肃闻。揣帝意薄承乾,乃为王谐媚用事臣,数言王聪睿可为嗣,人或以闻,帝隐恚。及王贬爵,暴其罪,以如晦功免死,废于家,终虔化令。
淹,字执礼,材辩多闻,有美名。隋开皇中,与其友韦福嗣谋曰:“上好用隐民,苏威以隐者召,得美官。”乃共入太白山,为不仕者。文帝恶之,谪戍江表。赦还,高孝基为雍州司马,荐授承奉郎,擢累御史中丞。王世充僭号,署少吏部,颇亲近用事。洛阳平,不得调,欲往事隐太子。时封伦领选,以谂房玄龄,玄龄恐失之,白秦王,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尝侍宴,赋诗尤工,赐银钟。庆州总管杨文干反,辞连太子,归罪淹及王珪、韦挺,并流越巂,王知其诬,饷黄金三百两。及践阼,召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食四百户。淹建言诸司文桉稽期,请以御史检促。太宗以问仆射封伦,伦曰:“设官各以其事治,御史劾不法,而索桉求疵,是太苛,且侵官。”淹嘿然。帝曰:“何不申执?”对曰:“伦所引国大体,臣伏其议,又何言?”帝悦,以资博练,帝敕东宫仪典簿最悉听淹裁订。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所荐赢四十人,后皆知名。尝白郅怀道可用,帝问状。淹曰:“怀道及隋时位吏部主事,方炀帝幸江都,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帝曰:“卿时何云?”曰:“臣与众。”帝折曰:“事君有犯无隐,卿直怀道者,何不谠言?”谢曰:“臣位下,又顾谏不从,徒死无益。”帝曰:“内以君不足谏,尚何仕?食隋粟忘隋事,忠乎?”因顾群臣:“公等谓何?”王珪曰:“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辟。’禄重责深,从古则然。”帝笑曰:“卿在隋不谏,宜置。世充亲任,胡不言?”对曰:“固尝言,不见用。”帝曰:“世充愎谏饰非,卿若何而免?”淹辞穷不得对。帝勉曰:“今任卿已,可有谏未?”答曰:“顾死无隐。”贞观二年疾,帝为临问。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始,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子敬同袭爵,官至鸿胪卿。
如晦五世孙元颖,贞元末及进士第,又擢宏词。数从使府辟署,稍以右补阙为翰林学士,敏文辞,宪宗特所赏欢。吴元济平,论书诏勤,迁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穆宗以元颖多识朝章,尤被宠,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为学士承旨,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安县男。自帝即位,不阅岁至宰相,晋绅骇异。甫再期,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帝为御安福门临饯。
敬宗骄僻不君,元颖每欲中帝意以固幸,乃巧索珍异献之,踵相蹑于道,百工造作无程,敛取苛重,至削军食以助裒畜。又给与不时,戎人寒饥,乃仰足蛮徼。于是人人咨苦,反为蛮内觇,戎备不修。大和三年,南诏乘虚袭戎、巂等州,诸屯闻贼至,辄溃,戍者为乡导,遂入成都。已傅城,元颖尚不知,乃率左右婴牙城以守。贼大掠,焚郛郭,残之,留数日去,蜀之宝货、工巧、子女尽矣。初,元颖计迫,将挺身走,会救至乃止。文宗遣使者临抚南诏,南诏上言:“蜀人祈我诛虐帅,不能克,请陛下诛之,以谢蜀人。”由是贬邵州刺史。议者不厌,斥为循州司马。官属崔璜、纥干巘、卢并悉夺秩,分逐之。元颖死于贬所,年六十四。将终,表丐赠官,乞归葬。诏赠湖州刺史。元颖与李德裕善,会昌初,德裕当国,因赦令复其官。弟元绛,终太子宾客。元绛子审权。
审权,字殷衡,第进士,辟浙西幕府。举拔萃中,为右拾遗。宣宗时,入翰林为学士,累迁兵部侍郎、学士承旨。懿宗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迁门下侍郎,出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庞勋乱徐州,审权与令狐綯、崔铉连师掎角,馈粟相衔,王师赖济。勋破,进检校司空,入为尚书左仆射、襄阳郡公。继领河中、忠武节度使。卒,赠太子太师,谥曰德。审权清重寡言,性长厚,居翰林最久,终不漏禁近语。在方镇,视事有常处,要非日入未始就内寝。坐必敛衽,常若对大宾客。或昼日少息,则顾直将解帘;即旁无人,自起彻钩,手拥帘徐下,乃退。与杜悰俱位将相,悰先进,故世谓审权为“小杜公”。
子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从宣武王铎府为推官,以长安尉为集贤校理。丧母,以孝闻。又辟刘邺、牛蔚二府,稍进兵部员外郎。萧遘领度支,引判度支按。僖宗狩蜀,奔谒行在,三迁中书舍人,召为翰林学士。方关东兵兴,调发绥徕,书诏丛浩,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从还京师,再迁兵部尚书,封建平县子。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苍黄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得遗马,褫绅为靮乘之。朱玫兵逼乘舆,帝走宝鸡,独让能从。翌日,孔纬等乃至。俄而进狩梁。是时栈道为山南石君涉所毁,天子间关嶮涩,让能未尝暂去侧。帝劳曰:“朕失道,再遗宗庙。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让能顿首曰:“臣世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扞牧圉,临难苟免,臣之耻也。”帝次褒中,擢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于时,嗣襄王煴即伪位,强籓大镇附者已十八,贡赋不输行在,无以备赏劳,卫兵往往乏食,君臣搏手无它策。让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谕王重荣,重荣果奉诏。已而京师平,进中书侍郎,徙封襄阳郡公。官吏多污伪署,有司皆欲论死,让能以胁从不足深治,固争之,多所全贷。昭宗立,进尚书左仆射、晋国公,赐铁券,累进太尉。
李茂贞守凤翔,自大顺后兵浸强,恃有功,不奉法,朝廷弱,弗能制。会杨复恭走山南,茂贞欲兼有梁、汉,请以师问罪,未报而兵出,帝忿其专,然不得已从之。山南平,诏茂贞领兴元、武定,而以徐彦若为凤翔节度使,分果、阆州隶武定军。茂贞怨,不赴镇,上章语悖慢。又诒书让能诋责,以为助守亮为乱,抑忠臣,夺己功,其言丑肆。京师匈惧,日数千人守阙下,候中尉西门重遂出,请与茂贞凤翔地,为百姓计。答曰:“事出宰相,我无预。”茂贞益怨。帝怒,诏让能计议,且趣调发,经月不就第。
时宰相崔昭纬阴结茂贞及王行瑜,让能所言悉漏之,茂贞乃以健儿数百杂市人,候昭纬与郑延昌归第,拥肩舆噪曰:“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昭纬曰:“上委杜太尉,吾等何知?”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帝愈怒,捕首恶诛之。京师争避乱,逃山谷间。让能谏帝曰:“茂贞固宜诛,然大盗适去,凤翔国西门,又陛下新即位,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使怨望。”帝曰:“今诏令不出城门,国制桡弱,贾生恸哭时也。朕顾奄奄度日,坐观此邪!卿为我图之,朕自以兵属诸王。”让能曰:“陛下欲削涤僭嫚,刚主威,隆王室,此中外大臣所宜共成之,不宜专任臣。”帝曰:“卿,元辅,休戚与我均,何所避?”泣曰:“臣位宰相,所以未乞骸骨者,思有以报陛下,敢计身乎!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但时有所未便。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景福二年,以嗣覃王为招讨使,神策将李钅岁副之,率师三万送彦若赵镇。昭纬内畏有功,密语茂贞曰:“上不喜兵,一出太尉。”茂贞乃悉兵迎战盩厔,覃王败,乘胜至三桥。让能曰:“臣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帝涕下不能已,曰:“与卿决矣!”再贬雷州司户参军。茂贞尚驻兵请必杀之,乃赐死,年五十三。
弟彦林,官御史中丞;弘徽,户部侍郎,皆及诛。帝痛之,后赠太师。
子光乂,次子晓,不复仕。晓入梁,贵显于世。
2.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房玄龄谓无忌曰:“祸隙已芽,败不旋踵矣。夫就大计者遗细行,周公所以绌管、蔡也。”遂俱入白王,请先事诛之,王未许。无忌曰:“大王以舜何如人?”王曰:“浚哲文明,为子孝,为君仁,又何议哉?”对曰:“向使浚井弗出,得为孝乎?涂廪弗下,得为仁乎?大杖避,小杖受,良有以也。”王未决。事益急,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恭、李孟尝讨难,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帝以无忌皇后兄,又少相友,眷倚日厚,常出入卧内。进尚书右仆射。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帝顾新歃血,不取为失机,取之失信,计犹豫,以问大臣。萧瑀曰:“兼弱攻昧,讨之便。”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或有言无忌权太盛者,帝持表示无忌曰:“我与公君臣间无少疑,使各怀所闻不言,斯则蔽矣。”因普示君臣曰:“朕子幼,无忌于我有大功,视之犹子也。疏间亲、新间旧之谓不顺,朕无取焉。”无忌亦自惧贵且亢,后又数言之,遂解仆射,授开府仪同三司。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皆以元勋封一子郡公。进册司空,知门下、尚书省事,无忌辞,又因高士廉口陈“以外戚位三公,嫌议者谓天子以私后家”。帝曰:“朕任官必以才,不者,虽亲若襄邑王神符,不妄授;若才,虽仇如魏征,不弃也。夫缘后兄爱昵,厚以子女玉帛,岂不得?以其兼文武两器,朕故相之,公等孰不曰然?”无忌固让,诏答曰:“黄帝得力牧,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为五伯长;朕得公,遂定天下。公其无让!”帝又思所与共艰难,赖无忌以免,作《威凤赋》以赐,且况其功。
帝欲功臣并世袭刺史,贞观十一年,乃诏有司:“朕凭明灵之佑,贤佐之力,克翦多难,清宇内。盖时屯共资其力,世安专享其利,朕所不取。刺史,古诸侯,虽名不同,而监统一也。无忌等义贯休戚,效挺夷险,嘉庸懿绩,简在朕心。其改锡土宇,用世及之制。”乃以无忌为赵州刺史,以赵为公国;房玄龄宋州刺史,国于梁;杜如晦赠密州刺史,国于莱;李靖濮州刺史,国于卫;高士廉申州刺史,国于申;侯君集陈州刺史,国于陈;道宗鄂州刺史,王江夏;孝恭观州刺史,王河间;尉迟敬德宣州刺史,国于鄂;李绩蕲州刺史,国于英;段志玄金州刺史,国于褒;程知节普州刺史,国于卢;刘弘基朗州刺史,国于夔;张亮澧州刺史,国于郧。凡十有四人。余官食邑尚不在。无忌等辞曰:“群臣披荆刺,事陛下。今四海混一,诚不愿违远左右,而使世牧外州,与迁徙等。”帝曰:“割地封功臣,欲公等后嗣长为籓翰,而薄山河之誓,反为怨望,朕亦安可强公土宇邪?”遂止。后帝幸其第,自家人姻娅劳赐皆有差。久之,进位司徒。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因曰:“我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吾心亡聊。”即投床,取佩刀自向,无忌等惊,争抱持,夺刀授晋王,而请帝所欲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帝顾王曰:“舅许汝矣,宜即谢。”王乃拜。帝复曰:“公等与我意合,天下其谓何?”答曰:“王以仁孝闻天下久矣,固无异辞;有如不同,臣负陛下百死。”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帝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止之。帝征高丽,诏摄侍中。还,辞师傅官,听罢太子太师,遥领扬州都督。
帝尝从容问曰:“朕闻君圣臣直,人常苦不自知,公宜面攻朕得失。”无忌曰:“陛下神武圣文,冠卓千古,性与天道,非臣等愚所及,诚不见有所失。”帝曰:“朕冀闻过,公等乃相谀悦。朕当评公等可否以相规。”谓:“高士廉心术警悟,临难不易节,所乏者骨鲠耳。唐俭有辞,善和解人,酒杯流行,发言可意,事朕二十年,未尝一言国家事。杨师道性谨审,自能无过,而懦不更事,缓急非可倚。岑文本敦厚,文章、论议其所长也,谋常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坚正,其言有益,不轻然诺于人,能自补阙。马周敏锐而正,评裁人物,直道而行,所任皆称朕意。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无忌应对机敏,善避嫌,求于古人,未有其比;总兵攻战,非所善也。”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顾遂良曰:“我有天下,无忌力也。尔辅政,勿令谗毁者害之。”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进无忌太尉,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固辞尚书省,许之。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泣曰:“我家不幸,高阳公主与我同气,往谋反,今舅复尔,使我重愧天下,奈何?”对曰:“房遗爱口乳臭,与女子反,安能就事?无忌奸雄,天下所畏伏,一旦窃发,陛下谁使御之?今即急,恐攘袂一呼,以啸同恶,且为宗庙忧。陛下不见隋室乎?宇文化及父宰相,弟尚主,而身掌禁兵,炀帝处之不疑,然而起为戎首,遂亡隋。愿陛下决之。”帝犹疑,更诏审核。明日,敬宗言无忌反明甚,请逮捕。帝泣曰:“舅果尔,我决不忍杀,后世其谓我何?”敬宗曰:“汉文帝舅薄昭,从代来有功,后坐杀人,帝惜挠法,令朝臣丧服就哭之,昭自杀,良史不以为失。今无忌忘先帝之德,舍陛下至亲,乃欲移社稷、败宗庙,岂特昭比邪?在法夷五族。臣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乘机亟行,缓必生变。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伏其智,王莽、司马懿之流。今逆徒自承,何疑而不决?”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所在发兵护送;流其子秘书监冲等于岭外;从弟渝州刺史知仁贬翼州司马。后数月,又诏司空绩、中书令敬宗、侍中茂将等覆按反狱。敬宗令大理正袁公瑜、御史宋之顺等即黔州暴讯。无忌投缳卒,冲免死,杀族子祥,流族弟思于檀口,大抵期亲皆谪徙。
初,无忌与遂良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帝亦宾礼老臣,拱己以听。纲纪设张,此两人维持之也。既二后废立计不合,奸臣阴图,帝暗于听受,卒,以屠覆,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初,无忌自作墓昭陵茔中,至是许还葬。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其以裔孙钧为猗氏令。”
无忌从父敞,字休明。隋炀帝为晋王,敞以库直从畋骊山,王凌危逐鹿,谏曰:“大王冒垂堂,淫原兽,可乎?”王遂止。即位,颇见识擢。及幸江都,留守禁御。高祖入关,率子弟谒新丰,授将作少监,出为杞州刺史。贞观初,坐受赇免。太宗以后属,岁私给禀,偿其费。累封平原郡公。卒赠幽州都督,谥曰良,陪葬昭陵。
从父弟操,字元节。父览,为周大司徒、薛国公。操有学术。初,高祖辟署相国府金曹参军。未几,检校虞州刺史。从秦王征讨,常侍旁,与闻秘谋。徙陕州,城中无井,人勤于汲,操为酾河溜入城,百姓利安。以母丧解,长老守阙颂遗爱。服除,封乐寿县男。为齐、扬、益三州刺史,课皆最,下诏褒扬。永徽初,以陕州刺史卒,赠吏部尚书,谥曰安,葬给鼓吹,至虞罢。
子诠,尚新城公主。诠女兄为韩瑗妻。无忌得罪,诠流巂州,有司希旨杀之。诠有甥赵持满者,工书,善骑射,力搏虎,走逐马,而仁厚下士,京师无贵贱爱慕之。为凉州长史,尝逐野马,射之,矢洞于前,边人畏伏。诠之贬,许敬宗惧持满才能仇己,追至京,属吏讯搒,色不变,曰:“身可杀,辞不可枉!”吏代为占,死狱中。
无忌族叔顺德。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授统军,从平霍邑、临汾、绛郡有功。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通将奔洛阳,顺德跳追桃林,执通以献,遂定陕县。以多进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
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籍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时守长多通饷问,顺德绳擿无所容,遂为良吏。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占部中腴田数十顷,夺之以给贫单。寻坐累还第。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卒,遣使吊之,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旧唐书》:
1.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如晦以高孝基有知人之鉴,为其树神道碑以纪其德。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手诏著作郎虞世南曰:“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奄从物化,追念勋旧,痛悼于怀。卿体吾此意,为制碑文也。”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又尝赐房玄龄黄银带,顾谓玄龄曰:“昔如晦与公同心辅朕,今日所赐,唯独见公。”因泫然流涕。又曰:“朕闻黄银多为鬼神所畏。”命取黄金带遣玄龄亲送于灵所。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其国官府佐并不之罢。终始恩遇,未之有焉。子构袭爵,官至慈州刺史,坐弟荷谋逆,徙于岭表而卒。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贞观中,与太子承乾谋反,坐斩。
?如晦弟楚客,少随叔父淹没于王世充。淹素与如晦兄弟不睦,谮如晦兄于王行满,王世充杀之,并囚楚客,几至饿死,楚客竟无怨色。洛阳平,淹当死,楚客泣涕请如晦救之。如晦初不从,楚客曰:“叔已杀大兄,今兄又结恨弃叔,一门之内,相杀而尽,岂不痛哉!”因欲自刎。如晦感其言,请于太宗,淹遂蒙恩宥。楚客因隐于嵩山。贞观四年,召拜给事中,上谓曰:“闻卿山居日久,志意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则不能出,何有是理耶?夫涉远者必自迩,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为众所许,无虑官之不大。尔兄虽与我体异,其心犹一,于我国家非无大功。为忆尔兄,意欲见尔。宜识朕意,继尔兄之忠义也。”拜楚客蒲州刺史,甚有能名。后历魏王府长史,拜工部尚书,摄魏王泰府事。楚客知太宗不悦承乾,魏王泰又潜令楚客友朝臣用事者,至有怀金以赂之,因说泰聪明,可为嫡嗣。人或以闻,太宗隐而不言。及衅发,太宗始扬其事,以其兄有佐命功,免死,废于家。寻授处化令,卒。
如晦叔父淹。淹,字执礼。祖业,周豫州刺史。父征,河内太守。淹聪辩多才艺,弱冠有美名,与同郡韦福嗣为莫逆之交,相与谋曰:“上好用嘉遁,苏威以幽人见征,擢居美职。”遂共入太白山,扬言隐逸,实欲邀求时誉。隋文帝闻而恶之,谪戍江表。后还乡里,雍州司马高孝基上表荐之,授承奉郎。大业末,官至御史中丞。王世充僭号,署为吏部,大见亲用。及洛阳平,初不得调,淹将委质于隐太子。时封德彝典选,以告房玄龄,恐隐太子得之,长其奸计,于是遽启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武德八年,庆州总管杨文干作乱,辞连东宫,归罪于淹及王珪、韦挺等,并流于越巂。太宗知淹非罪,赠以黄金三百两。及即位,征拜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赐实封四百户。以淹多识典故,特诏东宫仪式簿领,并取淹节度。寻判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前后表荐四十余人,后多知名者。淹尝荐刑部员外郎郅怀道,太宗因问淹:“怀道才行何如?”淹对曰:“怀道在隋日作吏部主事,甚有清慎之名。又炀帝向江都之日,召百官问去住之计。时行计已决,公卿皆阿旨请去,怀道官位极卑,独言不可。臣目见此事。”太宗曰:“卿尔可从何计?”对曰:“臣从行计。”太宗曰:“事君之义,有犯无隐。卿称怀道为是,何因自不正谏?”对曰:“臣尔日不居重任,又知谏必不从,徒死无益。”太宗曰:“孔子称从父之命,未为孝子。故父有争子,国有争臣。若以主之无道,何为仍仕其世?既食其禄,岂得不匡其非?”因谓群臣曰
1. 关于失败的四字词语 【百败不折】折:屈服。
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兵败将亡】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
形容作战失败。【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
必定不会失败。【败不旋踵】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
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兵挫地削】挫:失败;削:割。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败绩失据】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
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败寇成王】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残兵败将】残馀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
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
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成败论人】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成败荣枯】成功与失败,得志与失意。指人在仕途或事业上的得失荣辱。
【成败兴废】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重蹈覆辙】蹈:踏;复: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重蹈复辙】蹈:踏;复: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出豕败御】出:突然出来;御:马车。
突然冲出一头野猪使马车翻车。比喻受到意外事故发生使事情失败。
【垂首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同“垂头丧气”。
【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王败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王败贼】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
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重张旗鼓】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
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大败亏轮】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大败涂地】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打落水狗】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得失成败】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蹈袭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蹈袭复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复车之轨】轨:车辙。翻车的辙迹。
比喻失败的教训。【覆车之轨】轨:车辙。
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覆车之鉴】复:倾复;鉴:镜子。把翻车作为镜子。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覆车之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复车之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复车之鉴】复:倾复;鉴:镜子。
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复车之辙】辙:车辙。翻车的辙迹。
比喻失败的教训。【复前戒后】复:倾复;戒:防备。
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覆前戒后】复:倾复;戒:防备。
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复餗偾辕】复:翻倒;餗:鼎中的食品;偾:仆倒。
翻倒鼎中的食物,仆倒车辕。比喻因不能胜任而失败。
【覆餗偾辕】复:翻倒;餗:鼎中的食品;偾:仆倒。翻倒鼎中的食物,仆倒车辕。
比喻因不能胜任而失败。【复舟之戒】推翻船的教训。
比喻失败的教训。【覆舟之戒】推翻船的教训。
比喻失败的教训。【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
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功堕垂成】功:成功;堕:通“隳”,毁坏;垂:接近,将近;成:成功。
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革刚则裂】革:皮革;刚:硬。
皮革太硬就容易断裂。比喻人或集团过分强硬就容易遭致失败或灭亡。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讳败推过】隐瞒失败,推托过失。【后车之戒】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
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好骑者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
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灰心短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同“灰心丧气”。【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灰心丧意】犹言灰心丧气。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焦熬投石】焦熬:指在火上久烧变脆的东西。
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节节败。
2. 形容失败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失败的四字成语有: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大败亏输、损兵折将、弃甲曳兵、丢盔弃甲、人仰马翻、头破血流、溃不成军、辙乱旗靡。
落花流水 luò huā liú shuǐ 释义: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 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造句:虽然敌人有着精良的军备,但仍然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yī bài tú dì 释义: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造句:滑铁卢一战,惠灵顿把拿破仑打得一败涂地。大败亏输 dà bài kuī shū 释义:遭受损失,输给别人。
打了败仗,损失很大。 造句: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官司,最后大败亏输。
损兵折将 sǔn bīng zhé jiàng 释义: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指打了败仗。
造句:可是结果是武田大军在砥石城下吃了一鼻子的灰,损兵折将。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释义:指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造句:他们想趁黑夜偷袭我们,没想到损兵折将.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释义:跑得连盔甲都丢了。
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造句:这一仗,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丢盔弃甲而逃。
人仰马翻 rén yǎng mǎ fān 释义: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 形容被打得惨败。
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造句:我军一个伏击,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仓皇而逃。
头破血流 tóu pò xuè liú 释义: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造句:像你这样不讲科学地蛮干,早晚会碰个头破血流的。溃不成军 kuì bù chéng jūn 释义: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的意思。
形容惨败。 造句:敌军遭遇我军埋伏,被打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辙乱旗靡 zhé luàn qí mǐ 释义: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造句:在我边防部队猛烈炮火的轰击下,敌军辙乱旗靡,落荒而逃了。
3. 失利4个字成语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败于垂成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出处:宋·无名氏《释常谈·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必不挠北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出处:《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残兵败将 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败兀》:“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
成败得失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4. 关于带败的四字成语 转败为胜、伤风败俗、
骄兵必败、坐观成败、
败将残兵、遗簪败履、
兵败将亡、百败不折、
败材伤锦、俏成俏败、
残军败将、甘败下风、
出豕败御、不分胜败、
败子回头、气急败丧、
背盟败约、成败论人、
伤教败俗、事败垂成、
败军之将、贪墨败度、
枯枝败叶、成败兴废、
心灰意败、佯轮诈败、
优胜劣败、身败名隳、
原形败露、成败利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291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踵事增华
下一篇: 比肩迭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