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柳骨颜筋

大道家园 2023-07-31 15:42:56

拼音 : 柳骨颜筋 (jiǔ gǔ yán jīn)

简拼 : jgyj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成语结构 :

成语解释 : 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

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常用程度 :

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颜筋柳骨,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jīnliǔgǔ,意思是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出自《祭石学士文》。
颜指颜真卿,因其书法筋肉丰满所以称为“颜筋”,柳指柳公权,其书法刚劲有力,谓之“柳骨”。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法。
示例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颜筋柳骨,献之、羲之。
★元·关汉卿《普天乐·喜得家书》宋陆游《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

我国古代被称为"颜筋柳骨"的是哪两位科学家?

一、颜筋柳骨不是两位科学家,而是两位著名的书法家。
二、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金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称。“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三、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四、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指什么?

“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宗元。颜书端庄雄伟,笔力遒健。苏轼说:“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柳书字形清瘦,风骨刚劲。米芾评为: “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他们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并称为“颜柳”。颜、柳二人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开创了各自的新风格。

扩展资料:

颜真卿早期书艺风格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结体工整,笔势秀媚。《东方朔画赞》,笔圆而劲,肥度适中。《鲜于氏离堆记》,笔力沉雄,结体丰伟。这一时期用笔偏于方峻,多用折笔,其结体都取相背。

中期代表作有《郭家庙碑》,雄秀独出,用笔雄强,多取篆法,结体横轻竖重,纵横舒宕。《麻姑仙坛记》,宽博端庄,笔力刚劲,字形相向,横轻竖重,用笔易方为圆。《大唐中兴颂》,字形和气势显得更为舒放。《颜勤礼碑》,笔法精熟,用笔劲健,气势逼人。这一时期颜体一变古法,用笔变方为圆,取相向结体开张,横轻竖重,用转不用折法,蚕头燕尾,高古雅劲。

晚年代表作如《李元靖碑》、《颜家庙碑》、《自告身帖》等,结体拙朴,横竖笔画匀称,体势敦实雄浑,用笔既能守于法度之中,又能萧散于绳墨之外,筋血凝聚,人书俱老。

柳公权尤工楷书,博欧字骨力,取颜字纵势。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如《金刚经》,为柳公权47岁时书,字虽小,结体严谨平稳,用笔灵巧清淡,方圆兼施,刚挺出之。《玄秘塔》结体紧密,端庄俊丽,引筋入骨,外拓内敛,笔法锐利,遒媚劲健。

《神策军碑》,字形较大,笔意豪迈,温恭而苍劲,结体偏舒放中和,点画锋芒棱角俨然一新,骨气洞达,遒劲取胜,自名一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237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