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使心用幸 (shǐ xīn yòng xìng)
简拼 : sxyx
近义词 : 使心作幸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见“使心作幸”。
出处 :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早起晚眠,吃辛受苦,也不知瞒心昧己,使心用幸,做下了许多冤业。”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1. “使”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使”在文言文中含义很多,不过以动词为主,详细解释和例子如下:
①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使之.”
④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
⑤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⑥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⑦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⑧假使;如果.《阿房宫赋》:“使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 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使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种解释既可作为名词、也可作为动词
〈动〉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致使;让;叫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运用;使用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使唤;役使;支使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耍弄;玩弄 。
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 *** ;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出使
唐雎使于秦。——《战国策·魏策》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放纵,任性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可以,行。
如:使的(可以)
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名〉
使者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佣人;奴仆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
如:节度使;转运使
姓
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清· 刘开《问说》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3. “使”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send;dispatch]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致使;让;叫 [let;make;cause]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运用;使用 [use;employ]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使唤;役使;支使 [order about;work;use]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商君书·外内》 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 况于使之者乎。——《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耍弄;玩弄 [play]。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 *** ;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出使 [serve as an envoy abroad] 唐雎使于秦。——《战国策·魏策》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放纵,任性 [indulge]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可以,行 [can;may]。如:使的(可以) 主使 [instigate]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编辑本段名词
使 shǐ 使者 [envoy;messenger]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使命 [mission]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资治通鉴》 佣人;奴仆[servant]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official]。如:节度使;转运使 姓 使
编辑本段连词
shǐ 假如;如果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清·刘开《问说》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佛学常见词汇 【使】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见十使条。
1. 幸灵 文言文阅读答案 幸灵,字克信,西晋人,住在豫章郡建昌县(今江西永修),性格沉默,善良平和,饱读书籍,受到别人侮辱也一点不生气,同‘邑里’的人都说他是呆子,父母兄弟也认为他很傻。
父亲派他去看守田里的稻谷,有牛群吃掉稻苗,他也不去驱赶,等到牛群走了,才去整理伤残的禾苗,父亲怒骂他,他回答说:“万物要生存,牛正饥饿地吃禾苗,干吗要去驱赶它们呢?”,父亲更加生气,反问,那你还整理倒伏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5303436的稻苗干什么呢?幸灵说:“就是稻子也有他的生存规律(天性),牛伤害了它们,我又怎么能不去管它呢?”。当时建昌县令樊长宾,叫百姓在‘建成山’上制造官船,还命令每个人做两根筷子筒。
幸灵还没有做好的筷子筒,被别人偷走了。偷筷子筒的人,忽然心口痛得很厉害。
幸灵问:“你没有偷我的筷子筒吗?”偷筷子筒的人不作回答。一会儿,那人心口痛的更厉害了。
幸灵说:“你不讲实话,会死的”,偷筷子筒的人点头承认了。幸灵端来一碗水给他喝,喝完水,病就好了。
大船造好了,200多人都推不动,官吏想再增加点人手来拉船。幸灵请求让自己来推船,只用100个人,手拿滚木,船走,滚木又放在前面垫上,不久船就被快速地推下了水,人们开始崇拜他。
其实搁在现代,谁都理解这个道理,但是当时人们还有很多不够开化啊。同县龚仲儒的女儿,生病多年,气息奄奄,幸灵用特别的水喷了一次,很快就痊愈了。
吕猗的母亲皇氏,半身不遂十多年。幸灵给他医治,然后在她的面前坐下,闭目入静。
过了一会儿,叫人扶她站起来走动,大家不相信,这样试了两次,皇氏就能自己行走了。高悝的家中,有鬼怪喧闹,器物能够自己移动,东西经常自己烧起来,要是现代人肯定知道这些自燃的现象。
当时的人迷信,到处请巫师驱禁,自然没有什么效果。幸灵经过这家门口,见门上贴了许多符,就叫主人把这些符都撕下烧掉,在大厅里面静坐了一阵,从此以后怪事也就绝迹了,当然我相信幸灵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肯定是当时人所不了解的,初民不会去考虑他怎样暗地驱除造成共振和自燃的根源的。
幸灵名声大了起来,此后四面八方的人,络绎不绝找他来医治疾病。幸灵救助了许多人,却不接受报答酬谢。
他对人总是那么客气恭敬,见了人就先拜,自报姓名。凡山林中有被摧残的草木,他一定要扶正整理好,路上遇见翻倒的器物,幸灵也总是要把它们扶正,他经常对人们宣讲“顺应天性”的道家学说。
晚年在本地娶了妻子施氏,生下儿子名字叫做幸迟。他后来医术也衰退了。
据说,他遇到仙人万洪后,跟随他“成仙”了。幸灵,他的这个姓氏很古怪,姓“幸”,一般人很少听说。
其实“幸”这个姓氏,是周文王的后代,人口总数非常少,在全国包括海外人口数应该就是几千人。主要聚集地是江西的于都、南康、瑞昌、高安,四川达川市、德阳市和其它省份少数乡镇,但是他们家族民族成分很纯粹,世系也非常清晰。
2. 文言文翻译 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父亲刘崎,在汉顺帝时担任司徒。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了他然后自己步行回家。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汉桓帝时,被大将军梁冀召用,先后五次调任司徒长史。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汉灵帝年间,被征召授予太中大夫一职,在华林园内做侍讲。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说:“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温和慈爱。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3. “幸”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幸运。
《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侥幸。
《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幸亏。
《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为……高兴。
柳宗元《骂尸虫文》:“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宠幸;宠爱。
《鸿门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帝王到某处。
《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敬词,希望对方照自己的意见做,可译为“希望”。
《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惨遭不幸【cǎn zāo bù xìng】遭到严重灾祸,多指死亡造句:这对卖豆汁的夫妇,前几日却惨遭不幸。
乐祸幸灾【lè huò xìng zāi】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造句: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三生有幸【sān shēng yǒu xìng】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
比喻非常幸运。造句:能和您一起学习,真是三生有幸。
使心作幸【shǐ xīn zuò xìng】用心机。亦作“使心用幸”造句:都为他皓齿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幸。
行险侥幸【xíng xiǎn jiǎo xìng】行险:冒险。冒险行事以求得意外的成功。
造句:盖革命党人,忠实者固多,而好勇疾贫,行险侥幸者亦不少。
4. 幸毗当军门立文言文翻译 您没说清,我把原文给你找出来了。望采纳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遗辛毗为军师。宣王既与亮对渭而战,亮设诱()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han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左治也。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 此必辛佐治也。”
诸葛亮驻扎在渭水边上,关中震动。魏明帝(曹睿)深怕晋宣王(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战,就派辛毗作军司马。宣王和诸葛亮在渭水对阵,诸葛亮想方设法诱骗宣王,宣王果然大怒,准备派大军和诸葛亮交战。诸葛亮派间谍侦察,谍报回来说:" 有一老夫,手持黄钺坚定地站在军营门口,军队没法出来。" 诸葛亮说:" 这个人一定是辛毗(佐治)。"
5. 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意气用事、别有用心、感情用事、取精用弘、执两用中、吃穿用度、无所用心、取精用宏、行藏用舍、求贤用士、施谋用计、选贤用能、用心用意、机关用尽、使心用幸、进贤用能、无所用之、使心用腹、舍道用权、弃短用长、使心用幸
1、意气用事
【解释】: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如今想来起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了,并没有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朝为官的人心中不快活,后悔却也晚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2、别有用心
【解释】: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
王太尊也认为他办事可靠,哪里知道他其实是别有用心。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和企图
3、感情用事
【解释】: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出自】: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下集第一章:“感情用事罗霄长叹一声:‘小马!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冲动办事
4、取精用弘
【解释】: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小小的国家,已经三代执掌政权,他们用东西很多,取其精华也很多。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提炼
5、执两用中
【解释】: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超过与不及两种意见舜都掌握了,然后采用适中的用于百姓。
炙冰使燥仗气使酒插科使砌乘势使气
负才使气鬼设神使见风使船见风使帆
借篷使风看风使帆量才器使论德使能
赏贤使能神使鬼差使乖弄巧使酒骂坐
使酒骂座使贤任能使心别气使心用腹
使心用幸使心作幸使性傍气使性谤气
使性掼气使嘴使舌顺风使船顺风使舵
顺风使帆随才器使瑶池女使驿使梅花
颐指风使占风使帆朱衣使者尊贤使能
趁风使柁蜂媒蝶使发踪指使发纵指使
箕帚之使不辱使命君臣佐使看风使船
绿衣使者目指气使鬼使神差见风使舵
举贤使能借风使船矜才使气看风使舵
眄视指使目使颐令如臂使指任贤使能
使智使勇神差鬼使使羊将狼使贪使愚
使臂使指使蚊负山无使滋蔓颐指气使
使料所及使心用幸使心作幸使愚使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136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豕虎传讹
下一篇: 使心作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