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三豕渡河

大道家园 2023-07-31 00:27:17

拼音 : 三豕渡河 (sān shǐ dù hé)

简拼 : ssdh

近义词 : 三豕涉河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成语解释 :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出处 : 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讹误

例子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文三写,鲁成鱼,帝成虎是什么意思

鲁鱼帝虎”,出于南北朝《颜氏家训》、唐·马总《意林》、唐·虞世南《北堂书钞》等书中:“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但当我们阅读晋·葛洪《抱朴子》时就会发现,在原本的《抱朴子·遐览》原文中却是:“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究竟是“帝成虎”还是“虚成虎”?是应该归结于形近而误,还是音近而讹呢?我经过考察有三个结果:其一,根据三个字的草书写法相比较,“帝”的书写方法更接近于“虎”字的书写方法,所以“帝成虎”正确。其二,根据篆书比较,“虚”与“虎”的字形似乎更接近;其三,如果说“虚成虎”正确,为什么在《意林》、《颜氏家训》和《北堂书钞》这些书的引用中,会把“虚”变成了“帝”字呢?为此,我查阅了《康熙字典》中“虎”字,则发现其义项的最后注有:《干禄字书》“虎”通作“‘虍’字头下加‘巾’”这个字。此字同“帝”字何其相似啊!综合上述“其一”和“其三”的情况,我认为:“帝成虎”正确。但无论是“帝成虎”还是“虚成虎”,二者毕竟都是形近而误,只不过是小巫大巫而已。
“三豕涉河”,出于《吕氏春秋·察传》。说的是:子夏想到晋国去,途经卫国时,听到有人在琅琅地读史书声:“晋国军队,三豕渡河。”子夏遂停下来对他说:“你读错了,应该是己亥渡河。那‘己’与‘三’形体相近,‘豕’与‘亥’写法相似。”但这位读书人却有点生气地说:“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怎么读错啦?”于是,子夏同他一起找来一本专门记载晋国历史的书来核实,结果发现这本书上写的竟是“己亥渡河”。为慎重起见,再核之别本,亦如此。此读书人乃认识到自己所读的书有误。子夏到晋国后,再询问晋国人,果然说是“晋国军队在己亥这天渡过黄河”。
于此,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指出:“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意思是说,晋国的史记,把“己亥渡河”写成“三豕渡河”,是形近而误。这也是佐证。

猪怕水成语是什么意思?

A. 关于猪的成语有些什么呢

1、牧猪奴戏 [ mù zhū nú xì ]

【意思】对赌博的鄙称。

【出处】《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

2、猪朋狗友 [ zhū péng gǒu yǒu ]

【意思】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出处】欧阳山《苦斗》四十四:“担心的是咱爷儿俩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份家业,将来不够他跟那些猪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纹银子!”

3、猪突豨勇 [ zhū tū xī yǒng ]

【意思】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出处】《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4、猪卑狗险 [ zhū bēi gǒu xiǎn ]

【意思】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出处】《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5、指猪骂狗 [ zhǐ zhū mà gǒu ]

【意思】犹指桑骂槐。亦作“指鸡骂狗”。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骂狗,欺侮俺娘儿们。”

B. 关于猪的成语(不重复)

猪朋狗友:
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泥猪疥狗: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致麻烦
一龙一猪:
喻二人相去悬殊
指猪骂狗:
犹指桑骂槐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杀猪教子】 比喻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猪朋狗友】 形容只能玩乐、不能共患难的朋友。
【猪羊变色】 比喻扭转并彻底改变局面。
【猪狗不如】 骂人连牲畜都不如的话。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辽东之猪】 表示少见多怪,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
【马店买猪】 (歇后语)没那事。比喻无中生有的事。
【扮猪吃老虎】 比喻用心机耍诈。【一龙一猪】 比喻人的贤与不肖,相去悬殊。
【泥猪瓦狗】 比喻无用之物。
【指猪骂狗】 拐弯抹角的骂人。
【牧猪奴戏】 赌博或奕棋。
【肥猪拱门】 比喻送上门来的利益。
【庙里的猪头】 (歇后语)已经有主。引申喻有理由、有道理。
【猪八戒上阵】 (歇后语)倒打一钯。 比喻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倒咬别人一口。
【猪八戒戴花】 (歇后语):(1)自觉美。 (2) 越是丑人越作怪。
【猪八戒照镜子】 (歇后语):(1)里外不是人。(2) 当面给他难看。
【猪八戒坐飞机】 (歇后语)丑上了天。
【猪八戒吃人参果】 (歇后语)全不知滋味。
【人怕出名猪怕肥】 (谚语)人出了名,往往招来各种麻烦;猪长肥了,将很快被屠宰。
【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比喻条件成熟了,才好办事。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谚语)比喻见识再少也会懂得一些。
【三豕渡河】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亦作三豕涉河。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的人。亦作封豨修蛇。
【牧豕听经】 比喻勤学。
【狼奔豕突】 形容人仓皇失措的逃跑,或坏人恣意摧残破坏。
【辽东白豕】 比喻少见多怪而自视不凡,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常用作自谦词。
【豕交兽畜】 比喻待人不礼貌。
【鲁鱼亥豕】 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亦作亥豕鲁鱼。
【信及豚鱼】 比喻极有信用。
【戴鸡佩豚】 因公鸡、野猪性好斗,古人作为勇猛的象徵。
【瘠牛偾豚】 比喻大国虽实力衰弱,然如凌压小国,则小国必亡。
【豚儿犬子】 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豚蹄穰田】 比喻希图以少许东西求取大量收益。
【拚死吃河豚】 (谚语)比喻勉强从事。
【豚肩不揜豆】 比喻非常节俭。
【犬彘之食】 比喻食物非常粗糙。
【狗彘不食】 比喻人的品行卑劣 *** ,连猪狗都嫌弃。
【狗彘不如】 比喻人的品格卑劣,连猪狗都比不上。
【曾子杀彘】 比喻人讲求信用。
【杀彘教子】 指父母教导子女应言行一致。
【行同狗彘】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亦作行同狗豨。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行同狗豨】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

参考资料://163.16.60.3/~t034/out%A6%B3%C3%F6%A1u%BD%DE%A1v%AA%BA%A6%A8%BBy.doc

C. 成语“人怕出名猪怕撞”的意思

人怕出名猪怕壮 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zhuàng
成语解释 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版致麻烦
常用程度权 常用
感 *** 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复句式
语法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不愿冒尖
产生年代 近代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俗话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
成语示例 鲁迅《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他这时也要成为包起来作为医治新的‘趋时’病的药料了。”
英文翻译 Fame portends trouble for men just as fattening does for pigs.
汉语词典解释

人怕出名猪怕壮 rén pà chū mínɡ zhū pà zhuànɡ
注音 ㄖㄣˊ ㄆㄚˋ ㄔㄨ ㄇㄧㄥˊ ㄓㄨ ㄆㄚˋ ㄓㄨㄤˋ
繁体 人怕出名猪怕壮
解释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D. 就是说有一个公猪和母猪相爱最后他为了保护母猪而牺牲了,请问说的是什么带猪的四字成语

猪突豨勇
zhū tū xī yǒng]

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E. 猪龙入水是成语吗

猪笼,装猪的笼子,用竹编成,有许多网洞。当猪笼被扔进水里,水就从各个网洞流入。水,为财之象征,寓意新年财源广进。“猪龙入水”,取龙而非笼,龙象征中国,寓意中国在猪年财源滚滚来,国富强盛。

F. 关于猪的成语和歇后语

牧猪奴戏
对赌博的鄙称。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猪卑狗险
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猪突豨勇
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一龙一猪
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意思是说人在幼时大致没有什么区别,而学问的深浅由年长而不同,于是有一龙一猪的差别。
鸡飞上树猪拱圈
这是一句预示地震的俗语,所以地震多发区的人们将它编入歌谣:"震前动物有前兆,综合异常作预报。牛羊骡马不服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咬"
打不死野猪树上躲
猪发起怒来可不得了,会凶悍得横冲直撞,所以人们说"打不死野猪树上躲"。
猪扶不上树
喻无可救药之人。

与猪有关的俗语还有:
猪嘴上插葱,装象。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热闹处献母猪,尽丢丑。
猪八戒上阵,倒打一钯。
猪拾柴,狗烧火,野狐扫地请客坐。
驼背子牵母猪,前世的冤。
死猪不怕开水烫。
狼奔豕突 豕:猪。突:冲撞。如狼那样奔跑,似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牧猪奴戏
对赌博的鄙称。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一龙一猪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猪卑狗险
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猪突豨勇
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G. 图片里开水烫猪,是什么成语

死猪不怕开水烫 sǐ zhū bù pà kāi shuǐ tàng
比喻人横下心来,什么都不怕。
郑秉谦《碧海缘》:内“死猪不怕开水烫,容陈富之一时也奈何他们不得,想不出什么新招。”
死猪不怕开水烫
又作死猪不怕开水浇,比喻无所顾忌,怎么办都行。
又作死猪不怕开水浇,比喻无所顾忌,怎么办都行。例:“但他是死猪不怕开水浇的,而自己何苦惹他的恨呢?”(柳青《种谷记》一四)。
歇后语:死猪不怕开火烫——豁出来了。
英语:A dead mouse feels no cold.

H. 牧猪奴戏成语是什么意思

[mù zhòu nú xì]
牧猪奴戏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古时赌博成灾,人人赌博,为劝诫他们回归正道,便用此词告诫批判热爱赌博的赌士。
中文名
牧猪奴戏
发 音
mù zhū nú xì
释 义
对赌博的鄙称
出 处
《晋书·陶侃传》
词目:牧猪奴戏
发音:mù zhū nú xì
释义:对赌博的鄙称。
出处:《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
事例:樗蒱为~,奈何得遇主知?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四十七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牧猪奴,即指赌徒。宋 朱熹 《观洪遵双陆谱有感》诗:“只恐分阴闲过了,更教人诮牧猪奴。”

I. 开水浇猪打一四字成语

皮糙肉厚
形容皮肤粗糙,赘肉横生。
意指人很粗蛮的样子。

J. 关于猪的成语(不下15个)

1;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解释〗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
2;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解释〗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3;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解释〗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4;寄豭之猪 〖解释〗寄:寄存;豭:公猪。寄放在别人家的公猪。比喻私闯别人家 *** 的男子。
5;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解释〗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6;猪狗不如 〖解释〗猪狗 : zhū ɡǒu 1.猪与狗。 2.詈词。谓人 *** 如牲畜。
7;急獐拘猪 〖解释〗"急张拘诸"。
8;冷水烫猪 〖解释〗.比喻白出力,无效果。
9;肥猪拱门 〖解释〗谓自己送物上门,使人意外得财。
10;狗猪不食其余 〖解释〗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11;指猪骂狗 〖解释〗犹指桑骂槐。
12;一龙一猪 〖解释〗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13;泥猪瓦狗 〖解释〗见“泥猪疥狗”。
14;泥猪癞狗 〖解释〗见“泥猪疥狗”。
15;泥猪疥狗 〖解释〗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16;猪朋狗友 〖解释〗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17;猪突豨勇 〖解释〗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18;猪卑狗险 〖解释〗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19人怕出名猪怕壮 〖解释〗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20牧猪奴戏 〖解释〗对赌博的鄙称。

三豕的意思三豕的意思是什么

三豕的词语解释是:《吕氏春秋_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三豕的词语解释是:《吕氏春秋_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拼音是:sānshǐ。注音是:ㄙㄢㄕˇ。结构是:三(独体结构)豕(独体结构)。
三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见“三豕涉河”。
关于三豕的诗词
《病中·遗编坐罢披三豕》
关于三豕的诗句
温寻简策评三豕渡河乃三豕研度疲三豕
关于三豕的成语
鹿驯豕暴牧豕听经狼突豕窜鲁鱼亥豕狼奔豕突三豕金根
关于三豕的词语
三豕渡河鹿驯豕暴辽东之豕辽东白豕辽东豕蜂合豕突三豕金根牧豕听经鲁鱼亥豕三豕涉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豕的详细信息

有哪三个是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以及介绍,如同《掩耳盗钟》,《刻舟求剑》等等

1、[原文]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2、[原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后多以喻文字的讹误。
【瞻蒲劝■】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语本《吕氏春秋·士容 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盗锺掩耳】《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盗锺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箕山之节】《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 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后因“箕山之节”谓隐居不仕的节操。
【豕亥鱼鲁】《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 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贪小失大】《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於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於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於美唐甚多。此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后以“贪小失大”指因贪图小便宜而失掉更大的利益。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
【连枝同气】《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 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逐臭之夫】典出《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 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135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