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逆耳忠言 (nì ěr zhōng yán)
简拼 : nezy
近义词 : 逆耳良言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
出处 :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说等
例子 : 姚雪垠《李自成》第23章:“罕见的是能够像大帅这样喜欢逆耳忠言,不喜欢听奉承的话。”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释义】
对自己有利的话语听起来都觉得不顺耳。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的军队进驻灞上以后,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就领着仆人,带着皇帝的大印、兵符等来到刘邦的军营,向刘邦投降了,秦朝政权正式宣告灭亡。刘邦率领军队进了秦朝的都城咸阳,他的将土们都乱纷纷地争着去找宫中的库房宝物,大家都挑好的东西拿。刘邦也在将士们的陪同下来到了阿房宫,他看到官殿那么富丽堂皇,陈设那么豪华,觉得眼睛都看花了。他每到一处,都有许多美如天仙的宫女们跪在地上迎接他,使得他有些飘飘然的感觉。他在宫中呆了一会儿,坐了一下秦二世的龙床,感到舒服极了,真想在宫中住下来不走了。
正在这时,刘邦的'部将樊哙突然闯了进来,他毫不客气地对刘邦说:“您是想打天下呢,还是想当个大财主啊?秦朝为什么灭亡了?还不是因为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您要是想打天下,就不能留恋这些东西。还是赶快回到军营中去吧!”刘邦还是不想马上离开,说:“你先回去吧!我再呆一会儿。”恰好这时张良也进来了,樊哙就把刚才的事给他说了一遍,要他去劝刘邦。
张良就对刘邦说:“正是因为秦朝的君主昏庸、暴虐,生活奢侈,荒淫无道,引起百姓造反,您才能够来到这儿。您为天下百姓除害,就应该勤俭、朴素,而您却一进秦宫就想着享乐!甚至不想走了,这怎么能行呢?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樊将军说得很对,希望您能听从他的劝告。”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对他一向十分敬重。
他听了张良的话以后,猛然省悟,就吩咐将士不准拿宫中的一针一线,把库房也原样不动地封了,然后带着将士们回到了军营。
紧跟着,刘邦召集了咸阳附近郡县的父老,向他们宣布约法三章,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为他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忠言逆耳”也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拼音:
zhōngyánnìěr
解释: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例句:
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哪里听得。(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原文就是: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有病就要吃药,而吃药就不能怕苦。苦味虽不受人欢迎,只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就不能拒绝它;"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但只要是中肯有益的,也不应该挑剔提意见者的话是否顺耳、方法是否得体。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的意见。强调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二者说出的从治病到治身,从治身到治国的道理,是非常正确的,并且通过前后语言上的对比和哲理上的互补把主题表达得一清二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077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号天搭地
下一篇: 逆天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