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荜路蓝缕 (bì lù lán lǚ)
简拼 : blll
近义词 : 筚路蓝缕
反义词 : 坐享其成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处 : 宋·司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若敖、蚡冒,荜路蓝缕空辛勤。”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 : 黄远庸《喜日日记》:“已由荜路蓝缕之期,入于重熙累洽之时期。”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筚路蓝缕的读音:bì lù lán lǚ。
筚的拼音是bì,声母是b,韵母是i,声调是四声。
路的拼音是lù,声母是l,韵母是u,声调是四声。
蓝的拼音是lán,声母是l,韵母是an,声调是二声。
缕的拼音是?lǚ,声母是l,韵母是v,声调是三声。
筚路蓝缕具体解释如下:
【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旧衣服。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译文】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与辛苦。
【近义词】历尽艰险、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寝苫枕块、荜路蓝蒌、开天辟地、披荆斩棘。
【反义词】花天酒地、轻而易举、养尊处优、坐享其成、荣华富贵、康庄大道。
筚路蓝缕的意思解释如下:
筚路蓝缕的基本解释:
《左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艰苦。也作荜路蓝缕。
筚路蓝缕的详细解释:
1、【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2、【出自】:《左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3、【示例】: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筚路蓝缕的例句如下:
1、筚路蓝缕,薪火绵延,伴随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大学的发展轨迹,已有百年的办学历程。
2、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开创了我国工业的新时代。
3、第一道是苦茶,人生难免有艰辛,筚路蓝缕是事业的根基。
4、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5、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先驱者曾筚路蓝缕地开辟荆荒。
筚路蓝缕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
基础释义: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
筚路蓝缕 注意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 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后比喻创业的艰苦。连横台湾通史序: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於今是赖。亦作荜路蓝缕﹑荜露蓝篓﹑筚路褴褛。
成语出处: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筚路蓝缕例句:
1、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2、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先驱者曾筚路蓝缕地开辟荆荒。
3、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开创了我国工业的新时代。?
4、筚路蓝缕,薪火绵延,伴随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大学的发展轨迹,已有百年的办学历程。
5、父亲初来香港时,生活拮据,经筚路蓝缕,苦心经营才有今天的成功。?
6、现在背井离乡的他,还时常会想起创业之初那游手好闲,筚路蓝缕的情景。
7、马云有今天的成就,是由于他年青时的筚路蓝缕和历尽艰辛。
8、真正的胜利者都会有筚路蓝缕、历尽沧桑的创业之路。?
6、第一道是苦茶,人生难免有艰辛,筚路蓝缕是事业的根基。
筚路蓝缕的意思是: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路蓝缕(拼音:bì lù lán lǚ),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左传》。“筚路蓝缕”(路:同“辂”,大车。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联合式,褒义,用于书面语,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也作“荜路蓝缕”、“荜露蓝蒌”。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领兵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
晋军该何去何从呢?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谷和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而此时恰好郑国派大夫皇戌来到晋军中,他说:“楚军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因此很骄傲。
另外,现在他们人困马乏,也没有戒备。如果你们出兵攻打,我们在一旁协助,一定能够大败楚军。”先毂等人都觉得他说得有理。可是下军副将栾书却极力反对。他说:“楚国自从灭掉庸国以来,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建设国家的艰难,要经常警惕祸患的到来。
楚王还经常告诫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蚡冒开创基业时驾着柴车、穿着破烂衣服开辟山林荒地的艰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这种种迹象看来,楚军怎么会骄傲呢?师出无名就要打败仗,我军攻打楚军,是我军无理,楚军有理。
楚国国君亲自统率大军,昼夜警戒,严防意外,怎么能说他们人困马乏、没有戒备呢?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为我们着想。要是我们打胜了,他们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
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但由于主战派的意见占了上风,晋军没有采纳栾书的正确意见,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048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荜路蓝蒌
下一篇: 荜门圭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