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道殣相枕

大道家园 2023-07-30 09:55:09

拼音 : 道殣相枕 (dào jìn xiāng zhěn)

简拼 : djxz

近义词 : 道殣相属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成语解释 : 见“道殣相望”。

出处 : 郑观应《救时揭要·救济速报》:“明年大饥,道殣相枕,张罄家以糜粥济之,活者万计。”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描写路词语有哪些成语

1.形容路的成语有哪些形容路的成语有

一路顺风、

筚路蓝缕、

狭路相逢、

十字路口、

歧路亡羊、

峰回路转、

陌路相逢、

走投无路、

穷途末路、

一路风尘、

路不拾遗、

投石问路、

轻车熟路、

道路以目、

一路平安、

穷家富路、

广开言路、

冤家路窄、

天无绝人之路、

必由之路、

修桥补路、

半路出家、

路人皆知、

开路先锋、

慌不择路、

路见不平、

眼观六路、

荜路蓝缕、

走头无路、

2.【描写“路”的四字词语5个】千里迢迢 长途跋涉 拔山涉水 不远万里 形容路近:咫尺天涯形容路的尽头:山穷水断 四通八达 蜿蜒曲折 崎岖不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徘徊歧路 桥归桥,路归路 半半路路 安宅正路 半路出家 半路修行 必经之路 必由之路 筚路蓝缕 筚路褴褛 避让贤路 波路壮阔 不讳之路 豺狼当路 船多不碍路 戳无路儿 大路椎轮 道路以目 杜绝言路 广开才路 广开言路 方骖并路 分路扬镳 峰回路转 逢山开路 过路财神 进退无路 慌不择路 急不择路 季路一言 角巾东路 进退路穷 路不拾遗 路断人稀 路见不平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绝人稀 路柳墙花 路人皆知 路叟之忧 路无拾遗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绝路逢生 开路先锋 叩阍无路 来踪去路 褴褛筚路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远迢迢 迷踪失路 末路穷途 末路之难 陌路相逢 徘徊歧路 歧路徘徊 歧路亡羊 墙花路草 墙花路柳 桥归桥,路归路 桥是桥,路是路 轻车熟路 穷途末路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人生路不熟 日暮路远 山遥路远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十字路口 十字路头 视如陌路 视若路人 视同路人 视同陌路 殊路同归 熟路轻车 熟路轻辙 熟门熟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天台路迷 天无绝人之路 投石问路 退让贤路 狭路相逢 相逢狭路 向上一路 一路福星 一路货色 一路平安 一路神只 一路顺风 萧郎陌路 行者让路 修桥补路 言语路绝 眼观六路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一路风尘 一路风清 一线之路。

3.形容“路”的词语有哪些坎坷不平、急不择路、豺狼当道、车水马龙、道远日暮、慌不择路、千里迢迢、山长水远、行号巷哭、必经之路。

1.坎坷不平 [ kǎn kě bù píng ]

释义:坎坷:道路坑坑洼洼。道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形容前进道路上有许多困难民,不是一帆风顺的。

出处:《汉书·扬雄传》:“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

例句:山上只有一条~的小道。

2.急不择路 [ jí bù zé lù ]

释义: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例句:卢大宝突围出来了,但他~,竟直往北城门跑去。

3.豺狼当道 [ chái láng dāng dào ]

释义: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侍御史张纲独埋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例句:在黑暗年代里~,老百姓衣食无着,无法生存。

4.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释义: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南唐·李煜《望江南》词:“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似龙。”

例句:这座沿海城市自从被列为经济开发区之后,一时华盖云集,~,一派繁忙景象。

5.道远日暮 [ dào yuàn rì mù ]

释义:暮:太阳落山。 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出处:《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4.描写路得四字词语筚路蓝缕 走投无路 峰回路转 歧路亡羊 桥是桥,路是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天无绝人之路 穷途末路 荜路蓝缕 道路以目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一路顺风 萧郎陌路 季路一言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不拾遗 轻车熟路 广开言路 视若路人 投石问路 一路福星 筚路蓝褛 筚路褴褛 安宅正路 大路椎轮 路人皆知 一路神只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路风尘 一路风清 一线之路 驿路梅花 开路先锋 绝路逢生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歧路徘徊 波路壮阔 不讳之路 急不择路 广开才路 一路货色 一路平安 一心一路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狭路相逢 眼观六路 修桥补路 言语路绝 熟路轻车 视同路人 走头无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徘徊歧路 桥归桥,路归路 半半路路 安宅正路 半路出家 半路修行 必经之路 必由之路 筚路蓝缕 筚路褴褛 避让贤路 波路壮阔 不讳之路 豺狼当路 船多不碍路 戳无路儿 大路椎轮 道路以目 杜绝言路 广开才路 广开言路 方骖并路 分路扬镳 峰回路转 逢山开路 过路财神 进退无路 慌不择路 急不择路 季路一言 角巾东路 进退路穷 路不拾遗 路断人稀 路见不平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绝人稀 路柳墙花 路人皆知 路叟之忧 路无拾遗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绝路逢生 开路先锋 叩阍无路 来踪去路 褴褛筚路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远迢迢 迷踪失路 末路穷途 末路之难 陌路相逢 徘徊歧路 歧路徘徊 歧路亡羊 墙花路草 墙花路柳 桥归桥,路归路 桥是桥,路是路 轻车熟路 穷途末路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人生路不熟 日暮路远 山遥路远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十字路口 十字路头 视如陌路 视若路人 视同路人 视同陌路 殊路同归 熟路轻车 熟路轻辙 熟门熟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天台路迷 天无绝人之路 投石问路 退让贤路 狭路相逢 相逢狭路 向上一路 一路福星 一路货色 一路平安 一路神只 一路顺风 萧郎陌路 行者让路 修桥补路 言语路绝 眼观六路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一路风尘 一路风清。

5.描写道路的成语有哪些关于道路的成语及解释如下:【悲声载道】: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

形容苦难深重。【必经之路】:经:经过。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必由之地】: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必由之路】: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兵革满道】:兵:兵器;革:甲胄。

战乱中军用的武器装备散乱地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车填马隘】: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大风有隧】:隧:道路。

在风吹来自有它的来路。比喻好或坏的行为自有其根本。

【蹈其覆辙】: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

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蹈人旧辙】:辙:车迹,指道路。

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道殣相属】: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道殣相望】: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道殣相枕】: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道路传闻】:在道路上传播听到的消息。指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消息。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远日暮】: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

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

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断潢绝港】: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幡然改途】: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

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逢山开路,遇水迭桥】: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

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

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福衢寿车】:通往福寿的道路和车子。

指获取福寿的途径。【赴险如夷】: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

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改辕易辙】: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

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改辙易途】:辙:车行过的痕迹,指道路。

改变行车道路,另走别的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光明大道】:指正确的有前途的道路。【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

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归邪返正】:返:回归。

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行行重行行】:行行:走啊,走啊;重:又。

指道路遥远,走了一程又一程。【行号巷哭】:行:路;号:大声哭叫。

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壶浆塞道】: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急不择路】: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急不择途】:犹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夹道欢呼】:众人排列在道路两旁呼喊,表示对来宾的欢迎。【艰难险阻】:险阻:危险和障碍。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荆棘丛生】: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

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据徼乘邪】:据:凭借;徼:侥幸;乘:趁;邪:不正当。指凭侥幸、乘邪险的道路来求得富贵。

【开来继往】: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坎坷不平】:坎坷:道路坑坑洼洼。

道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形容前进道路上有许多困难民,不是一帆风顺的。

【口碑载道】:口碑: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拦路虎】:旧指拦路打劫的绿林人物。今也指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利路名场】:名场:旧指读书人求功名的场所。泛指寻求名利的道路和竞夺声名的场所。

【扪参历井】: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

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亦形容世路艰难。

【迷途失偶】:迷途:迷失道。

6.路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十字路口、

一路顺风、

筚路蓝缕、

歧路亡羊、

狭路相逢、

峰回路转、

陌路相逢、

走投无路、

穷途末路、

一路风尘、

一路平安、

轻车熟路、

广开言路、

投石问路、

路不拾遗、

道路以目、

穷家富路、

绝路逢生、

天无绝人之路、

冤家路窄、

开路先锋、

必由之路、

半路出家、

路人皆知、

慌不择路、

过路财神、

筚路褴褛、

修桥补路、

路见不平、

荜路蓝缕

形容非常饥饿的成语是什么

挨冻受饿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挨饿受冻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
嗷嗷待食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出处: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不饥不寒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出处:《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蝉腹龟肠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出处:《南史·檀珪传》:“珪诉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蝉腹龟蛇,为日已久’”
充饥画饼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元·宋方壶《醉花阴·雪浪银涛套·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道殣相望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出处:《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道殣相枕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出处:郑观应《救时揭要·救济速报》:“明年大饥,道殣相枕,张罄家以糜粥济之,活者万计。”
道殣相属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殣相属。”
饿莩遍野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饿莩载道莩:饿死的人。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饿鬼投胎比喻大量吃东西而不劳动,造成对父母的拖累
出处: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饿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饿虎饥鹰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饿虎见羊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饿虎扑食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饿虎扑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饿虎擒羊像饥饿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样。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饿虎吞羊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饿虎攒羊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饿虎之蹊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饿殍满道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出处:汉·仲长统《昌言·损益篇》:“坐视战士之蔬菜,立望饿殍之满道,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
饿殍载道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饿殍枕藉饿殍:饿死的人;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
饿死事大饿死人是件大事。
出处:清·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况贫能病人,饿死事大,不惟利禄之见,尽人难免。”
号寒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哭寒,年丰而凄啼饥。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饥不暇食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饥飡渴饮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同“饥餐渴饮”。
饥餐渴饮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说得天花乱坠,争似饥餐渴饮。”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寒交凑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饥寒交迫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晋·陶潜《劝农》:“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宋·王谠《唐语林》卷一:“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迫,所以为盗。’”
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寒交至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饥渴交攻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
饥驱叩门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
出处:语出晋·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饥焰中烧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独行衢市间,饥焰中烧,无所为计。”
饥鹰饿虎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己饥己溺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救饥拯溺指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六道轮回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出处: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漏脯充饥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比喻只顾眼前,不管后果。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面有菜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民有菜色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汉书·元帝纪》:“岁比灾害,民有菜色。”
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忍饥受饿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出处: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若敖鬼馁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食饥息劳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啼饥号寒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晚食当肉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委肉虎蹊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乌面鹄形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枵腹从公枵腹:空腹,肚饥。指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形容一心为公。
出处:清·李宝嘉《洗在狱》楔子:“到了这个分上,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枵腹终朝指终日饿着肚子。
严家饿隶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
出处: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养家糊口指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饮水啜菽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众口嗷嗷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说什么贫不忧愁富不骄,赤紧的众口嗷嗷。”
觥饭不及壶飧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出处:《国语·越语下》:“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
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饱人不知饿人饥比喻处境顺利、优越或个人愿望得到满足的人,不理解处境困难、恶劣或个人愿望不得实现的人的苦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形容人没有吃饭而且很饿的四字成语

1. 形容非常饿的四字成语 【挨饿受冻】:遭受饥饿与寒冷侵袭。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同“挨冻受饿”。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嗷嗷待食】: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

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嗷嗷无告】: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

【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蝉腹龟肠】: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担饥受冻】:担:经受。经受饥饿与寒冷。

【箪食与饿】:与:给与。用箪盛饭给与饥饿的人。

【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编制成席子。用三根篾条勒住肚子。

指勒紧腰带。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

【饿莩遍野】: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饿莩载道】:莩:饿死的人。

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

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饿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见羊】: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扑食】: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

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饿虎扑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

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饿虎擒羊】:像饥饿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样。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吞羊】: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攒羊】:攒:向一个目标簇拥。

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动作而猛烈。

【饿狼饥虎】:饥饿的虎狼。比喻极为贪婪的人。

【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饿殍满道】:殍:饿死的人。

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觥饭不及壶飧】: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国无捐瘠】: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号寒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饥肠雷动】:肚子饿得像打雷一样响。形容非常饥饿。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

形容十分饥饿。【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

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饥而忘食】:食:吃饭。

尽管很饥饿,但也忘记了吃饭。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

【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虎扑食】: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迅猛急切。

【饥火烧肠】:饥不可忍,如火烧肚肠。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

【饥驱叩门】: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饥焰中烧】:犹饥火烧肠。

形容饥饿难忍。1、饥火烧肠:饥不可忍,如火烧肚肠。

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2、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

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3、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4、忍饥受饿: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5、担饥受冻:担:经受。经受饥饿与寒冷。

6、嗷嗷无告: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

7、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8、食饥息劳: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9、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10、饿莩遍野: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11、众口嗷嗷:嗷嗷:哀号声。

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12、枵肠辘辘:枵:空虚;辘辘:车行声。

肚子饿得辘辘作响。形容十分饥饿。

13、饥不择食: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

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14、啼饥号寒:啼:哭;号:叫。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15、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16、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编制成席子。

用三根篾条勒住肚子。指勒紧腰带。

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17、嗷嗷待食: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

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18、饥而忘食:食:吃饭。尽管很饥饿,但也忘记了吃饭。

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19、饥虎扑食: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

比喻动作迅猛急切。20、箪食与饿:与:给与。

用箪盛饭给与饥饿的人。

2. 表示非常饿的四字词语 表示非常饿的四字词语有:

1、饥肠辘辘[ jī cháng lù lù ]

释义: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形容十分饥饿。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例句:现在已是午夜时分,所带食品早已用尽,虽有住处,用以歇脚,但~,果腹无方。

2、饥不择食[ jī bù zé shí ]

释义:极了的时候,就不挑拣食物了。比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选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例句:饿急了什么都吃,冻极了什么都穿,此所谓~,寒不择衣嘛!

3、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例句:大家见他~吃东西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

4、饥寒交迫[ jī hán jiāo pò ]

释义:冷饿交加。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迫);所以为盗。’”

例句: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的生活。

5、嗷嗷待哺[ áo áo dài bǔ ]

释义: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例句:非洲的灾民~,急需粮食渡过荒年。

3. 表示肚子很饿的四字成语 挨冻受饿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挨饿受冻 挨:遭受。

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 嗷嗷待食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

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出处: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不饥不寒 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出处:《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蝉腹龟肠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

比喻饥饿之极。 出处:《南史·檀珪传》:“珪诉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蝉腹龟蛇,为日已久’” 充饥画饼 画个饼子来解饿。

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元·宋方壶《醉花阴·雪浪银涛套·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啜菽饮水 啜:吃;菽:豆类。

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道殣相望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出处:《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道殣相枕 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出处:郑观应《救时揭要·救济速报》:“明年大饥,道殣相枕,张罄家以糜粥济之,活者万计。” 道殣相属 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同“道殣相望”。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殣相属。”

饿莩遍野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饿莩载道 莩:饿死的人。载道:满路。

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饿鬼投胎 比喻大量吃东西而不劳动,造成对父母的拖累 出处: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饿虎逢羊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饿虎饥鹰 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饿虎见羊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

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饿虎擒羊 像饥饿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样。

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饿虎攒羊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

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饿殍满道 殍:饿死的人。

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出处:汉·仲长统《昌言·损益篇》:“坐视战士之蔬菜,立望饿殍之满道,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 饿殍载道 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

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饿殍枕藉 饿殍:饿死的人;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 饿死事大 饿死人是件大事。

出处:清·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况贫能病人,饿死事大,不惟利禄之见,尽人难。

4. 形容十分饥饿的四字成语 【挨饿受冻】:遭受饥饿与寒冷侵袭。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同“挨冻受饿”。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嗷嗷待食】: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

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嗷嗷无告】: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

【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蝉腹龟肠】: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担饥受冻】:担:经受。经受饥饿与寒冷。

【箪食与饿】:与:给与。用箪盛饭给与饥饿的人。

【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编制成席子。用三根篾条勒住肚子。

指勒紧腰带。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

【饿莩遍野】: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饿莩载道】:莩:饿死的人。

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

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饿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见羊】: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扑食】: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

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饿虎扑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

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饿虎擒羊】:像饥饿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样。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吞羊】: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贪婪。【饿虎攒羊】:攒:向一个目标簇拥。

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动作而猛烈。

【饿狼饥虎】:饥饿的虎狼。比喻极为贪婪的人。

【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饿殍满道】:殍:饿死的人。

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觥饭不及壶飧】: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国无捐瘠】: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号寒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饥肠雷动】:肚子饿得像打雷一样响。形容非常饥饿。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

形容十分饥饿。【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

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饥而忘食】:食:吃饭。

尽管很饥饿,但也忘记了吃饭。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

【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虎扑食】: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迅猛急切。

【饥火烧肠】:饥不可忍,如火烧肚肠。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

【饥驱叩门】: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饥焰中烧】:犹饥火烧肠。

形容饥饿难忍。

5. 形容饥饿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饥饿的四字成语有饥不择食、饥肠辘辘、饥寒交迫、饥火烧肠、饥焰中烧、风餐露宿、风卷残云。

1、饥不择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ī bù zé shí,释义:指如果肚子饿了,就不再挑拣什么东西,不管什么都吃。

老舍《文博士》一三:“她既是这么个女子,就无怪乎她好像饥不择食似的,这么急于交个有博士学位的男朋友。”

2、饥肠辘辘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cháng lù lù,饥肠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意指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这时已错了传膳的时刻,都是天色微明吃的早饭,至此无不饥肠辘辘。

3、饥寒交迫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ī hán jiāo pò,意思是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4、饥火烧肠,读音jī huǒ shāo cháng,汉语成语,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

唐·白居易《旱热二首》:“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译文:年轻人不能耐饿,饥饿像火烧他的肠子。

5、饥焰中烧,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ī yàn zhōng shāo,形容饥饿难忍。

清·王韬《淞隐漫录·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独行衢市间,饥焰中烧,无所为计。”

译文:天色已晚,饿着肚子独自行走街道之间,饥焰中烧,没有办法。

参考资料:-饥焰中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029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